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補貼家用14歲成為DC畫手的他,長大後當上漫威主編……

2019-10-18     手望Sowarm

你十四歲的時候在做些什麼呢?

十四歲,正是每個少年都愛做夢的日子。有人會將自己的幻想付諸行動,變成稚嫩的作品;膽子再大一點兒的,可能就把自己的作品投遞出去了,滿懷期待地等待迴音。

可少年們畢竟閱歷有限,水平也一樣有限,投稿能得到編輯的回覆婉拒就不錯了。但有一位十四歲的少年,第一次投稿投給DC漫畫就通過了,編輯還專門打電話邀請他參與超人故事的撰寫……

這個漫畫天才叫Jim Shooter,他傳奇的漫畫生涯在DC與漫威這兩個對頭之間「左右橫跳」,最終竟當上了漫威的主編。

令人吃驚的是,少時的Shooter並沒有讀過多少漫畫。他在八歲的時候讀過一些,但很快就沒了興趣。如果不是命運的奇特安排的話,他可能和漫畫就如此擦肩而過了。

1963年,十二歲的他生病了,需要入院做手術。生病的人在病床上總需要一些讀物來打發時間。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對小朋友來說,漫畫就是最有吸引力的。

Shooter躺在病床上,翻起了兒童病房裡的漫畫雜誌。當然,漫畫雜誌有DC的,也有漫威的。Shooter先看了看DC的,回憶中,他給當時的DC雜誌這樣的評價:

「那兒(兒童病房)有DC漫畫,我讀了讀。他們和我(八歲時)決定不看漫畫的時候一樣,沒有變化。」小小年紀已有藝術品味與追求的概念,真的是別人家的天才少年。

上世紀60年代的DC漫畫雜誌

剩下的其他漫畫書因為被翻閱得太多,都已經破爛不堪了。正好,病房裡來了幾本嶄新的漫威雜誌。他抓了過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斯坦·李的故事真的太優秀了,一下子抓住了這個小孩的心。

他那時就下了決心:如果自己能夠像斯坦·李一樣創作漫畫故事的話,他就能幫DC一把了。對,沒錯,你沒看錯,他想要「幫」DC一把。

出院後,這件事一直縈繞在Shooter的腦海中。他花了一年,瘋狂地閱讀學習DC和漫威的漫畫書,了解什麼情節好、他喜歡什麼漫畫風格。他尤其努力研究了斯坦·李的漫畫,他想要知道李是怎麼畫出那些讓他在病中如痴如醉的故事的。

漫威的經典人物

終於,在無數的練習之後,我們的少年迎來了夢想成真的時間——暑假。

暑假意味著大量的閒暇時間。他花了整個夏天,給《超級英雄軍團》——當時DC的一個漫畫系列畫了一整本的故事。

他不知道漫畫的劇本長什麼樣,也不知道投稿有什麼要求,就是自己單純地一手包辦畫完了封面、故事、對話框,做成了一本漫畫書的樣子,寄給了DC。

Shooter想要從事漫畫業的理由也很簡單:他們家很缺錢。父親的車在他投稿之前正巧報廢了,不得不走路上班去。此時已滿十四歲的他,正在努力挽救自己的家庭。

Shooter的中學畢業照

1966年2月10號,是Shooter記憶中最為深刻的日子。在那一天,DC的編輯給他打來了改變命運的一通電話。

打給他的不是別人,正是五十、六十年代負責超人的DC編輯莫爾特·魏辛格(Mort Weisinger)。魏辛格簡單表達了對故事的讚賞,表示DC要買下他的故事,還給他帶來了新任務:他想讓Shooter畫一個女超人的故事,畫完寄給他。

發掘Shooter的莫爾特·魏辛格

從此,兩個人就這樣通電話、寄故事這樣來往。魏辛格電話上的指示都很簡單:「女超人,12頁;超人,22頁。」Shooter掛了電話就去畫。一來二去,魏辛格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跟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聊天。

