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365」這個退休的婦聯主席為啥比以前更忙……

2019-12-22     經典美拍

陸春鑾江蘇

這個退休的婦聯主席為啥比以前更忙……

陸春鑾,女,1964年出生,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慈悅托福中心負責人。2019年7月,陸春鑾入選「中國好人榜」。

「她比我親女兒還親,我要永遠在這裡住下去」

  在鹽城市亭湖區一條老街的小巷深處,「隱藏」著一個民營養老機構——慈悅托福中心,中心負責人陸春鑾,曾是亭湖經濟開發區婦聯主席。2014年離開領導崗位後,陸春鑾有了更多的時間,花在她「痴迷」的公益事業上。

  她自籌資金創辦了慈悅養老中心,開始了她的撫老助困事業。

  說到「慈悅托福」四個字,陸春鑾道出自己的用意:「慈,是希望來這裡工作的服務人員有一顆善良的心,悅,是希望選擇入住這裡的老人每天都能開心快樂,把這裡當成家;托福,是代表老人們能夠放心地把晚年幸福寄託於我們。」

  陸春鑾幾乎把托福中心當成了自己的家。在她辦公室的書櫥里,擺放著許多榮譽證書和獎盃,以及有關養老服務業的書籍,其中有一格書櫥整齊排列著陸春鑾在各個時間段外出學習的結業證書。為了提升自己的服務水平和技能,每年陸春鑾都會自費報名參加各類培訓。「老人們對晚年幸福生活的需求在不斷提高,所以我要通過學習來充實自己,更好地為老人服務。」陸春鑾說。

  5年多來,該中心占地面積從原來的兩千多平方米擴大到四千多平方米,為骨折康復、臥床不起、中風患者、老年痴呆和需要臨終關懷的老人提供愛心服務。入住這裡的一百多位老人,有的來自周邊縣市區,有的來自上海、馬來西亞等地。

  陸春鑾坦言,雖然慈悅托福中心的硬體設施不是最好的,但她靠著「走心」的軟體服務贏得了許多老人及家屬們的信任。

  100多位老人的情況,陸春鑾都了如指掌。她帶頭為護工做示範,給癱瘓病人洗臉、梳頭、喂飯,處理髒物。在老人們的心中,她是最善良、最辛苦,也是最疼愛他們的「女兒」。

  「老媽媽,我來看你了!」

  「哎呦,今天頭髮梳的多亮啊!」

  「冷空氣來了,門窗要關好,被子上要加封蓋!」

  「張爹爹,您的降壓藥要記得吃!」

  「媽媽把扣子扭好了,這個天氣容易感冒!」

  「趙奶奶,您有關節炎不要用冷水……」

  對於行動不變的老人,陸春鑾每天都會到他們的房間察看。每到一個房間,陸春鑾都會展露微笑,親切地稱呼老人為「老媽媽」,俯下身子擁抱老人,吻過他們的臉頰。

陸春鑾(右)攙扶老人到室外活動。圖片來源:鹽阜大眾報

  80歲的張奶奶入住三年多了,對陸春鑾百般依賴。「夜裡只要眼睛一睜就想你,快進來抱抱我!」陸春鑾的雙腳還未踏入房門,正在吃飯的張奶奶就放下碗筷高興地站起來。
  有一次,張奶奶被女兒接回家住了兩天後就堅持要回陸春鑾的慈悅托福中心。「她比我親女兒還親,把我們照顧得很細緻,我要永遠在這裡住下去。」張奶奶說。

陸春鑾(左)和老人在一起。資料圖片

  98歲的王奶奶共有四個兒子,由於大兒子遠在山東,老人的生活只能由生活在鹽城的三個兒子輪流照顧。

  大兒子不忍心母親來回折騰,三年前特意回鹽城為母親找尋一家信得過的養老中心。在考察了多家福利院和敬老院後,被慈悅的服務所感動,最終決定讓母親入住在這裡。每年他都會抽時間來到慈悅陪王奶奶生活一個星期,親身感受陸春鑾以及服務人員對老人們的貼心照顧。

