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字銘》 勤 學 篇

2020-04-23     愛我國學



人不學則愚

人而不學,雖無憂,如禽何?人之所以異於人者,在勉強學問而已。好學,猶飛鳥之豐羽翼。學則智,不學則愚。學問之道,貴能下人;能下人,孰能不告知以善!勝我者我師之,仍不失為啟予之高足;責我者我友之,亦不愧為攻玉之他山。如此,「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也。

注 釋

引自漢朝揚雄《法言·學行》。意為人要是不學習,雖然暫時沒有什麼憂患,但是和禽獸有什麼區別呢?

引自清末康有為《長興學記》。

源自《莊子》:「好學為福也,猶飛鳥之有羽翼。」

筆者語。

引自唐朝唐甄《潛書·虛受》。下人:謙卑,求教於人。

引自李漁《閒情偶寄·結構》。對於勝過我的人,我拜他做老師,他實際上成為助我前進的駿馬;對於批評我的人,我和他做朋友,他實際上成為我糾正自己缺點的戒鑒。

引自《禮記·中庸》:「果能此道,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不學非自然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人之不學,猶谷未成粟,米未為飯也。好學近乎智。學以聚之,問以辨之。知而好問,然後能才。大抵為學,雖有聰明之資,必須做遲鈍功夫,始得。莫言大道人難得,自是功夫不到頭。吾以愚笨之資,「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耳」。

注 釋

引自唐朝孟郊《勸學》詩。

引自漢朝王充《論衡·量知篇》。

引自《中庸》。

引自《易經·乾傳》。

引自《荀子·儒教》。

引自《朱子語類·輯略》。大抵:大概,一般。資:資質,天賦。遲鈍:愚笨。

引自唐朝呂岩《絕句》詩。大道:大道理,至理。

引自《論語·述而》。發憤忘食:為了學習,忙得忘寂寥吃飯。樂以忘憂:樂道而不憂貧。雲耳:雲,如此;耳,而已,罷了。

非學不成才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學不成。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善讀書者,始乎博,終乎約,貴在用。聖賢為學,雖不廢書,實不專於書。讀有字書,識沒字理。識時貴知今,通情貴閱世。能讀不能行,是謂兩足書櫥。

注 釋

引自明朝鄭曉《訓子語》。

引自唐朝顏真卿《勸學》詩。黑髮:指人年輕力壯時。白髮:指人老年時。

引自宋朝陳善繼《捫虱新話》。

引自清朝珏琬峰《堯峰文集》。「貴在用」三字為筆者所加。博:廣、多。約:簡、側重。

引自清朝王懋宏《穆堂別稿》。

源自明朝鹿善繼《四書說約》:「讀有字書,卻要識沒字理。」識:知道,理解。理:含義,道理。

引自清朝黃遵憲《入境廬詩草·感懷》。

引自清朝申居鄖《西岩贅語》。

發奮早為好

人不學,不如物。夫才須學,學貴識。才而不學,是為小惠。小惠無識,是為無才。庶物之理,非學不知。生有涯,而知無涯。困而不學,斯為下矣。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然「發奮早為好,苟晚休嫌遲。最忌不努力,一生都無知」。

注 釋

引自《三字經》。

引自清朝章學誠《文史通義》。小惠:小聰明。

引自明朝王夫之《俟解》。庶物:世間萬物。

引自《莊子·養生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沒有止境的。以有限的生命去探索無限的知識海洋,需要發奮努力,需要鍥而不捨的毅力。

引自《論語·為政》。意為強調困難而不學習,是最不好的。

引自漢朝劉向《說苑·建本》。炳燭:點燃蠟燭。全句說明人無論老少,在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都會有光明的前途。

華羅庚語。

嬉戲最害人

人才不甚相遠,只看好學不好學耳。惟學可以增益其不足,而進於智。聖凡之分,學與俗而已。聖人是肯做工夫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聖人。為義而不講之以學,猶種而弗薅。人莫不知學之有益於己,然而不能者,嬉戲害人也。有失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

注 釋

引自《仕學正則》。

引自清朝戴震《孟子字義疏證》。

引自清朝陳確《陳確集·別集·瞽言》。

引自清朝顏元《習齋先生言行錄·齊家》。

引自《禮記·禮運》薅:鋤草。

引自《懷南子·泰族訓》。嬉戲:玩耍。

源自《顏氏家訓·勉學》:「人有坎壇,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

惜時如黃金

人生百年今幾日?今日不為真可惜。少壯及時宜努力,老大無堪還可憎。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精力充沛堪奮勉,莫待衰老空嘆息。恨不能掛長繩於青天,系此青天白日。

