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雜誌《國家評論》發表了一篇「楊安澤可以教特朗普和拜登的一兩件事」的文章,文章對這位前華裔總統候選人的政策和主張以及行事風格進行了大肆讚揚:楊安澤懂禮貌知團結,楊安澤懂技術和大數據,楊安澤知道全面發展。
《國家評論》在這篇發表於6月16日的文章中稱,上個星期,楊安澤呼籲美國實行每周四天的工作制,這使他變得更加重要。慮到楊安澤(Andrew Yang)重新崛起的影響力,值得考慮的是,特朗普和拜登的競選團隊可能會如何借鑑他的政治風格。
文章稱,可以肯定的是,楊安澤的總統競選政策是一種非常非正統的政策立場的混合,但很少人滿意。拋開政策缺點不談,楊安澤在特朗普和拜登都缺乏的某些關鍵領域有過人之處。
文章接著舉了三個特朗普和拜登可以學習的三個方面的例子:
第一,楊安澤保持禮貌和懂得團結。1月初,在對一群支持者講話時,楊安澤表示,「我們需要提高人性,不要再關注相對瑣碎的區別」。文章稱,這不是空洞的言辭,在整個競選過程中,楊安澤沒有將保守派妖魔化,他承認自己理解選民在2016年轉向特朗普的原因,而且他通常會讓參加競選活動的人感到團結起來,而不是分裂成兩派。
可以說,如果特朗普放棄不分青紅皂白的對抗,他會更受歡迎;另一方面,拜登的火爆脾氣使得他自己的政治盟友都在竭力為他辯護。兩人都可以學習楊安澤團結的能力。
第二,楊安澤是數據驅動的。在整個總統競選過程中(雖然落敗),這位精通技術的企業家經常使用經驗統計數據和基於技術的建議,這讓他在辯論台上與那些喜歡誇誇其談的對手們格格不入。從他提出的用地球工程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到他對自動化趨勢的統計分析,楊安澤展示了他對數據的熟練程度,這在政治世界中是罕見的。(當然,他的結論違背了一些人不同意的道德優先原則。)
另一方面,正如馬克·庫班在5月對肖恩·漢尼提所說,特朗普和拜登都是「技術文盲,而現在技術是我們在世界上進行經濟、醫療和軍事競爭最具影響力的工具。」
第三,楊安澤明白,我們應該考慮的不僅僅是經濟,僅僅把物質增長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讓人深感不滿。儘管楊安澤所青睞的繁榮指數將包括諸如幸福、心理健康和志願服務(由民意調查和其他研究來衡量)等指標,保守派可以自由使用他們自己的指標,如精神財富和愛國主義。問題在於,全國政治辯論過於強調經濟生產率。特別是特朗普,在深層次問題發揮作用的時候,他經常僅僅以低失業率或高GDP增長率為由,錯失與美國公民交流的機會。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特朗普還有什麼出路呢?
文章稱,楊安澤不是一個有技巧或經驗的政治家,但他常常是正確的,拜登和特朗普都可以接受這位企業家的一些情緒和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