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
我的那些辛苦付出,
是真的為了孩子好;
直到看到她的分享,
我驚訝的發現,
原來我也是為了面子。
快樂重要還是面子重要?這是一個問題
小珊活潑開朗、性格乖巧,自小就討人喜歡。每天放學回家,都是興高采烈的,和爸爸媽媽分享她在學校的一些好玩的經歷,以及今天又學到了什麼新知識。
剛開始媽媽都會搬好凳子做好,非常認真地聽她講,如果爸爸在家的話,也會主動湊過來,做她忠實的小聽眾,一家人其樂融融。
可是,在媽媽一次參加完同學聚會後回家,一切都變了。原來那天,大家都在攀比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曾經作為班長的她,因為小珊的成績一直都是中等,所以覺得很沒面子。
所以從那天開始,小珊一回家,媽媽不再搬好凳子做好,而是催促的說到:「今天學習怎麼樣?都布置了什麼作業?做完了嗎? 」
就這樣,小珊回家不再興高采烈,剛開始還應付式的回答媽媽,後來,小珊就一直躲著媽媽,自己背個小書包回自己的房間做作業去了。
小珊在媽媽面前,話變得越來越少,也很少笑了,有時候還一個人在那裡偷偷抹眼淚。成績不僅沒上去,反而下滑了,這下媽媽更著急了。
你關心的是孩子的未來,還是你的面子?
我的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寶媽。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輔導孩子寫作業;跟孩子說的最多的話是:「作業做完了嗎?考試考得怎麼樣?」;把育兒好文章轉發給她看,她就回一句:「這些有什麼用?能使孩子成績變好嗎?」
前段時間,在一個學校的秋季運動會上,學生們更是喊出了這樣的口號:「我愛學習,學習是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
她們是愛孩子的,她們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將來出人頭地,有很高的成就。但這種期望,多少是為了孩子好,多少是因為自己的面子呢?在她們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一個聲音在不斷提醒著她們,或許她們還不自知,但那個聲音卻真真切切的存在著,這個聲音就是:孩子有出息,我在親朋好友面子講話才有面子······
可你知道嗎?你如此在意孩子的成績,一定要孩子考到班級第一、年段第一,你才心滿意足,可對於孩子來說,這些可能並不能讓他將來有多大的成就和出息。
最有出息的,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二名,而是第十名
一九八九年,杭州市天長小學老師周武受邀參加一次畢業學生的聚會。當時他暗自吃驚:那些已經擔任副教授、企業高管的學生,在學校時的成績並不十分出色。相反的,當年那些成績突出的好學生,成就卻平平。
這個現象引發周武的好奇,他開始追蹤畢業班學生,經過十年、針對151位學生的追蹤調查,周武發現,學生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種動態變化中,小學的好學生隨著年級升高,出現成績名次後移的現象:小學時主科成績在班級前五名,進入中學後名次後移的,占43%;相反地,小學時排在七到十五名的學生,在進入初中、高中後,名次往前移的比率竟占81.2%。
這就是著名的「第十名效應」。學生如此,職場更是如此。
日本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日本經營之聖——松下幸之助,有一種很特別的擇才標準,即「尋求70分人才」;馬雲也曾說過,阿里巴巴招人,從來不招最優秀的,只招有潛力的。阿里很多優秀的工程師不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而都是華中科技、武漢郵電這些二三流院校的畢業生。所以,在阿里巴巴有句話,叫做:平凡的人做非凡的事情,我們不追求精英文化。
你還覺得孩子一定要考第一名、孩子的學習成績必須非常拔尖,真的那麼重要嗎?
投資自己,成就孩子
與其逼孩子學習,成為好學生;不如逼自己學習,成為好父母。
點擊下方訂閱著名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的「家庭教育課」,限時特惠,僅需68元,就可零距離傾聽大師的育兒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