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大學畢業,第一份好好坐進辦公室的全職工作。坐了一個多月,對自己和生活都產生了諸多懷疑。認真說出來,向大家請教。
我以為我是來做底稿的,抓住每一分鐘打下堅實的財務基礎,結果做了很多支線任務。
複印、蓋章、寄送,寫公眾號、年會主持、團建策劃、訂火鍋、訂奶茶、訂燒烤……
A教我:你要先做大老闆給的任務。
B教我:你要先做核心工作任務。主線任務永遠首位,額外任務適當拒絕。
C搖頭:什麼叫額外任務?公司運轉需要每一個員工的付出,老闆給的任務哪一件是額外的?
於是我白天做底稿,晚上研究怎麼團建策劃。
我剛工作,哪裡見過幾次團建,深夜裡坐在客廳客廳里抓耳撓腮,沐沐看到了,又安慰我又幫我。
她畢竟遊戲行業出身,解說過國際賽事,做過遊戲節目,想出幾個公司里的團建遊戲,準備好,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
我這些天,每天晚上回家著急的時候,都靠她解決我的問題,順毛我的情緒,告訴我:
「別擔心,審計專業上我幫不了你,審計之外的都有我在"。
沐沐親手寫的,我們組團建的流程
我像是溺在了水裡,而沐沐是那個在岸邊抓著我不放手的小姐妹。
我像是溺在了水裡,而沐沐是那個在岸邊抓著我不放手的小姐妹。
我說,你放手啊放手啊,我會把你也拖下來的。
她溫柔的笑一笑:放心吧。
「放心吧」,是她最常說的一句話。
我已經沒辦法想像,如果沒有合租的沐沐,我一個人滬漂做職場小白,會把日子過成什麼樣子。
上班之後的日子好快。
一天接一天的迅速結束,好像總是來不及開始就又結束了。
等周末,周末了就能大塊的完整的好好乾些什麼了,可是周末補個覺就沒了。
還沒盼上幾輪周末,一個月就過去了。
下班路上
他們提醒我,「你這個性格啊,太直了,不適合在中國混,中國人講究中庸和制衡。」
什麼意思?
就是別人不做的事情,你也不要出頭,小心得罪同事。
這樣一看,問題2也來了:
沐沐說我一定要在公司里交一些好朋友,不要人在這麼大一間公司,連個跟你聊公司信息的人都沒有。
可是我看見的是,同事們上班完全不聊天,一間辦公室里一人一台電腦,一進去就一言不發做底稿,午飯基本是叫個外賣,在客戶公司的茶水間裡吃個二十分鐘,吃完了就回去繼續做底稿。加班更沒有人說話。
一天下來說出的話屈指可數,還句句不離「財務費用,payroll,cycle,匯兌損益」這種名詞。
下班回家,周末消失。
我實在不知道工作中的朋友是怎麼交來的。
你們在公司里交到過私交很好的朋友了嗎?
什麼契機?
沐沐給我買零食,把我書包塞得滿滿,叫我帶給同事們吃。讓大家多喜歡我一點。
入行幾年的前輩教我:沒必要,四大一個大組幾十個經理,你每個人都認識都難,不用試圖讓他們都喜歡你,向一兩個經理的證明自己,以後跟著她們好好做她們的項目,足夠了。
入職一個月,每個人都熱衷給我發送職場寶典。
我收到很多,並不能看懂。
我想找到自己的方式,可我不知道上哪找,也不知道它們該是什麼樣子。
過來人都說上學容易。
現在才明白,上學究竟容易在哪裡。
沒學好,兩耳一閉,心無雜物好好學就行了。成績單報答還是懲罰你,都有結果,正確答案考完試就知道。
而職場沒有唯一結果,也沒有正確答案。
感受到了明明還沒開始幹活,卻先被認為不專業。
當著我面說「你哪裡想不開,你為什麼來這兒?」
說「你不是來做審計的吧,你肯定是來體驗生活的。」
我被我過去的經歷困住了。
我為什麼不該來這兒呢?
我會計專業。
一上大學就立志會計系,考上商學院,修完每一門課。去小所大所實習。被一本《讓數字說話》打動,立志四大,對審計工作充滿嚮往和幻想。沒有任何人左右我、逼迫我,全是我的自主選擇。
我不是腦袋一熱,說來就來的,進四大要付出這麼多。為什麼大家都是來四大做審計的,而我不是?
