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說到做到,父母首先要做到這一點

2019-09-23     畫荻教子

這幾天,在知乎上有個爸爸的求助引起了網友的關註:

答應了孩子他考到約定的成績,就兌現給他遊戲充值的承諾,可我現在後悔當初允諾得太乾脆了,我該怎麼辦?

網友們紛紛表示:「既然答應了,這588元就要充值,不然就是失信於孩子。」

更有人指責爸爸就是心疼錢,是個出爾反爾的人。

其實爸爸的猶豫也很容易理解:花588元並不多,但是怕本來出於獎勵的錢,卻讓孩子沉迷遊戲,最終害了孩子。

類似困惑很多家長都遇到過,看著孩子期待的眼神,頭腦一熱就答應了,到了該兌現的時候,才發現許諾的獎品不合理。

其實,孩子的成長,需要獎勵。家長應該謹慎對待每次承諾,如果真的無法做到,也要和孩子協商。

01

父母說到做到,對於孩子來說有多重要?

抖音上有個小男孩,平時只能考70分,他的媽媽答應只要考到90分,就給他買輛自行車。

小男孩不僅做到了,還拿回了獎狀,在路上大搖大擺,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他開心回家的樣子被拍下來,充滿著喜悅和自信。

看看這興高采烈的樣子,如果這個時候家長說一句「不買自行車了」,對於小孩的積極性打擊,那將多大呀!

孩子要求的承諾也許很簡單,但他們對於承諾的期待卻很大。

很多網友分享了自己遭受父母背棄承諾時的感受:

有人這樣說:「失望的孩子知道再爭取也是沒用的,但他們知道怎麼報復。」

孩子發現努力並不能換來想要的,不僅失去學習的動力,更不願意再信任父母的承諾。

而承諾被兌現的孩子會怎麼想呢?

父母重視承諾,那麼孩子也會重視和你的承諾:爸媽從來沒有違約過,我也不會。

02


當代動機理論有重大影響的心理學家Deci Edward L.和Ryan Richard M.認為,每個人都有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歸屬感、自主感、勝任感,如果這些需要得到滿足,那麼就能有效提高內在動力。

當孩子的承諾得到兌現,孩子會感覺到努力得到了認可,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得到了,那麼她就充滿自信地想:「我下次也可以繼續這樣努力。」

孩子獲得自主要求的獎勵,更能讓他們真正地享受到付出就有收穫的快樂。

和孩子做承諾,家長應該注意這幾點:

1. 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

先分享一個朋友的故事,她的女兒在上一個鋼琴興趣班,因為練琴實在太苦,所以女兒經常想放棄。

朋友就答應女兒:只要你去上課,我就給你獎勵10塊錢。

這樣的承諾一開始非常奏效,女兒果然又能堅持了下來。

但是時間長了,女兒竟然說:「給我10塊錢,不然我不去上課。」

長期用物質來激勵孩子,孩子會形成將獎勵和努力直接掛鉤的聯想。

正確的做法是以陪伴、讚美等的形式來作為承諾獎勵內容,比如陪孩子去遊樂園、和孩子做一件他想做的事情,讓孩子知道,努力之後的回報,是父母滿滿的愛。


2. 承諾要設置底線

經常有家長說:「只要你考得好,想要什麼都可以。」

於是有一位家長就遇到了煩惱:她答應孩子考上大學就給她5萬元現金獎勵,孩子卻要拿著這筆錢去買一個名牌LV包包。


哪怕家長無法接受孩子的獎勵安排,但是錢已經給了孩子,怎麼處置是他的自由。

因此在做承諾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跟孩子設置好底線,明確排除選項。

哪些東西和事情是不能做的,獎勵的價值範圍在哪裡,都要事先確認好。

有時候不合理的獎勵,沒有底線的承諾,只會害了孩子。

3. 承諾要兼顧結果和態度

很多家長和孩子建立承諾的標準是具體的結果:比如考了幾分、拿了第幾名……

一旦沒有達到目標,期待落空,挫敗感會比沒有獎勵時更大。

或者孩子會為了達到目標,而採取作弊等手段。

那麼在約定目標的時候,應該建立兩套考核標準,一個是判斷過程是否足夠認真努力,一個是結果能否達標。

那麼在孩子態度認真的情況下,哪怕沒有達成結果,也可以對孩子兌現約定,給孩子以信心克服困難,再接再厲。


03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經做過一次全國調查,他們發現:

43.6%的孩子認為:「父母說話不算數」是最讓他們不滿意的行為。

可見在孩子心中,多麼厭惡家長無法兌現承諾。

孩子一開始並不懂「承諾」的意義,是父母一次又一次兌現承諾,才讓他們感受到言出必行的力量。

當孩子鼓起勇氣和父母許下承諾的時候,他一定對自己信心滿滿,當他真的憑實力做到的時候,家長更應該為孩子感到驕傲——你的孩子說到做到了!

如果承諾從未兌現過,孩子會形成一個觀念:承諾可以隨意說出口,可以隨意應諾,而不用認真地負責。

當然,家長並不是萬能的神,有時會因為萬不得已的原因,使得我們無法兌現承諾,比如說好出去玩,但是有事走不開,或者許諾好的東西實在買不到……

這個時候,應該跟孩子誠懇地道歉,再平等地協商更換承諾內容,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


很多時候孩子要求承諾,其實並不代表承諾的具體內容一定要實現,他們想要的是認可和鼓勵,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

孩子最樸素的信任就是:「父母答應我的,一定會做到!」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過:「當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奇蹟不久就會出現在你眼前。」

這份信任感可以促使孩子進步、成長,去努力爭取認可。

很多父母問:「怎麼去愛孩子,怎麼去教育孩子?」

說到做到的承諾,就是愛。

以身作則的誠信,就是教育。

謹慎對待和孩子的每一次承諾,認真兌現和孩子的每一次約定,讓愛與誠信陪伴孩子成長。

本文原創首發於:畫荻教子(hoedu03),轉載授權請聯繫後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NAMsZG0BJleJMoPMfY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