注 釋

引自明朝文嘉《今日歌》。

引自宋朝歐陽修《伏日贈徐焦二生》。無堪:沒有所能擔當的。

引自晉代陶潛《雜詩十二首》之二。擲:拋棄。騁:發揮,施展。

引自《淮南子·原道訓》。尺之璧:直徑為一尺的璧,極言其珍貴。

引自唐朝無名氏《金縷衣》詩。金縷衣:用金線織成的衣物,泛指一切貴重的東西。勸君莫要貪戀榮華富貴、錦衣玉食,但要珍惜少年的大好時光,有一番作為。

筆者語。趁著年輕,精力旺盛,應當發奮努力;莫要等到老了,體力不支,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引自唐朝李白《惜余春賦》。

一刻不敢廢

天地有萬古,此身難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此生不學一可惜,此日不學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少年不學墮復墮,壯年不學虧復虧,老年不學衰復衰。一息不學謂之忘,一時不學謂之狂,一日不學謂之荒。「學問之功,聖人亦不敢廢」,何況我等!

注 釋

引自宋朝高濂《座右銘》。

清代學者黃正夫語。全句意為:一生不學習是第一可惜的事,一天不學習是第二可惜的事,身體衰敗了只是第三可惜的事。

明朝趙文肅公語。趙文肅公,即趙貞吉,明代學者。墮復墮:逐漸墮落。虧復虧:逐漸無知。衰復衰:逐漸衰落。一息:一會兒,一刻。謂之忘:忘掉知識。謂之狂:變得狂妄。謂之荒:荒廢學業。全句意為:青年人不學習,就會逐漸墮落;中年人不學習,就會逐漸無知;老年人不學習,就會逐漸衰落。一刻不學習就會忘掉知識,一時不學習就會變得狂妄,一天不學習就會荒廢學業。

引自明朝呂坤《呻吟語》。

四季勤讀書

春讀書,精神旺,寸陽分陰須珍惜,休負明媚好時光。夏讀書,活力強,田野勤耕桑麻秀,刻苦鑽研志氣昂。秋讀書,筆墨香,天地日月不停轉,燕去雁來促我忙。冬讀書,興味長,丈夫欲遂平生志,勤學苦攻莫荒唐。少年郎,細思量,千金一刻要抓緊,老大無成空自傷。

註: 本文系根據熊伯伊《四季讀書歌》整理。民國年間,湖北崇陽有儒醫熊伯伊酷愛讀書,博學多才。他不僅能妙手回春,而且能詩善文。熊伯伊曾作《四季讀書歌》一首,作為自已的座佑銘。歌曰: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語鶯歌希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寸陽分陰須愛惜,休負春色與時光。夏讀書,日正長,打開書,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燈下苦讀聲朗朗。荷花池畔風光好,芭蕉樹下氣候涼。農村四月閒人少,勤學苦攻把名揚。秋讀書,玉露涼,鑽科研,學文章。晨鐘暮鼓催人急,燕去雁來促我忙。菊燦疏離情寂寞,楓紅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無成空自傷。冬讀書,年去忙,翻古曲,細思量。掛角負薪稱李密,囊螢映雪有孫康。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載寒窗一舉湯。

要學以致用

讀書將以窮理,將以致用。釋己之疑,明己之未達。滯心於章句之末,則無所用也。故為學讀書,須是耐心細意、深沉潛思去理會,切不可粗心。最忌死記硬背,人云亦云,不求甚解。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若可疑而不疑,不曾學。

注 釋

引自宋朝楊時《二程粹言·論學篇》。意為讀書要窮究事物的道理,要會運用所學的知識。

引自宋朝張載《經學理窟·義理》。

引自宋朝《二程粹言·論學篇》。

引自宋朝黎靖德《朱子語類·學四讀書法下》。

筆者據上下文意撰。

引自宋朝黎靖德《朱子語類·學五讀書法下》。

引自宋朝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直奔目標去

讀書之法,先要熟讀。「理會道理,當深沉潛思」,自得自悟。學貴心悟,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讀書不在多,但貴精熟,常使精神力量有餘,則無厭苦之患。為學須是專一,直接奔著目標去。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

注 釋

引自宋朝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學四讀書法上》。

源自上書,「自得自悟」四字為筆者所加。

引自宋朝張載《經學理窟·義理》。意為,學習要帶著問題學,通過學習解決了問題就是進步。所以,做學問首先要學會提出問題。

引自清朝丁福保《少年進德錄》。

源自明朝王守仁《教約》:「凡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常使精神力量有餘,則無厭苦之患。」

源自宋朝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學二總論為學之方》。

筆者據上意增加。

引自宋朝蘇軾《又答王庠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SQLVp3EBiuFnsJQVDpad.html



夏日詩詞100首

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