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哪吒,中產審美大勝利,反父權母題在消費主義面前的全面潰敗

2019-07-29   吳下阿來

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後,我總覺得哪兒不舒服。

電影本身是挺好的,符合一切優秀商業片的標準,新版劇情與時俱進,把哪吒改為了擁有父母所有的愛的獨生子女,哪吒的設定則成了在陳塘關百姓偏見下長大的小孩,且非常突出李靖殷夫人夫妻對哪吒傾注的愛和教育上的良苦用心。整體來講劇情有松有緊,製片方完美的控制了觀眾的每一次哄堂大笑和每一次潸然淚下,我看大銀幕前掉眼淚的家長比孩子還要多。片中動畫效果非常好,有幾個鏡頭預算滿滿,充分顯示了製片方的誠意。

可是我完全沒有感受到我預期中這個題材應該帶給我的震撼,原因大概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審美取向,實在是,太中產了?

商業動畫片,我實在是看得太多了。迪士尼的動畫片,九十年代我就看得很多了,那時候還不流行3D呢都是2D手繪的,101忠狗、獅子王和花木蘭我還是蠻喜歡的,童年時期大概都看了少說十幾遍,但是大多數什麼睡美人、灰姑娘、白雪公主,只能說對我的美術學習提升挺大的,其他就那樣吧,屬於那種學英語都想看第二遍的那種公主電影。

但是這些電影都不能給我每次看《哪吒鬧海》的震撼,且不提《哪吒鬧海》在藝術上的成就,只說劇情和電影人物的象徵意義,我從小到大看了很多遍老版電影,每次看到哪吒舉劍自刎的時候,都覺得天昏地暗,悲從中來。哪吒在《鬧海》中的形象,代表的是父權社會中反父權的弄潮兒,是對絕對正義的追求,他的自刎,他的犧牲,是基於和一切世俗血緣社會關係斬斷的決心。這樣的母題,這樣的人物,和哪吒這個母題帶來的文化積澱,產生於特定的年代,特定的製片團隊,天時地利人和,一切都無法複製。有藝術高度的電影,正如蘇聯版《戰爭與和平》一般,在任何的好萊塢商業片中,都是看不到的。

然而在這樣的母題,敗給了中產價值觀。

試問哪位父母,會帶孩子去看,為了反抗父權而自殺的哪吒

試問哪位父母,會願意孩子聽到這樣的台詞——"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

作為父母,當然願意讓孩子看到熊孩子受到父母感召痛改前非。

作為父母,當然希望孩子在成長中不被世俗偏見所限制,而超越「自身命運」。

尤其是中國人,最喜歡父慈子孝皆大歡喜結局的中國人,和更願意為喜劇和教育雞湯買單的中國父母。

新版哪吒的台詞——「我的命我自己說了算」,說到底也是李靖夫妻給孩子灌輸的概念。李靖夫妻為哪吒傾注了大量的精力、感情和社會資源,讓哪吒在隔絕人世的環境下營造出自己是」靈珠轉世「的幻覺。這可不是中產父母每天對自己孩子寄予了極高希望的寫照麼?新版哪吒年齡太小,並不具備判斷這一切真偽的能力,陳塘關百姓說他是妖怪,他哭了;李靖夫婦說他是」靈珠轉世「,他笑了;申公豹說他是」魔丸轉世「,他暴走了——哪吒這熊孩子燒村民老宅的時候咋沒這麼聽話呢。總而言之,片中商業片套路化的劇情設計實在是太多了,作為商業片當然是優秀的,可我喜不喜歡就不是電影票房說了算了。

當然咯,畢竟作為一個顏控——看房都想挑小孩顏值高的小區的那種,我的不舒服也很有可能是因為哪吒長太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