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 外賣熱催生新業態,代運營行業競爭激烈模式粗放

2019-12-12     昆報經濟

在外賣盛行的當下,越來越多做餐飲的商家意識到外賣業務的重要性。不過,在上線外賣平台過程中,不少商家或缺乏對電商的了解,或缺乏相關運維人員,在此情況下,通過第三方企業開展外賣代運營,已成為不少商家的選擇。

本地餐飲業內人士認為,昆明地區外賣代運營行業儘管競爭激烈,但經營模式仍然較為粗放,從長遠來看,只有走專業化、定製化的路線,代運營企業才能真正從低價競爭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 經營者:代運營推銷電話一天能接到四五通

在西壩路,王先生夫婦經營的米線館已有3年,加上一名幫工的親戚,餐館內的員工只有3人,生意規模不大。記者了解到,平時這裡的一天的銷售額為800—900元,外賣銷售額為100—200元,經營收入仍以線下為主。

即便如此,早在開業之初王先生就早早開通了外賣業務。王先生介紹,按照美團平台規定,商家每做一單平台要按19%的比例抽成,而自家店銷售的利潤率也不過才20%左右,之所以保留外賣業務,主要是考慮到能吸引客戶到店裡消費。「外賣雖然是趨勢,但店裡也不指望能靠外賣掙錢。」他說,「後來有不少外賣代運營公司打電話過來,一個月要收費5000元,一聽價格我就回絕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更讓王先生頭疼的是,一天下來會接到四五個代運營公司的電話,有省外的也有省內的。記者走訪多家餐飲店了解到,這樣的情況相當普遍,其中也有商家選擇和代運營公司合作,楊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楊先生介紹,現階段昆明地區外賣代運營行業還不成熟,除了少部分企業能花心思進行調研、幫助餐飲店提升銷量外,其餘大多只是簡單地開展外賣運作,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儘管不少代運營公司聲稱能有效提升訂單量,但實際效果無法保障。」他說,「此外,合作協議內往往有餐飲店無法中止合作的條款,也就意味著合作期內不論效果如何餐飲店都必須交錢,因此大呼上當的經營者也有不少。」

  • 代運營企業:一個月服務費3000多元

為了進一步了解昆明地區外賣代運營情況,記者在網絡上進行了查詢。結果發現,儘管外賣代運營公司數量繁多,但本地代運營公司數量並不多,通過電話,記者聯繫到了其中一家公司的負責人袁先生。

這家公司業務主要為電商平台運營,外賣代運營只是其中之一,儘管公司只有4人,但其服務過的客戶已超過170家。袁先生坦言,不少客戶屬於短期合作,合作內容以美工優化、搭建後台及日常維護居多,至於外賣代運營,針對餐飲店的規模以及想要的電商化程度,公司也會制定不同的服務方案。

網上搜索得到的外賣運營廣告。(圖片來源於網絡)

比較完整的流程是,公司團隊先期會對餐飲店進行走訪調查,開展競品分析,評估餐飲店銷售潛力等,然後洽談簽訂合作協議,接下來便是美工設計、建立後台、經算改良、制定營銷方案等相關流程。一般情況下,中等體量餐飲店的合作期為一個季度,平均每月3000多元,此外也有一年期的合作方案,價格1萬元起步。

  • 品牌店:更願意自己組建電商團隊

一方面,不少中小型餐飲店經營者對外賣業務足夠重視,但對電商運作規律知之甚少;另一方面,不低的服務費成本,也成為經營者與代運營企業之間的一道溝壑。對於經營規模較大的餐飲店來說,自己組建電商團隊是一個更為靠譜的選擇。

昆明德勝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昆明設有多家豆花米線門店,該公司運營總監田英健表示,餐飲本身是一個非標準化的產品服務業態,而外賣運營又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不同的餐飲類型、不同區域,甚至不同時段、不同天氣運營方案都要適時調整。由此,組建專門的電商營銷團隊更符合公司品牌化運作的目標。

德勝橋豆花米線門店。(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過,在組建電商營銷團隊的過程中,可以明顯感覺到雲南相關領域人才的缺乏。運維人員一方面要對市場有著深刻了解,另一方面也要有電商策劃運營的經驗。」田英健說。

雲南匯吃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的也是餐飲品牌的策劃及運營,與其他代運營公司不同的是,該公司主要提供全案服務,且一種餐飲品類只服務一家品牌。「對於有需求的餐飲企業來說,全案服務更能解決餐飲企業的痛點,而不是僅僅針對外賣業務進行修修補補。不過,要想達成合作,餐飲企業除了要有充分的經濟基礎外,信任也是必不可少的。」曾先生說。


記者:蔣卓成

編輯:冉光雯

審核:殷雷 吳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SUX9rm8BbDmBVZuPel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