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嬰兒來說,母乳喂養是最理想的喂養方式。但由於各種原因,很多媽媽無法給寶寶繼續哺乳,不得不選擇混合喂養,或者奶粉喂養。
但是以下這些奶粉常識卻是很多品牌商是不會主動告訴你的,寶媽們得自己學起來才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奶粉一定要喝到 3 歲才行?
當然不需要。從一歲開始,寶寶就不用喝配方奶粉,可以直接喝鮮奶了。
寶寶 6 個月左右開始添加輔食,是讓寶寶開始接觸各類食物,在寶寶周歲之前,奶是主要的營養來源(母乳或者奶粉),所以我們需要重視每日的奶攝入量。
周歲之後,寶寶營養的主要來源是各種食物,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們的營養是否全面均衡,取決於整個食譜。
日常寶寶的奶量需求,並不一定要用奶粉來滿足,可以是鮮奶,酸奶,奶酪等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沒有特殊配方的奶粉容易上火?
答案也是否定的。
當寶寶出現:口角出皰、流鼻血、舌苔厚且發黃、便秘、小便發黃等症狀,爸媽就認為寶寶是上火了,並很容易就篤定導致寶寶上火的「罪魁禍首」就是——奶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其實,導致寶寶上火的原因大部分是由於寶寶腸胃和消化功能尚未發育完全,體內毒素排出較慢,過剩營養物質難以消化造成積食引起上火。
當然,爸媽對奶粉操作不當也有可能導致寶寶上火。
這裡的操作不當包括:
1、擅自增加奶粉的分量導致寶寶消化不良、便秘以及因營養堆積形成的上火現象。
2、奶粉儲存不當,或者沖奶後寶寶不喝反覆放涼加熱等,如果剛好碰上抵抗力差的寶寶,受細菌侵蝕就有可能出現類似上火的情況。
3、寶寶喝母乳拉肚子必須喝奶粉?
不一定,引起母乳腹瀉的原因多,不要輕易斷奶。
寶寶喝母乳腹瀉主要有兩類原因:
生理性腹瀉。寶寶對母乳乳糖不耐受,體內缺乏乳糖酶,導致腹瀉;
媽媽吃了含有過敏原的食物,自身沒有把過敏原完全消化,這些過敏原進入母乳中,寶寶喝奶後不耐受腹瀉。
如果是生理性腹瀉,寶寶的生長發育沒有異常,也沒有哭鬧、精神不好等不適,只是單純大便次數多或者稀,可以不用處理,寶寶會漸漸適應母乳中的成分,隨著輔食的添加會逐步好轉。
如果是由媽媽飲食引起的腹瀉,首先要做的是找出過敏原並停止食用,一個月之內母乳中的過敏原就會消失。
如果寶寶體重一直只減未增,還精神不佳,建議帶孩子去醫院排查,而不是擅自給寶寶斷奶吃奶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4、奶粉味道越香越好?
答案是否定的。
媽媽們購買奶粉,第一個動作恐怕就是打開包裝聞奶粉的味道了。有些商家為了讓奶粉增加「乳香味」,會在奶粉中添加一些香精香料,使奶粉有香味、口感好。
寶寶吃了含香精香料的奶粉後易形成依賴性,轉用不含香精香料的奶粉後就表現出不愛喝或者不喝,導致孩子長大後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偏食、挑食甚至肥胖。
所以香氣撲鼻的奶粉,尤其是一段奶粉,千萬別選給孩子喝。
5、奶粉顏色越黃越好?
很多爸媽認為挑選奶粉要挑「看上去有點黃的」,認為「奶粉越黃,說明奶的含量越是充足」,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
有些奶粉之所以黃色,有可能是因為在奶粉中加入了天然的色素,所以看上去也會比較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6、寶寶挑食,多喝奶粉來補營養?
不建議,治標不治本。
很多寶寶在添加輔食後,都或多或少會挑食。
但要知道每個寶寶挑食的食物都不一樣,所缺的營養也不一樣,而奶粉里的營養是固定的,試圖用奶粉來「補」,最後可能是: 在「補充」了不足的營養成分的同時,也會造成某些營養成分過剩,依舊沒法達到「全面均衡」。
更多的時候,有了對奶粉的指望,家長和寶寶都會產生依賴,愈發無力糾正寶寶挑食的現狀。
奶粉看似能解燃眉之急,但從長遠來看解決不了問題。
如果能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完全用不著用奶粉補。
7、寶寶喝奶粉必須按月齡選擇段數?
