厲害了,「雙創」大賽廣州載譽歸來!

2019-12-23     投資廣州


近日,從2019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1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下稱「海交會」)上獲悉,在2019年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中,廣州市共斬獲廣東省賽區12項一等獎中的10項(占比83.3%);在全國賽中,廣東省獲獎7項,其中廣州有5項,占全省獲獎數的71.4%,且其中有2項全國一等獎。


「這是廣州市在全國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的歷史最佳成績。」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王桂林表示,該成就展現了廣州近年來在培育創新創業體系中取得的進步:廣州在市場化激勵機制、全鏈條全流程賽事服務、激發全市創新創業活力等方面做出了系列突破。


實施「以賽代評」激勵機制

01


2017年,市科技局首度試水「以賽代評」的激勵機制。即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將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專題與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州賽區)深度融合,探索「賽馬場上選駿馬」的市場化評選機制。



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已建立起較為成熟的「以賽代評」市場化激勵機制,通過大賽結果直接決定補助對象的評選方式,將創業者從複雜的申報流程、繁重的證明材料、非專業的財務監管中解脫出來,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和市場導向作用,激發創業者積極性。2019年,大賽有效報名數近2000家,占廣東省參賽企業數的53.06%,連續5年占據廣東省賽區參賽企業數量的50%以上。


「簡而言之,就是讓資本用腳投票。」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董事長兼總經理秦海鷗解釋,這一做法減少了行政評判,資本市場在充分考慮了創新創業項目的合理性後,政府會再以補助資金的方式,支持該項目發展。


在該激勵機制的基礎上,廣州優化了評審科創項目的模式。以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這一國家高規格賽事為載體,廣州將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專題評審模式,從以前的「技術專家+財務專家」評審模式,轉變為「投資人+技術專家」評審模式。



評審團隊通過技術和產品、商業模式及實施方案、行業及市場、團隊、財務分析等五大模塊評審項目。評審專家構成中,來自知名風投創投機構投資人占評委總數的80%;來自相關領域高校科研機構的技術專家占評委總數的20%。


賽事服務「一條龍」

02


做好了參賽規制的設計,廣州也在對參賽企業的全流程服務上下功夫。賽事過程中,廣州共組織開展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宣講培訓會50餘場,為參賽企業提供路演技巧提升、項目打磨等培訓,精準做好賽前路線指引、材料準備、參賽指引、賽事規則講解等服務,為參賽企業保駕護航。


此外,廣州還為晉級全國生物醫藥行業總決賽的14家企業提供賽前「一對一特訓」,助力其衝刺國賽。同時,在美國、日本、新加波、港澳地區以及內地北上廣深等近50個城市,同步對賽事開展了網上直播,累計觀看超350萬人次。



綜合考慮各區產業特點和意願情況,為發揮市、區兩方面積極性,廣州採取了市、區聯動的形式。天河、荔灣、越秀、海珠、番禺、南沙分別承辦了電子信息行業、先進位造行業、生物醫藥行業、網際網路行業、新能源與節能環保行業、新材料行業等六大行業賽,同時黃埔區承辦了生物醫藥行業全國總決賽(已連續承辦兩屆)。從大賽有效報名企業數看,黃埔區、天河區、番禺區的參賽企業數量分別為483家、438家、211家,居全市前三位。


科技的進步少不了金融的助力。大賽期間,廣州創投周聯動舉辦,開展了中銀投貸聯動直通車、科技金融精準面對面、創投早餐會等30餘場投融資對接活動,將大賽平台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為參賽企業提供科技信貸、創業投資、技術成果對接等多層次金融服務。


廣州創投周期間,共有225家參賽企業獲得各類投融資達11.4776億元。其中,廣州攜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過中銀科創企業投貸聯動直通車活動,成功獲得中行1000萬元授信,並在後續獲得深創投1億元股權投資;廣芯微電子(廣州)股份有限公司(市賽三等獎企業)成功獲得廣州穗開股權投資有限公司、萬聯天澤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等領投的股權投資4200萬元。



激發全市創新創業活力

03


「基本盤」有了,如何讓參與者更具競爭力?廣州採取了「三路並進」的策略:聚焦優勢行業領域的同時,兼顧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同時集聚創新創業人才。廣州聚焦優勢行業領域,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助推創新創業。目前,廣州已啟動首批4個重大專項,承接省重點研發計劃173項,占全省比重為54%。


2019年,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州賽區)產生的301家優勝企業中,有114家企業晉級廣東省賽區決賽,占廣東省賽區決賽晉級企業數的31.67%。其中,電子信息行業和網際網路行業晉級企業均為24家,均占全省34.78%;生物醫藥行業晉級企業26家,占全省44.83%,並包攬廣東省賽區生物醫藥行業成長組決賽全部一、二、三等獎項。



另一方面,廣州通過實施「分層分類服務科技創新企業做優做強做大行動」,以及「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不斷培育壯大創新主體。目前,全市科技創新企業庫在錄企業達23萬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在2018年達到1.17萬家的基礎上,2019年預計超過1.2萬家。全市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入庫企業9283家,同比增長10.81%,占全國入庫企業數6.43%,連續兩年居全國各城市第一。


此外,廣州依託市產業領軍人才集聚工程、「紅棉計劃」和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特支計劃等重大人才項目,積極吸引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率先出台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個人所得稅優惠措施的具體實施文件,完成首批享受個稅高端人才資格認定,共支持470項個人和團隊項目,頒發人才綠卡6000多張,支撐了全市創新創業實踐。


編輯:投資廣州

來源:大洋網、南方網、廣州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Sdo6MW8BMH2_cNUguP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