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有這樣的店,沒有華麗的裝修,但是幾十年如一日的老味道,成為了難以忘卻的記憶,每每飢腸轆轆的晚上總會想起。
可惜,現在只剩下已經發黃的倒閉或者停業通知書。
不得不說,一場突如其來的「黑天鵝」,讓很多餐飲人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許多餐企都熬不下去,黯然退場了。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前兩個月,全國餐飲業企業註銷超1.3萬家。個體商戶難以為繼,連鎖餐企的狀況也並不樂觀。而截至4月為止,雖然不少地區的復工復業工作有序開展,但仍然有不少餐企沒能等到堂食開業的那天。
曾經的「日料霸王」和民居酒屋宣布關閉該集團在中國內地僅剩的11個門店中的7家直營店,其餘4家因合約問題無法立即停業,退出了中國市場。
上海莫爾頓海鮮牛排坊,原本在上海擁有莫爾頓牛排坊、莫爾頓扒房及全球唯一一家的莫爾頓海鮮牛排坊,3家門店均發出停業通知。
女星陳妍希父親開的餐廳星Bar餐酒館天母店宣布閉店。
不得不說這次疫情對餐飲的打擊是無差別的,隨著堂食復工的推進,勢必還有部分餐企都在死撐。
朋友大A說,他們家幾代人的心血,經營幾十年品牌,就怕等不到堂食開業的那一天了。四家連鎖店,員工近百人,每天一睜眼就是幾萬元的損失,現在只是死撐著。只維持一家外賣服務,涼皮、涼菜、油炸小吃很受歡迎,而那些大魚大肉不太感冒,或許都吃膩了。
當下,唯獨找到出路,才有一線生機。
我們這裡有一家餛飩店,開了近20多年,味道特別好,價格還是比較實惠的,但是就一個小破店,環境確實不堪。店老闆是個老大媽,別家店都用起了微信、支付寶,而店裡卻只收現金,有時確實不太方便。
有一次,朋友開玩笑和大媽說:「味道這麼好,如果開通外賣平台的話,應該人氣更旺,或許就成為網紅小吃呢」。
大媽只是笑笑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店裡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做外賣啊。」
現在,大媽的餛飩店已經開通外賣,生意特別火爆,大媽說,大部分的客戶都是下單速凍的,她只需要配好各種料,更省事省力,銷量不比年前差。
那麼,這些餐飲人應該怎麼辦呢?
網上有人說,壓倒餐飲業的並不是疫情,而疫情充其量只是一根稻草,是因為傳統產業存在的致命問題,疫情只是個助推器,讓這些問題提前爆發而已。
你們覺得呢?
而縱觀那些倒閉的門店,都存在幾項固定而又高額的支出。
1、房租高
餐飲靠的是什麼?就是人,只有人群密集處,生意才會好,但是房租就會很高,而你想獨樹一幟,要有獨特的裝修,同時還要有一定水準的廚師,這樣成本就更高了。
2、競爭壓力大
我們市場可以看到,到處都是餐飲店,而一些特定的美食街,更是餐飲飯店的集中地。這時,沒有什麼促銷折扣,沒有特色小吃,很難吸引客戶,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所以很多老闆們開不到半年,就要虧本轉讓,不然會虧損更多。
3、外賣的打擊
一直以來,外賣對於很多商家來說,是多了一條會走的路,除了堂食以外,又增添了收入,但是也帶了不少的打擊。特別是一些小作坊專門做外賣的,成本比較低,價格比較低廉,所以人氣都比較旺。
4、用人成本比較高
大多數的餐飲店都是包吃包住,除了工資以外,還有一些額外福利。最關鍵的重點就是,一家店都要二十多名服務員,成本開銷都比較大,有的時候會存在資源浪費,但是沒有這麼多人,每天三個時間段的小高峰,就會忙不過來。
朋友大A也說,餐飲就是這樣,別人閒的時候,我們忙死。每次遇到小高峰的時候,20多人都服務不來,還是手忙腳亂。
正是這些原因,最後導致了這些餐飲業資金鍊短缺,要麼死撐,要麼倒閉。
其實,即使恢復營業,由於風險比較高,餐飲業應該不會馬上迎來報復性的反彈,還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消化期,各項成本只會攀高不下,而現金流就是餐飲業的命脈。
所有餐飲人都說「太難」,你準備好了嗎?
關注行知牛公眾號,防止走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