沒那麼嚴格。
奶粉營銷中所謂的「不同段數奶粉」的營養組成,是為了滿足不同年齡嬰幼兒生長發育需要,但分段的年齡界限實際上沒有太多的科學依據,只是各家奶粉商按照自己的理解設計出來的。
選擇奶粉的段數可以這樣:
1. 6 個月以下的寶寶喝 1 段的奶粉;
2. 6 個月以上的寶寶,喝對應段數或更低段的奶粉;
3. 1 歲以後的寶寶可以直接喝鮮奶(或奶粉)。
8、寶寶濕疹必須喝「防過敏奶粉」?
不一定。
所謂的「防過敏奶粉」,主要有兩種: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或胺基酸奶粉。
以下是《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附錄中列舉的產品類別和使用的特殊醫學狀況說明:
這些「防過敏奶粉」確實可以預防或治療過敏,但僅僅是針對寶寶對乳蛋白的過敏。
引起寶寶濕疹的原因很多,需要排查過敏原因,而不是盲目相信廣告宣傳語去給寶寶嘗試。
吃奶粉的寶寶過敏,如果確認是牛奶蛋白過敏,可以考慮換成「防過敏奶粉」;吃母乳的寶寶過敏,首先要找出讓寶寶過敏的食物,媽媽避免攝入,而不是一股腦兒就決定停掉母乳(和腹瀉情況一致)。
不管是哪一種「防過敏奶粉」,都屬於特殊配方奶粉,具有醫學用途,所以在使用前一定要諮詢醫生。
9、羊奶粉比牛奶粉更有營養?
不靠譜。
羊奶跟牛奶在某些成分上有一定差異,但這些差異都構不成「更有營養」。
而製作成嬰兒奶粉之後,成分都經過了調整,對於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更沒有實質性的差異。
而在歐洲,甚至還沒有批准用羊奶蛋白來製作嬰兒奶粉。
10、海淘奶粉一定比國產奶粉好?
並不是。從營養角度說,各國的奶粉標準大同小異,只要符合標準,都可以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
從安全角度說,人們只是「相信」國外奶粉而不信任國產奶粉。現在國產奶粉的工藝、設備和監管力度都世界領先,檢測結果完全不比進口奶粉差,但消費者的「信心」不是通過檢測數據就可以建立的。
如果要買進口奶粉,合法進口的產品也可以放心購買。而所謂的「海淘奶粉」,因為物流和渠道存在著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其實是風險最高的。
11、吃奶粉的寶寶不用補維生素 D?
不一定,具體看奶粉 VD 含量和寶寶攝入量是否滿足所需。
2 歲以內的嬰幼兒建議每日補充 400 IU 的 VD,VD 也是奶粉的營養配方之一,而每個品牌的奶粉 VD 含量是不一樣的。
家長可以根據奶粉背後的含量表算下寶寶需要喝多少奶量,如果足夠就不用額外補 VD,如果不足的話,再酌情補充 VD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2、配方奶粉和牛奶哪個好?
有的媽媽也許會想,配方奶是根據特定年齡段寶寶的營養需求科學配製的,是不是比牛奶營養更豐富?不見得。
牛奶和配方奶粉中蛋白質的區別在於,前者中大部分是酪蛋白,後者中乳清蛋白占主要比例。
二者的營養無差,只是在易消化程度上有所差別。
酪蛋白分子大,消化起來慢一些。但是1歲後的寶寶已經嘗試過很多食物,消化能力也有大幅提高,完全可以吸收牛奶中的蛋白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純牛奶的配料只有生牛乳一項,配方奶粉的配方中,多有添加葡萄糖、香精等。而寶寶攝入太多的糖分,對身體肯定是不好的。
有的媽媽又要問了:奶粉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啊,這點不是比牛奶強多了嗎?
確實如此,但是寶寶不見得就缺這些微量元素。
1歲後的寶寶已經能從均衡的飲食中攝取各種營養素,飯菜也是他重要的營養來源。
但是畢竟每個寶寶的情況不一樣,適合的奶也不一樣。如何選擇,媽媽們要根據寶寶吃輔食的情況、消化系統、對牛奶的接受度、是否過敏、奶源以及家庭的經濟情況等多方面來綜合考量,並靈活調整。
微信公眾號:快樂媽咪(ID:ikuailemami ),快樂育兒輕鬆育兒,我們一起探討更多育兒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