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晚10點催作業,學生舉報給市長,網友:這教師就該被批評處理

2020-04-15     婉秋聊育兒

3月28日,河南省南陽市市長的網上留言板上,南陽內鄉縣的一位初二學生舉報稱:「自己的英語老師大晚上給自己打釘釘電話,而且就說了不到十幾分鐘就掛了,說的還是作業情況這種事情, 這還不如明天早讀課上去說,嚴重擾亂我們休息。」

作為一名家長,我覺得老師的行為沒有絲毫不妥。如果老師能夠主動給我家孩子打電話詢問作業情況,我會非常感激老師!

我很不理解的是竟然有那麼多人認為老師做得不對。

內向縣委在收到舉報以後立刻調查,公布結果表示「雖是老師良苦用心和責任心的體現,但隨意拖延教學時間, 加大學生課業負擔,這種做法與教體局精神相悖。「然後迅速下發通知,再次要求各學校嚴格把控線上學習時間,確保降低教學難度密度,切實減輕師生家長負擔。如再有類似情況發生,歡迎大家直接向教育局舉報。

有網友評論:這種教師就該批評處理,並列出五大理由,3小時內點贊量達到1000多。


對這些人,我想問一個問題:假若這個學生已經參加工作,領導安排的工作任務他沒有按時完成,領導督促一下就不可以了嗎?當然,肯定有這樣的員工:他只要不想做就立馬炒老闆的魷魚,抬腿走人。

事實上,孩子聽課、寫作業就是他現在的工作。

我們生活在社會上,擔任著很多不同的角色:子女、父母、學生、領導、職員等等。不同的角色的有不同的責任,作為學生,責任就是要聽從學校的安排,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對於老師, 學生如果沒有感激,至少有起碼的尊敬。只有這樣,長大之後才會是尊重領導、對工作盡責的職員;結婚之後為人夫、為人妻才會負起家庭的責任;有了孩子之後才會成為對孩子負責任的父母。

老師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來督促你認真學習,我覺得學生應該感到榮幸和慚愧。能得到老師單獨打電話催促是件很榮幸的事情,反正我作為家長是這樣想的;你不但沒有按時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還讓老師單獨打電話,由此增加了老師額外的工作量,難道不應該有歉疚的心理嗎?

請珍惜老師的付出吧!

為人師者,總希望自己的學生們在該學習的年齡努力學習本領,不圖啥,就是為了一份責任,說大了是祖國和家長賦予的一份沉甸甸的囑託,說小了,是一份職業操守。這份嚴厲是出自對孩子們的關愛呀!

老師天天在學校環境中,直面競爭和壓力,對升學成績的壓力比家長們感受更要深刻,他們知道普通人家的孩子努力學習是最便捷的一條上升渠道,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錯過了這個機會,以後再想成功,就跟中彩票一樣難了。

無論孩子智商如何,成績如何,成人之後做什麼,起碼的責任心總要有的,那就是——認真聽完老師的課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一個初中生不做作業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老師著急督促卻反被倒打一靶,什麼樣的家長能夠養育出這樣的孩子呢?

1、嬌慣孩子的家長。

有些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想要什麼就給什麼,他隨口要個東西,家人也會想方設法滿足他;他做得事情不對,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沒看見。

殊不知,家長若長期這樣對待孩子,很容易使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要求周圍的人必須順著自己的心情,一旦滿足不了他,他就會心理不平衡,認為是別人的干擾他,故意跟他作對。同時他也會不懂得珍惜和體諒。

2、沒有給孩子建立起責任心的家長。

責任心是青少年做人、成人的基礎,只有勇於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我們才能扮演好成功的角色。責任心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良好品質。

老師在晚上還惦記著學生的作業,這是為人師表的責任,也是一份愛心;

父母每天為你準備一日三餐,是為人父母的責任,也是一份親情;

那麼,學生聽完老師的課,做完作業就是責任。

梁啟超曾經說過:「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到的,我對於這件事便有了責任。」

有些孩子到了社會上,找個工作做幾個月就不做了:這個不喜歡,那個不是我的興趣所在,另一個太累,是不是就是在學校連作業都不做的那批孩子呢?

3、感恩教育做得不夠的家長。

所謂感恩,就是對別人所給予的幫助表示感激,是基本的社會道德準則,也是做人的起碼修養。

有些家長自己就沒有一顆感恩之心,孩子耳濡目染,當然會視別人的付出理所當然。

一個人若沒有感恩之心,便會帶著怨氣生活,自己不舒服,也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和愛心。

感恩教育,不是希求孩子回報。而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他們正享受著別人的付出,他們的生活因為別人的付出而幸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RwbjqnEBiuFnsJQVdUf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