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四大瑞獸和天之四靈,你知道其中哪幾個?

2019-09-27   影視史話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關於古代的神話傳說很多,伴隨神話的祥瑞之獸也有不少。它們的相貌獨特,氣質神聖威嚴,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也濃縮著古老的中國文化傳統。今天就來盤點一下這些靈獸有哪些?

1、四大瑞獸

一、龍

龍,被認為是一種祥瑞的神獸,也是傳說中的靈獸,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龍是威嚴而不可侵犯的神聖之物,我們稱自己是龍的傳人。在古代,龍被描述為蛇一樣的身體,上面覆蓋著魚一樣的鱗片,兼具好幾種動物的特徵,有獅鬃、鹿角、虎鬚、雞爪,可以潛入水底,於江河湖海中掀起巨浪;又能在陸地上行走自如,還能一飛沖天,直至雲霄,行雲布雨。

古時候的皇帝自稱「真龍天子」,以彰顯那不容置疑的皇權天授。龍被作為一種聽命於天的靈獸,所以人們對它崇拜之至,又畏懼之至。古時候,人是靠天吃飯的,降水的多少,決定這一年的收成。作為能行雲布雨的龍,自然被人們放到了重要的位置,被尊稱為「龍王」。

神話傳說中,龍王的職責主要是管理江河湖海和降雨。雨水可以讓百姓活,也可以讓百姓亡。不管是乾旱,還是大雨成災的時候,人們都需要依靠龍王之力化解災難。唐朝開元年間,天下大旱,唐玄宗命人設壇求雨,龍王很給面子,雨水降個不停,竟然雨勢過猛,泛濫成災。後經高人指點,唐玄宗命人在寺廟中建造了五六隻泥龍,一邊往龍神上澆水,一邊催動咒語。很快,大雨漸停,天空放晴。

不過,在《西遊記》中,龍王的地位被嚴重的削弱了,不僅法力微弱,還成了盤中之餐。《封神演義》中的龍王,也被哪吒吊打。當然,這些是影視劇中的一些表現形式。現實中,龍依然為人們所尊崇。作為傳說中的靈物,龍的身上具有仁愛與威嚴兩種特徵。既能為人間降雨,滋養萬物,又能帶來洪水巨浪,造成災害。這也是中國人具有的仁愛天下,而又威武不屈精神。

二、鳳

鳳凰被譽為白鳥之王,也是祥瑞的象徵。一般把雄的稱為「鳳「,雌的為」凰「。在神話典籍《山海經》中,有此描述:"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可見,鳳凰飛到哪裡,就會為那裡帶來美好與安寧。

鳳凰作為傳說中的靈獸,與龍集合多種動物能力不同,鳳凰側重於集合了多個動物的美貌,有著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的特徵,外表華麗。有人認為,人們對鳳凰的崇拜源自古代人對風的崇拜。

在古人眼裡,能翱翔於天際的鳥兒具有神奇的力量,於是,鳳凰被作為了祥瑞的象徵。人們喜歡把帶有鳳凰圖案的裝飾在器物或飾品上,以此來表達對吉祥和幸福的嚮往。傳說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在鳳樓吹笙,引來身坐彩鳳、面如冠玉的英俊男子,從此展開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

三、麒麟

麒麟也是傳說中的靈獸,祥瑞的象徵,稱為吉祥之寶。集若干動物的特徵於一身,頭似龍,身似鹿,眼如獅,背如虎,披魚鱗,踏馬蹄,威風凜凜。古時候,麒麟被看作祥獸和仁獸,傳說只有在太平盛世、聖人為政之時,麒麟才會出現。

由於麒麟被人們推崇備至,被當做明主降生的徵兆,歷代帝王都喜歡用帶有麒麟的裝飾和建築來鞭策自己,祈求吉祥。只可惜這些帶麒麟字樣的宮殿並不能保佑昏君的長治久安,也不能為帝王們擋災去難。明朝所建的氣勢恢宏的瑞麟寺,在崇禎年間,眼睜睜看著毀於戰火。

