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成都市「最美街道」評選已經開始,雙流區彭鎮人民路將參加評選。這條街道上有著什麼樣的美?日前,記者前往進行了探訪。
彭鎮人民路一段全長269米,雙向兩車道,是彭鎮重點打造的特色街區,道路入口處坐落著省二級示範性高中——雙流藝體中學,與之毗鄰的育英街、永豐路等清末建築仍保留著獨特的川西民居風格,老麵坊、鐵匠鋪、竹編等傳統手工藝傳承至今,觀音閣老茶館的市井百味、茶煙裊裊、人情流淌是通往老成都慢生活的時光隧道。
文化名人 劉沅雕塑
首先給大家介紹的是街道入口處的劉沅雕塑,在清代乾隆至咸豐時期,他用畢生精力闡述儒家元典精神,著書教授,其《槐軒全書》以儒學元典精神為根本,融入儒道、會通禪佛、體大精深、鴻篇巨製。劉沅是歷史上少有的被人奉為教主的學問大家,世稱「川西夫子」,名列《清史稿 ·儒林傳》,其子孫繼承其事,形成了一個以儒為宗、旁及佛道,弟子遍布大江南北的槐軒學派。
至今,雙流古八景「第一春波」人民橋,每年六月初六規模宏大的買魚放生以示為善的活動也是秉承了槐軒文化的仁愛思想。
藝體中學 映入眼帘
走進街道,映入眼帘的是建校62年的雙流藝體中學,該校始終堅持「一人一長一卓越」的辦學理念,秉承「明德至善,務本揚長」的校風校訓,探索「德美融合,文專共進,藝體揚長」的育人路徑,培養出一大批優秀學子走進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義大利佛羅倫斯美術學院等國內外一流大學。
該校先後榮獲「全國美術教育改革實驗示範學校」「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
文化街區 各具特色
在人民路一段,街道兩側簡潔的川西民居建築風格呈現眼前,捲簾門繪畫倡導正能量、增添文藝氣息,道路兩旁擺放的蓋碗造型寓意茶香,路面錯落有序地植入四川方言,臨街有經營多年的相館、購物小店,也有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食。
這是融合槐軒文化、茶館文化、市井文化、美食文化元素為一體的特色文化街區。
楊柳河畔 茶館文化
道路盡頭是茶館文化雕塑,展現了「百年老茶館」為代表的老成都茶文化。
楊柳河畔,馬市壩旁,有一家老茶鋪,亦稱觀音閣老茶館,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而觀音閣之名也由老輩們口口相傳而得以延續至今——因茶館裡供奉的觀音菩薩的保佑而得以在百年前的一場大火中僅存,其獨特川西民居建築風格和人文環境,再現了川西壩子的獨特歷史文化。
茶鋪為小青瓦蓋頂,木質穿斗的磚泥牆體,從剝落破損的牆體上可以看到竹篾牆胎,牆壁上仍然清晰地保留著幾十年前歲月的痕跡,更是讓人回味不已。現在茶館基本上保留了傳統的川西飲茶習慣,大蓋碗、老虎灶、竹椅子是茶館的三個標誌,吸引了大批攝影愛好者前來採風,已經成為成都市文化地標和「網紅打卡點」。老街不長,寧靜古樸,濃縮著老百姓的市井生活。
這就是彭鎮人民路一段,一條文化氣息濃厚、傳統與現代元素交匯、宜業宜游的魅力街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Pc6UTnQBURTf-Dn5B61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