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4億元帶一汽夏利重新上路,博郡汽車這錢花的值嗎?

2019-11-01     電動汽車時代網

在中國汽車工業的版圖中,天津占據著怎樣的地位?曾經滿大街跑的"黃大發"和"紅夏利"相信在中國汽車史上已經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如今的一汽夏利,卻早已沉寂在中國汽車工業滾滾向前的車輪下。然而,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大勢之下,夏利卻又迎來了新的機遇,而這次帶它重新出發的則是博郡汽車。

夏利上市公司表示,將與博郡汽車共同投資25.4億組建一家合資公司-天津博郡汽車有限公司,其中一汽夏利以部分資產及負債作價出資5.05億元,持有合資公司19.9%的股權;博郡汽車以現金出資20.34億元,持有合資公司80.1%的股權,在合資公司成立後,博郡iV6作為首款產品將在天津基地投產。在未來的計劃中,博郡出錢、出技術、出產品,夏利出地皮、廠房、人,一起造好新能源汽車。

對於這次合作,不論是汽車圈還是財經界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整個汽車產業收縮過冬的大趨勢下,博郡汽車還能拿出20.34億元與一汽夏利成立合資公司?為的是整車資質?這錢花的值嗎?

近日,博郡汽車董事長、CEO黃希鳴博士接受了電動汽車時代網的專訪,對與一汽夏利成立合資公司背後的真正原因進行了正面回應。

博郡汽車董事長、CEO黃希鳴博士


與一汽夏利合作不為資質,成熟體系和穩定質量是關鍵

對於業內關於博郡汽車與一汽夏利合作是為造車資質的說法,博郡汽車董事長黃希鳴對電動汽車時代網表示,在市場消費升級及整體低速增長的大背景下,傳統汽車行業的大調整時期已經到來,傳統車企的優勝劣汰趨勢將釋放更多產能與資質。相比於其他新能源品牌對資質的"專注",博郡汽車更看重的是合作夥伴整體的生產體系能力,而不僅僅是為了資質。

黃希鳴認為,對於很多新造車企業來說,需要想清楚的是,成熟的生產體系不是建好廠房、引進設備就能打造起來的,而是需要很多年的磨合。比如豐田,雖然工廠里不是最新最好的設備,但是產品質量穩定、可靠性好,這就是生產管理水準的問題。"與一汽夏利的合作,我們首先考慮的是團隊,包括生產管理團隊和工人團隊的狀況,評估能否保證產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黃希鳴告訴電動汽車時代網,"我第一次去天津和他們溝通時,看到的是雖然夏利這些年經濟效益不好,但核心團隊都在,這是我願意和一汽夏利合作的最主要原因。相比廠房、設備、資質,生產管理團隊更重要,這些人是最寶貴的財富。"

夏利可以說是豐田在中國建的第一個工廠,老夏利是豐田第一款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在80年代中國生產水平還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天津夏利已經整體採用了日本大發的生產技術和設備,生產的夏利轎車採用前置前驅橫置發動機,這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設計,而當時的桑塔納和標緻採用的都是歐美70年代的技術。另外,當時夏利很多管理層、員工都在日本培訓過,豐田也派了上百名員工到中國,夏利的生產管理體系是豐田培養起來的,當時4萬產能的工廠一年產了15萬輛車,其管理水平可見一斑。

推進生產線改造和質量標準升級,已在日本尋找生產專家

雖然夏利擁有很好的技術底蘊,但畢竟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汽車技術日新月異,夏利的廠房設備和生產能力是不是還能夠適應現在"智能汽車"的生產要求?對此,博郡汽車董事長黃希鳴透露,夏利的廠房設備曾進行產線升級和生產改進,整體工藝水準非常好。產能方面目前年產能是15萬輛,可以滿足量產要求。

對於生產線的適應性問題,黃希鳴表示,"電動車相比傳統燃油車有些變化,比如傳統動力系統去掉了,檢測方法有些變化,所以對生產線的改造是必要的,目前我們對下線檢測線基本改造完成,然後針對部分工藝點需要進行改造,也會新增電池包生產車間。軟體方面對工廠的要求不是特別高,是直接和硬體灌注進去的,主要是管理控制方面的問題。"

"後續我們還會繼續投入,一方面把質量標準做升級,以前有些設備沒有,我們為了保證質量增加了很多設備。同時我們已經開始著手在豐田等日企尋找生產專家,重新把控每個環節。夏利的生產體系承接自豐田體系,豐田體系90%的東西已經掌握了,但經過新的發展,需要把豐田新的方法重新整合進來。另外,我們同步也在美國等其他國家尋找一些生產專家。"黃希鳴表示。

造車技術派,博郡的技術底蘊

相比其他新造車企業,黃希鳴對造車這件事應該是有著更豐富的經驗和更深刻的體會。據悉,一貫低調的黃希鳴可以說是造車行業的一名真正的"技術控",早在博郡汽車成立之前,黃希鳴所創立的美國先進車輛技術有限公司(AVT)和上海思致公司就已經在為福特、通用、一汽、上汽、廣汽、吉利、長安等知名整車廠進行NVH性能調校、操穩性能調校和底盤設計,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

目前,博郡汽車的產品開發、生產和管理團隊約有1000多人,核心成員全部擁有20年以上的汽車及相關行業工作經驗,管理層大多有國際汽車產業長期工作背景,且都是各技術領域的領軍人物,可謂是實打實的"技術派"。在此基礎上,博郡分別在上海、北京、底特律設置了研發中心,實現了中美兩國多地的全球化布局。

在產品方面,目前博郡汽車旗下已規劃有i-SP、i-MP、i-LP三大平台,iV6是i-MP平台的第一款產品,也是博郡汽車推的第一款產品,另外i-MP平台還規劃有轎車和MPV車型。i-SP平台上面也會推多款車型,現在計劃推出的第一款是轎車。iV7是博郡汽車i-LP平台的產品,也是博郡汽車將推出的第三款產品,計劃在南京博郡自建工廠進行生產。

或許正是基於這樣的經驗和技術底蘊,讓黃希鳴和博郡汽車有了更大的信心與底氣。在新造車企業當中,博郡汽車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節奏。黃希鳴認為,"造車不能太心急,一定要確保質量穩定。"這涉及到整個系統的問題,實際量產的產品質量保證更關鍵。"大家對汽車營銷有些誤區,認為是靠廣告、形象包裝堆積起來的,但好產品才是口碑營銷的基礎。"

並且,他認為新造車企業應該更多的關注電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不應該只注重網際網路與自動駕駛這些新技術,對於車企來說,這屬於本末倒置,是非常危險的。

寫在最後

有著深厚技術積累的博郡汽車,對造車無疑有著更深刻的理解。黃希鳴認為,新勢力品牌一定要敬畏汽車行業歷史,尊重技術,堅持市場規律、堅持用戶導向,真正的從客戶需求出發。目前新舊造車勢力面臨的問題是比較相似的,經濟經過30年的長期膨脹,已經進入一個下行調整期。這是件好事,市場經濟就必須由市場來進行把控調節,要通過市場機制把產能過剩或者效率低下的企業淘汰掉,只有這樣才會帶來下一步的經濟增長。如果大家都在低質、低價、低效率上競爭,好的企業、市場是發展不起來的。另外,黃希鳴強調,取消補貼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好事,因為靠補貼生存的產品本身就不是市場行為,是必須淘汰的。經過淘汰才會形成非常有競爭力的國際性品牌,所以新晉企業最重要的是自己擁有核心競爭力,包括技術實力、產品實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質量把控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RTSOJW4BMH2_cNUgpb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