在老百姓心中,麒麟是善良和美德的化身,是吉祥和幸福的化身。孔子降生前,曾有玉麒麟光顧其家,並口吐玉書。所以,民間有麒麟送子之說。所謂「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人們喜歡稱讚那些聰明的孩子為麒麟兒。

四、貔貅

貔貅也是傳說中的瑞獸,是龍的九子之一。相貌兇猛,臉若雄獅,眼睛凸起,獠牙又尖又長。對那些禍亂世間的妖魔鬼怪,有著巨大的震懾力。它的大嘴可吞下萬物,卻沒有排泄的部位,它的這種只進不出的特點深受愛財之人的喜愛,誰不希望財源滾滾流入口袋,又不用為其他事把財物散出去。

另外,貔貅的相貌特徵,兼之正直的品性,一直為人們作為看家護院和鎮凶辟邪的靈獸。在一些典籍上,貔貅又被分出兩類,頭上長著一隻角的叫天祿,兩隻角的叫辟邪。

關於這種分法的由來,可以從《史記》中找到答案。傳說軒轅時代,神農氏衰落,各個諸侯互相征伐,民不聊生。黃帝修德振兵,治五氣,撫萬民,度四方,與炎帝戰於板泉之野,三戰而得天下。在征戰中,貔貅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天祿」,專門負責看護財寶。另外,也因為貔貅驍勇善戰,有其坐鎮,邪物自然不敢造次,人們又稱它為「辟邪」。

因此,人們賦予貔貅具有旺財和鎮邪的雙重特徵。人人希望家庭和睦,事業興旺發達,害怕家窮衰敗。人們常把貔貅置於宅前,希望能擋災聚財。貔貅正好滿足了人們的這種需要。在古代,貔貅常常被裝飾在軍旗上,以震懾敵人。而貔貅也是皇家專用之物,民間誰敢私藏,就會被殺頭。如今,貔貅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

2、天之四靈

中國古人把東、西、南、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像為四種動物形象,叫作四象。古人認為四象有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既是瑞獸、神獸,也是天之四靈。《三輔黃圖》卷三:「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

一、東方青龍

青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聖獸。屬於傳統文化中的四象之一,東方七宿,以五行論,東方為青色 ,故青龍為東方之神,亦稱「蒼龍」,代表的季節是春季 。

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都和龍都有密切的關係,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為赤龍。因而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 龍代表著尊貴、地位和權利。《淮南子》卷三中記載:天神之貴者,莫貴於青龍。

二、南方朱雀

朱雀也是四大靈獸之一,代表南方七宿的神獸。南方的井、鬼、柳、星、張、翼、軫聯為鳥形,稱朱雀。朱雀是南方的神鳥,代表的季節是夏季。《夢溪筆談》卷七:「四方取象,蒼龍、白虎、朱雀、龜蛇(即玄武)。

很多人將其認為是鳳凰,但實際上朱雀與鳳凰存在極大的不同,且作為天之四靈的朱雀比禮記四靈之一的鳳凰更加尊貴。

三、西方白虎

白虎也是四大靈獸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西方七宿,根據五行學說,是代表西方的靈獸,因西方屬金,色白,故稱白虎,代表的季節是秋季。

白虎象徵著威武和軍隊,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與兵家之事有關,例如古代軍隊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宋書符瑞志》云:「王者不暴虐,則白虎見而不害。」

四、北方玄武

玄武也是四大靈獸之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北方的聖獸,形象是黑色的龜與蛇(或龜蛇),代表的季節是冬季。

二十八宿,玄武是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的總稱。玄武亦稱玄冥 ,是龜蛇合體,為水神,居北海,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冥間亦在北方,故為北方之神。

總之,不管是瑞獸,還是靈獸,都是指寓意吉祥的動物,也是古人對於圖騰的一種崇拜。從古至今,對瑞獸的崇拜,只是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憧憬和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