  「這裡的服務人員用責任和愛心為老人編織起快樂的晚年生活。陸春鑾是一個慈善家,她從事的是集千萬子孫對老人表達孝敬之心的職業。」王奶奶的大兒子發自肺腑地說。 

  目前,陸春鑾還成立了慈悅托福中心志願者隊伍,廣泛吸納社會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一同參與公益事業,讓愛心之舉成為更多人的習慣。

  「多虧了陸主席,不然我家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日子」

  20多年前,家住亭湖新區南映社區的蔡榮成因妻子患重病,花光了家中積蓄。兒子蔡仲祥是個老實巴交的人,見人說不出什麼話。妻子離世後,父子倆相依為命,家庭經濟十分困難。

  2007年4月,在結對幫扶工作中,蔡榮成成了陸春鑾的幫扶對象。「當時,蔡榮成體弱多病,兒子快40歲了還未成家,住房破爛不堪。看到他們父子這樣的生活狀況,我的心裡就像被石頭堵住一樣,很難過!」陸春鑾回憶。

  幾經思索,陸春鑾決定先把蔡家的房屋修繕好。她出錢請來瓦工,對房子牆體進行加固,對屋頂進行補漏。房子修好後,陸春鑾表示個人出資送老蔡去醫院體檢,而醫院得知情況後,主動將老蔡的醫藥費用全部免掉。

  房子修好了,身體也檢查了,陸春鑾又幫蔡仲祥找了一份月工資1200元的包裝工工作,可惜蔡仲祥左腳有疾未能勝任。陸春鑾思來想去,給蔡仲祥掏了500塊錢,讓他試著做蔬菜買賣。沒想到蔡仲祥做得「有聲有色」,每天能掙得幾十塊甚至上百元錢。

  「多虧了陸主席,要不然我這一家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日子!」蔡榮成對陸春鑾充滿感激,也對未來生活充滿期待,「現在有了收入,每天都有盼頭。只要不偷懶,本本分分做生意,我們的生活肯定會更好的!」

  2010年7月,得知轄區居民楊應富癱瘓在床,陸春鑾幾經輾轉自掏腰包找來一位老中醫為其治病。經過3個多月的不懈努力,楊應富的病逐漸好轉並能站立行走了。

  「您是我們家的恩人吶,沒有您就沒有我們家的今天!」楊應富的妻子王翠紅拉著陸春鑾的手感激地說。

  「在做慈善這條道路上,媽媽是我們一家人最好的榜樣」

  20多年來,在陸春鑾言傳身教的帶動下,丈夫張雲樓退休後,成了慈悅托福中心安全員;兒子張傑、兒媳黃江艷更是把慈善當成了一種生活方式。2018年春節,小夫妻倆從南京趕回鹽城,利用七天長假來到慈悅托福中心陪老人們過年。「『大孫子』詢問我們的身體狀況,『孫媳婦』為我們捶肩揉背,陪我們讀書看報。那個春節我們過得特別開心!」韓奶奶對當時的溫馨場景記憶猶新。

陸春鑾(左二)全家福。資料圖片

  「小時候,媽媽經常帶我做公益,她一直教我要對老人好,她還常說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在做慈善這條道路上,媽媽是我們一家人最好的榜樣!」張傑說,從高中開始,他就把在學校獲得的獎學金捐給需要幫助的人。現在,張傑是中國藥科大學的一名教師,工作後更是把每年的年終獎都用來給老人們買點心、發紅包。

  陸春鑾的兒媳黃江艷是一名小學教師,在學校里積極幫助貧困學生,逢年過節還自掏腰包為孩子們準備禮物。嫁給張傑後,每次回鹽城,她的第一站必定是養老院。給老人們捶肩揉背,早已成為她的習慣。

  26年來,陸春鑾和家人先後出資20多萬元資助近30個低收入家庭、100餘名困境孩童。「不是親人勝親人」,陸春鑾一家人用行動詮釋這句話的含義。

(中國文明網綜合鹽阜大眾報、鹽城文明網報道 責任編輯 陶恆)

快評

生命的意義在於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憂他人之憂

樂他人之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NNwBMm8BMH2_cNUgKF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