我又是哪裡不適合當會計、做審計呢?
我這麼一個從小到大,坐進餐館,菜單上有兩種套餐,我就忍不住去計算哪種更划算,划算多少的人。
我這麼一個「商家找我開網店賣手帳,說得天花爛墜,什麼我定位合適我肯定火各種熱血,我問完每一項成本,打開一張Excel:一本手帳達到我的設計和品質要求,成本89,假使定價129以上賣不掉,中間40塊的毛利潤,減去網店運維,寄送,退壞損,還有過期風險……我要賣到1000本才能把平均固定成本降到XXX。我還得先賠XXX元,break even point在XXX元,這個收入產出比,我還不如在四大多加幾個小時班」的人。從來不輕易被熱血創業少年們打動,不愛聽虛的,找我的人,我大都當場拉出一張表,勸退。
我一個「投資餐廳,會去聽完財務報告,自己沒事找事玩的整理數據,用銷售額除出餐廳的客流量,然後自己坐進餐廳里,一邊看書一邊數人頭,然後估算財務數據是否真實」,自己玩得津津有味不亦樂乎的人。
……
審計這項實用性超強的專業,我為什麼不想多學一些呢?
我覺得四大是喜歡把玩數字的人的天堂。從專業背景,從興趣,都看不出自己哪裡不應該來,我在裡面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
我覺得,一個人只要知道自己想學什麼。他在哪裡都能獲得快樂。
人的充實快樂不來自結果,來自過程之中的目標感和希望。
你看,我以後,進可以在四大長期發展,退,就算要離開四大,我這種滿腦子會計思維,說不出、聽不了創業最初期的畫大餅雞血的人,跳槽進一個稍微有規模的,產品有趣又有意義的創業公司,不是比自己創業更好的選擇嗎?在我遇見這樣的有趣公司之前,維持marketing能力,學習財務技術,培養審計意識,四大難道不是我此刻最好的去處嗎?
我真的不懂,四大哪裡不好,審計師哪裡無聊。我又為什麼不該來這兒。
沐沐說,你一定要努力把這份工作做好,至少做到比大多數人好,時間會讓誤解自然消散。
可是這些天,我陷入了又一場自我懷疑。
審計組理帳,一周理一個大公司一年的帳,我知道不會是一件上手就會的事情。但我還是比預想的,學得慢得多。
別說比大多數人好了,我現在只求不給同事拖後腿。
我著急。
不知道花多久才可以變成一個底稿達人。不知道接觸多少項目,才敢說自己是一個真正的審計師。
身邊的同事都好厲害,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有一天像他們一樣,拿到一文件夾Excel,一台電腦,一言不發,就理清了一個偌大公司是幹什麼的,在幹什麼,乾得怎麼樣。
好像一桌人,永遠只有我的腦子是糊的,不知道先開哪個文件最好最有效,偷偷瞄他們,他們都泛著自信的泰然的光芒。
那種光芒叫professionalism,「專業」。
一個人要用多少年少、青春、時光做交換,才能積累,才能漸漸蛻變成一個熟練的職業人。
他們下班,轉身走進地鐵,化作龐大蠕動的地下城裡,小小的一抹背景色。
他們看起來平凡嗎?
不,他們是每一盞燈。
是他們每一個人長成了職業人,坐在格子間裡施展專業,所以才有這一座五光十色的夜上海。
你知道嗎。
你說我不該來四大,可我覺得我最該來的就是四大。
我做博主,做暢銷書作家,踩著時代的快車以自己都不能理解的節奏迅速斂財,買房買車,穿著昂貴,出入繁華,再加上一些誇讚,很容易以為自己不一樣。願意上班都是不一樣的煙火。
我現在腳踏實地做一份工作了,迅速就感受到了:每一個人的每一份工作,都不容易,都很特別,都具有別人難以企及的專業性。
我有多不一樣,就有多一樣。
在四大,哪怕沒有這麼多學習機會,我也更愛我此刻的生命狀態:
我這個普通人,每天穿行在最繁忙時段的地鐵站里,發自內心的敬重著每一個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