Shooter送得越多,他越欣賞。終於,魏辛格在電話上正式邀請十四歲的Shooter成為DC漫畫的常駐畫手,請他去紐約的辦公室呆上幾天,順便簽約。

少年雖然是個漫畫天才,卻不知道該怎麼告訴對方自己十四歲、恐怕不能出差的這一事實。

他的猶豫被對面體察到,對方終於問了一句:「你多大了?」

他這時才坦誠開來:「好吧,先生,我才滿十四歲。」

對方沉默了一下:「讓你媽媽接電話吧。」

原來,魏辛格一直以為他是個大學生,所以才直白地邀請他去紐約。最後,他們不得不等到Shooter放假的時候去紐約談生意。自此,他成為了DC漫畫的一員。

但提拔他的魏辛格,同樣也是對他苛刻無比的魔頭。「儘管你才只有十四歲,我不會給你特殊待遇的。」他相當冷酷地告訴這位少年。

於是,還沒成年的Shooter每周都會參與故事討論,提交自己的新點子、新漫畫。魏辛格則會一格一格地看過去,一字一句地摳,一邊挑刺,一邊當著他的面破口大罵:「你這個蠢貨!弱智!」

而這僅僅是因為十四歲的Shooter犯了個單詞的拼寫錯誤。

他的苛刻到了小Shooter無法忍受的地步。每一通電話結束時,少年都會迎來一場情緒崩潰:「好吧,可能我還是不夠有才華吧,不然你還是找別人好了。」這時常是他們電話的結束語。

但事實上,Shooter從來就沒有糟糕過。他負責的軍團系列迎來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新人物,故事有趣好玩,甚至在深度上比之前多了些暗黑色彩。

在Shooter筆下登場的新人物——Karate Kid

Shooter也漸漸發現,自己的頂頭上司確實有兩把刷子。空暇時間裡,他時常不滿意魏辛格對他情節公式化的安排,所以他更努力地學習起了講故事的方式:從斯坦李到亞里士多德,再到馬克吐溫是怎麼講故事的……,這些都是他研究的範圍。

結果他發現,師父無非是給自己指了條便捷的明路。而當他能夠超越公式化的敘事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時候,魏辛格再也沒哼唧過一個字。

Shooter把自己學到的這些延續了下去。後來,他因為和新來的編輯鬧不愉快,離開了DC。正巧,漫威挖角的人看上了他,他順利邁進了原來競爭對手的大門,一路升職,成為了漫威第九任總編輯。

此時,他兒時的英雄斯坦·李已奔赴洛杉磯,負責監督漫威的動畫、電視、電影項目。Shooter一屁股坐上了紐約大本營的頭把交椅。

在上任總編輯時,他就公開了自己對好故事應有素質的評判標準。

「人物必須被介紹進來、人物的處境必須被確定下來、衝突必須要有、懸念必須要有、高潮必須要有、解決方法必須要有。如果缺少任何一個要素,我立馬會質疑這個所謂『故事』的作者並不知道他在幹嘛。」

「第二,我要看的是故事講得怎麼樣。衝突值得嗎?高潮引人入勝嗎?解決方法是否令人滿意?情節如何?有沒有有意思的轉折點?有主題嗎?有性格發展嗎?有戲劇性嗎?有趣嗎?這是非常重要的東西……作者或准作者應該足夠了解故事的基本要求。」

「我真正想要的是力量、激情、戲劇性和個性化。」

在這麼懂漫畫的人的管理下,漫畫界最可怕的拖延症、拖稿都有了極大改善。除此之外,他還大力挖掘了新IP、新的作者。在這九年時間裡,漫威的著名IP們,如X戰警、神奇四俠、雷神、復仇者聯盟、蜘蛛俠,都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期。

Jim Shooter(成年版)

但他的管理方式被不少作者詬病。Shooter對作者們有超高的要求,對交稿期限也是咬定青山不放鬆。有些作者甚至覺得講故事的方式被限制住了:「他(Shooter)想要按自己的方式講故事,先不說他對還是錯,方法上就不一樣……我覺得這個方法是錯誤的。」

在辦公室政治的鬥爭中,他成為了一個頗具爭議性的人物。1987年,漫威開除了他。Shooter之後仍舊從事漫畫,後續也並非沒有亮點——他在別的漫畫公司照樣成功。這位漫畫天才從十四歲開始,一直在尋找、塑造好的故事,從未變過。

Jim Shooter (老年版)

或許有人會說Jim Shooter的嚴苛管理扼殺了很多創作者的自由,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他擔任漫威主編期間,無數好IP、好作品被挖掘、創造出來,迎來了一個黃金髮展時期。

他不僅是一個管理者,更是一步步從創作走過來的實踐家。藝術,就是在這樣嚴苛的標準要求下,在千錘百鍊之後才能綻放最璀璨的光芒。

或許在這樣的過程中,爭議叢生;但隨著時間流逝,爭議會被忘記,不會被遺忘的只有真正優秀的作品,它們永留讀者心中,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經典。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RrD-3m0BMH2_cNUgUkv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