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了N次後,我知曉了面試的竅門

2019-07-09   林小路

最近遇到不同的朋友,大家各有生活的煩惱,但是聊到工作的時候竟然出奇的一致,都表達了想要換工作的希望。如果深入下去挖理由,答案還真的是層出不窮。

工作其實是人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話題,我們每個人一生其實都在追尋一份理想的職業,在一個環境中呆了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自己與環境已經猶如左手牽右手,沒有了FEEL。

而根據人往高處走的理論,人們總在追尋更高的高峰去攀登。面試的時候公司不可避免問你一個問題,就是你為何要離職?


任何一個人離職都不是吃飽了撐著的,尤其是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下,大家趨向穩定觀望的時候,在困頓中尋求新機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有些是很簡單明了的,比如公司搬遷了,離家太遠;日常工作出差頻率太多,家裡孩子尚幼需要有人照顧等,但更多的時候理由通常不是表面上的,而內有隱情,不是組織體系類的就是人際關係類的。

很多人都把這個問題當成「你叫什麼名字」或者「請你簡單介紹一下自己」來回答,但殊不知,這當中學問可大了。

有些人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特別實誠,太過真情流露,這會導致你闡述理由的時候婆婆媽媽,或者傳遞一種怨天尤人的消極情緒,總覺得是時代辜負了你,而你明明應該是比爾蓋茲或者巴菲特的命!

但相信我,HR不是傻瓜,當他們看著你的簡歷的時候就基本可以猜到幾分你要離開的理由,但作為對你綜合能力考察的一部分,還是會拋給你這個棘手的問題。

如果你要把前因後果都闡述清楚的話,可能需要「從前。。。」的童話故事開頭,但一旦開始長篇大論了,你就容易走上一條祥林嫂式的不歸路。


那麼離職的理由在表述的時候到底有什麼講究呢?

首先,離職理由描述應言簡意賅。

有人一被問起為何要離職就像體內的某個按鈕被開啟,感覺被問到了心坎里,開始上演老娘舅節目或者小學生告狀的義憤填膺,情緒把控失敗就基本葬送了自己的機會。

保持不卑不亢的態度,簡潔明了對自己離職動機做一個言之有理的陳述性中肯描述即可。好聚好散,不僅用於情侶,也用於僱主雇員之間。


其次,描述過程中遵循如下五字原則:都是我的錯。

為何要離職呢?是我自己想要發展。

為何要離職呢?因為我有衝勁,希望可以承擔更多的責任。

為何要離職呢?因為時代發展太快,我希望跟上腳步不要落後,和貴公司這樣的與時間賽跑的公司一起成長,符合我的憧憬。

而同樣的理由,如果你把自己置身事外,就會變了味。

為何要離職呢?因為老闆不給我升職。

為何要離職呢?因為老闆不認為我有能力,而他自己能力有限,我告訴你,他絕對是個傻逼。

為何要離職呢?因為感覺公司要倒閉了!

所有的這些外推的理由,仿佛是在說離職並非你本意,但實際上卻在推卸。

尤其是當你只在一家公司做了幾個月的時候,你就說要離職,那麼對方一定會對你的離職動機產生懷疑,而你一旦表明了是你自己不得志或者表露出與上級相處不當,就會給對方傳達負面的印象。


第三,要誠實,不要粉飾

面試過十次以上後,就會發現離職動機有的時候可能是造成你是否能進入下一輪面試的關鍵,因為面試官會根據你的理由來評判你這個人的綜合素質,你的職業期待是否和本公司想要招聘的人契合。

不是每個公司都需要最優秀的,就好像你談戀愛一樣,你需要的是合適。

公司也在找最符合企業文化、職業本身定位的人,所以你能盡力做好的就是每一次面試前都要先整理思路,從自身的理由出發,把所有外界的不利轉化成自我的因素,是你想要什麼,而不是自己的老闆不好,環境惡劣,行業衰退,公司福利不佳等。

所有的這些你都可以包裹在自己期許無法滿足的正向理由,給人一種積極向上想要改變踏實肯干不怕苦不怕累的態度。


但同時也不要假裝去討好僱主,來隱藏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因為粉飾過來的太平最終會因為虛假而暴露。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面試,對方公司是奢侈品行業,我信心滿滿地前往,在對方問我為何想要離職的時候,我提出了自己渴望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並得到上級的信任與支持。

HR當場就對我說,在招募的這個職位本身因為它的特殊性可能無法提供成就感,即使上級給予你支持和信任,但對於工作本身的開展也會困難重重,努力很難得到回報。

聽完這個描述以後我就決定放棄下一輪的面試了,因為我感謝HR的誠實和我自己內心的召喚,既然這份工作結合了我想要擺脫的所有兩點,那麼我還有必要繼續嗎?即使行業是我嚮往的且如果我僥倖可以進入,做不了多久又一定會以同樣的理由離開。


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而面試中的離職動機往往反映了你內心真實的聲音,幫助你做出正確的選擇,走上一條自己夢想中的職場路。

職場之路充滿荊棘,雜草叢生,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祝你心之所向,終能抵達。

滬上50萬粉絲人氣公眾號「上海公交」主編。

關注女性成長,職場達人,媒體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