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孩子洗手不能馬虎!5片麵包告訴你:孩子的手究竟多髒

2020-01-31     北辰寶寶的小課堂

近段時間,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每一天疫情的進展更是牽動著億萬中國人民的心。雖說之前有報道稱"兒童不是易感人群",但是全國範圍內還是有好幾個小寶寶確診了。為此,北辰媽一天天都分外焦慮地思考小北辰要怎麼防範這次的新型病毒。

今年的春節,北辰媽和小北辰也著實是響應社會的號召,沒有去公共場所,更不會帶著小北辰去串門拜年,口罩也記得戴上,可這"勤洗手"嘛——可累壞北辰媽了,一天內,小北辰起碼被強押著去洗手十幾回,回回他都要撒潑滾地。

相信,像小北辰這樣不愛洗手,或者常常忘記洗手、洗手不認真的孩子一抓一大把。

那麼問題來了,疫情當下,孩子不愛洗手怎麼辦?光憑說教、打罵,效果都不盡人意,那麼有沒有什麼能夠"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方法讓孩子從此好好洗手呢?

一、 "麵包戲法"將手上的細菌"可視化"

今天北辰媽就為各位家長分享的是一個流行於教師圈里的方法——"麵包戲法"(Bread Trick)。先說說"麵包戲法"的由來,和各位家長一樣,幼兒園、小學低年級的老師們也厭倦了每天無數次地敦促孩子記得洗手、認真洗手。於是她們想到了,既然細菌是人無法用肉眼直接觀察出來的,但如果有物體能夠直觀地呈現出孩子手上的細菌多少,那麼孩子們肯定會知道後果的嚴重性,乖乖地認真洗手,絕不偷懶。

2017年,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的老師Courney Lee Simpson利用3片白麵包完成了這項任務。她先是找來3片同一天生產的來自於同一包裝的白麵包片,然後準備密封袋、記號筆。實驗很簡單,第1片白麵包作為對照組沒有經過任何污染和觸碰;第2、3片麵包作為實驗組分別讓孩子用洗乾淨的雙手與髒手觸摸一遍。最後等待相同的時間。

大家可以從下圖看出,這組對照實驗的結果很明顯,潔凈的手觸摸過的麵包與未經污染的麵包沒有很大差別,可是被髒手觸摸過的麵包因為裡面的細菌不斷繁殖,已經長出了大片黃色、綠色、黑色、褐色的黴菌,變得面目全非了。

該老師的學生看到了如此強烈的對比後,紛紛認識到洗手的重要性,從此每天都主動認真地洗手。後來,這位老師將這個方法稱之為"麵包戲法",並分享在社交網絡上。


二、 5片麵包的進階版"麵包戲法"

賈拉麗 (Jaralee Metcalf) ,是一名行為學家,她在自閉症部門工作,主要負責照顧幼兒園至6年級的學生。在2019年冬天,流感高發期令她和她的同事們再次高度重視起孩子們洗手的問題來。所以,她決定為學生演示了一場進階版的"麵包戲法"。這次的實驗對照組為1組,但是實驗組增加為4組,實驗材料也就增加為5片麵包。

2號麵包是直接從包裝袋裡取出的新鮮麵包,作為對照組;實驗組的1號麵包是在筆記本電腦上擦拭過的;3號麵包是讓孩子的髒兮兮的小手摸個遍的;4號麵包是讓孩子擁肥皂洗過的手觸摸過的;5號麵包則是讓用了免洗洗手液洗過的手觸摸的。

然後,老師將這5片麵包分別裝在密封袋裡,粘貼掛在牆上,以便觀察,並讓孩子們記錄麵包每天的變化。在等待了3個星期後,學生們能夠較明顯地對比出實驗結果。

北辰媽特意找來大圖,好讓沒時間做實驗的各位家長也可以讓孩子"零距離"地看到實驗的結果。

首先是實驗的對照組2號:沒有被污染過的麵包,我們可以看到幾個星期後,白麵包依然沒有多大變化。

接下來是實驗組麵包們的特寫(按照麵包上的黴菌面積從少到多進行排序):

獲得本次最乾淨麵包的得主是4號——用肥皂水洗過的手觸碰過的麵包,可以看出這片麵包還是基本維持原樣。

第二名是5號——用免洗洗手液洗過的手碰觸的麵包,3-4個星期後長出了一塊半圓形的霉斑。

獲得本次"髒髒包"第二名的是3號——被髒手碰過的麵包,這片麵包無疑成為了一片細菌瘋長的風水寶地,我們能明顯地看到它的黴菌面積更大,甚至底部還長出了白色絨毛狀的黴菌。


成功衛冕"髒髒包"的是1號選手——在筆記本電腦上擦過的麵包,已經朝著"面目全非"的方向發展了,整片麵包幾乎都被黴菌占據了。

看著以上一張張大圖,相信各位家長更加堅定一個信念了吧:孩子洗手絕對不能馬虎!而從實驗麵包的黴菌面積多少,我們可以得出推薦孩子的洗手方式是:在家使用肥皂和流動的清水洗手,每次洗手時間不少於20秒;出門在外的話,可以選擇免洗洗手液。

下一次,家裡娃娃因為洗手的問題跟你較勁時,趕緊給他看看這5片麵包,讓孩子認識到洗手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仍然不相信的話,可以因地制宜地為孩子上演一出"個人定製版麵包戲法",比如讓孩子玩了玩具後的髒手摸白麵包片;孩子摸了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的觸摸屏後的看似乾淨的小手再去摸白麵包片……

溫馨提示:如果想讓麵包的黴菌長得更快,可以不密封麵包,留一個開口,再將它們放置在一個較為溫暖潮濕的環境。

三、別以為沖沖手就是洗手!教會孩子正確的洗手方法

既然我們從"麵包戲法"中讓孩子非常直觀地明白了不洗手的後果,可單單明白要洗手的重要性是不夠的,家長還需要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洗手。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新生兒管理指導意見(第一版)》和《兒童家庭防護措施》中是這樣寫的:

嚴格規範洗手:督促小孩勤洗手,勤洗臉,不亂摸。病從口入,避免年幼小孩吃手,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睛,告訴小孩手不要碰觸公共區域的物體表面(尤其是電梯按鈕等頻繁碰觸的表面),在家裡也不要隨意亂摸是兒童防護重中之重。飲食前、大小便後、接觸不潔物體後要及時洗手,教會孩子正確的洗手法。

以下給各位家長分享的是"7步洗手法"。是在世界衛生組織所推薦的"6步洗手法"基礎上,增加了"洗手腕、手臂"的環節,很多幼兒園還根據"7步洗手法"編了朗朗上口的洗手歌,便於孩子記憶。

1. 小狗汪汪搓手心

2. 烏龜爬爬搓手背


3. 孔雀開屏搓指縫

4. 白鶴展翅轉拇指

5. 小雞吃米啄手心

6. 大象鼻子卷手腕

PS:手洗乾淨後,還要記得提醒孩子不要忘了用潔凈、乾燥的個人專用毛巾或一次性紙巾擦手!

寫在最後,疫情當下,在戴口罩的同時,可不要忘了注意手的衛生!各位家長和孩子,你們學會了如何正確洗手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SKI1DnAB3uTiws8KedB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