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14億的《花木蘭》,卻是不斷的槽點,連中國典故都弄不明白

2020-09-11     小陳聊搭配經驗

原標題:耗資14億的《花木蘭》,卻是不斷的槽點,連中國典故都弄不明白

木蘭從軍的故事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從小聽到大的,正是因為這個故事中蘊含著非同小可的道理才會成為流傳至今的典故。此外,這個故事也備受影視圈的青睞,在22年的時間內,木蘭從軍的故事已經被搬上熒幕三次了。但是這三次都是以不同的形式搬上熒幕的,最終也都獲得了不同的結果。

第一次是1988年的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獲得了超高的口碑和評分,票房也是比較樂觀的。第二次是2009年趙薇主演的國產真人電影,最終是票房低於投資,評分也不高,但是主演趙薇演出了花木蘭的英氣和柔情。正是因為第一二部的成功才會迎來第三部的再續前緣。第三部由劉亦菲主演,迪士尼史上投資最高的《花木蘭》,槽點多到難以置信,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番。

這部片子是由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導演是妮基卡羅,主演是劉亦菲、甄子丹,鞏俐、李連杰特別出演,光看演員的陣勢就已經足夠吸引人了,這也正是這部影片在未開播的時候令不少人期待的原因之一,再加上製作方的大力宣傳,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在觀影后,我只有一個真切的想法:這是什麼鬼?迪士尼是來搞笑的嗎?接下來耐心聽小編的以下槽點講解。

目前為止,這部聚集了華語影壇頂級明星的影片在國內外的娛樂網站上都有著比較低迷的口碑,豆瓣的評分僅為4.9,可以說是繼《上海堡壘》之後的有一大低口碑的作品。首先,光在服飾方面吐槽的觀眾真的是不計其數,木蘭從軍的故事本身是發生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服飾理應順應當時的時代潮流,而電影中木蘭的著裝則更加偏向唐朝服飾一點,真是叫人想不通,14億的經費到底花在了哪裡?

此外,我們再來說說特效的問題,在還未觀影之前本來是對此抱有非常大的期待的,畢竟是大公司製作的電影,就像特效什麼的都會比其他電影逼真很多,但是萬萬沒想到竟然是國產的網遊水準,片中木蘭的翅膀在不少網友眼中甚至是不如近期熱播的影視劇《琉璃》中的特效,更不要說和其他的大片特效相比較了。

除此之外,另一大槽點真的是讓人感到搞笑,在電影的預告片中我們看到了類似土樓的建築,而這種建築只能在福建有,但是花木蘭打仗的地方卻在黃河邊上,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又沒有飛機,不少網友紛紛玩笑:難不成花木蘭是飛過去打仗的?

很顯然,這就是製作方在不太了解當地文化習俗的前提下卻又在加入中國元素所形成的問題,像這樣有關地方的歷史文化的小細節國內的製作方都不能完全做到最好,更何況是國外製作方呢。雖說這部作品是由外國人製作的,但還是要考慮國內觀眾的感受啊,畢竟對於中國的東西我們還是比較內行一點。

再來說說中國故事卻是英文的台詞這個問題。眾所周知這部作品是由外國人製作的,但是既然運用的是中國故事,那就把中國元素貫徹到底不好嗎?非要整一個說中不中,說外不外的東西出來,真的是給人一種「土洋結合」的混搭感,無疑這種混搭是失敗的,如果是講中國故事那就貫徹到底才能夠體現出作品所要表達的元素,不然外國人也看不懂,中國人也能夠挑出一堆的刺兒,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最後我們再來說說這部影片的主題,其一就是木蘭替父從軍,但是在整個影片中除了片尾皇帝賜予木蘭的寶劍後面刻了一個「孝」字之外,並沒有一個體現之處,而且在影片中的插入也不夠自然,甚至有點強行插入的感覺,絲毫沒有那種隨著故事情節而循序漸進的感覺,所以說國內的觀眾對此是不買帳的,而國外的觀眾相信也是很少有人能夠get到這個點。

其二的主題就是傳達巾幗不讓鬚眉的態度,而這一點在整部作品中始終沒有戳破,就拿影片之初的兩隻兔子來講,本以為是對「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鋪墊,沒想到看到結尾也沒有對此做出呼應,所以很多人表示並沒有清晰的表達出主旨,看了個糊塗。

這部由好萊塢製作的中國題材電影原定於3月27日在美國公映,受疫情影響一直到9月份才在迪士尼客戶端上映,這也是中國典故第一次在好萊塢亮相。雖說槽點多,作為國人,我們還是要支持一下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ONSGfHQBURTf-Dn5hPf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