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孩子小時候的生活娛樂方式我不太明白,反正我作為一個男生小時候是經常跑到農村老家,跟小夥伴們滿山遍野亂蹦,又是上樹又是下河,還砍樹自己製作彈弓、陀螺等玩具。
那時候農村的生態特別好,在外面隨便哪兒都能看到各種小動物,跟它們也免不了打交道。我小時候膽子並不算很大,不敢像小夥伴他們那樣用打火機烤螞蚱和螳螂吃,最多吃點炸金蟬。
但我從小就喜歡觀察各種動物,所以比小夥伴們花費了更多時間去研究自然界的各種昆蟲、兩棲和爬行動物。今天要為大家講解的,就是關於小時候經常見到的那些昆蟲,而且是比較特殊的幾種。
中華大刀螂Tenodera sinensis
首先大家需要知道的是,昆蟲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數量最多、分布範圍最廣的動物類群,是正兒八經的地球頭號大家族,而且隔三差五還有新的昆蟲種類被發現。
它們體型小巧、適應能力強、生命周期短、繁殖迅速,跟那些大型動物不一樣,很多野生動物現如今在城市中已經很難再見到了,但無論你生活在山裡還是大都市中,昆蟲基本是每天都能看到的。
特別是一到夏天,被燈光吸引來的飛蛾和甲蟲、被下水道吸引來的蛾蠓、被水果吸引來的果蠅、被人吸引來的蚊子……數都數不清。
但換一個角度說,這些看似弱小的生靈能跟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片環境中,還很難被消滅掉,其實也能說明它們的強大了。
黃刺蛾Monema flavescens的幼蟲
由於昆蟲體型太小,所以要順利生存下去就必須擁有自保的手段。
有些昆蟲擁有進攻型的武器,例如第一張圖中的螳螂,被它的前肢夾一下確實夠疼的。有些昆蟲擁有強力的大顎,例如天牛,不小心被咬到也是真的很疼。
還有些昆蟲進攻性不強但是擁有強力的防禦機制,比如上圖中的刺蛾幼蟲,在民間有很多稱呼:洋辣子、洋刺子、活辣子、八角丁等。
刺蛾有很多種,幼蟲形態也各不相同,但都是名震江湖的存在,一旦被它們的刺毛沾在皮膚上,保證令人酸爽無比,體質差的人一個禮拜都恢復不了,令人退避三舍(但有些地區會把刺蛾幼蟲製作成罐頭食品)。
另外還有一類昆蟲沒有大牙、鉗子和刺毛,但是一遇到危險就會散發出奇怪的味道,讓敵人聞風喪膽。有這種技能的昆蟲實在太多,我只挑選五類比較有代表性的為大家介紹。
田鱉Lethocerus sp.
麻皮蝽又叫黃斑黑蝽,是中國大江南北最常見、知名度最高的蝽類昆蟲,在民間的外號有臭大姐、臭屁蟲、臭老鬼等,無論什麼外號都突出一個臭字。
其實半翅目、異翅亞目中的很多昆蟲都有「臭屁蟲」的外號,但麻皮蝽是所有臭屁蟲中最廣為人知的一種。我的老家在山東西北部,我們那邊管麻皮蝽叫「臭大姐」,知名度非常廣,小時候家裡進來臭大姐,都不敢用蒼蠅拍去打,而是選擇使用殺蟲劑或者拖布去殺滅它們。
其實如果不去觸碰的話麻皮蝽也不會有異味,可一旦遇到危險,麻皮蝽體內的臭腺就會分泌出令人難以忘懷的臭味,沾到手上需要清洗好久。
麻皮蝽Erthesina fullo
荔蝽又叫荔枝蝽,北方的朋友們可能沒怎麼見過,但在我國南方,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荔蝽是一種威名赫赫的昆蟲。
不過荔蝽的成蟲和若蟲長相很不一樣,有可能大家在荔枝樹或龍眼樹上見過荔蝽顏色艷麗的若蟲,但是跟荔蝽的成蟲掛不上號,會誤以為是兩種蟲子。荔蝽的幼蟲長得像一塊平放的盾板,盾板邊緣為灰色,裡面是鮮紅色,中間有一道豎著的白條,身體後半段有V字形的白斑,白斑邊緣為黑色,配色非常浮誇。
荔蝽還有個比較令人討厭的行為就是喜歡在人類晾在外面的衣服和被子上產卵,你還不能直接驅趕,因為荔蝽的臭腺也相當發達,聞一鼻子能折損八百年陽壽。
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
為什麼前面麻皮蝽和荔蝽都用的是拉丁雙名法,而到了土蝽這裡只有一個孤獨的拉丁文單詞呢?
因為麻皮蝽和荔蝽都是具體的單一物種,所以要使用雙名法來表述具體種,而土蝽泛指異翅亞目下的土蝽科Cydnidae物種,常見的種類有很多,相貌也差別不大,所以我就把整個土蝽科都搬出來了。
土蝽平時生活在磚瓦底下或綠化帶的土壤中,本來應該與人類相安無事,但是如果有大風大雨的天氣,土蝽就會因為巢穴被澆灌而在雨天后集體出來躲災,所以有時候人們幾年都見不到土蝽,但是遇到颱風天過後家裡就會一次性被很多土蝽集體入侵。
土蝽的臭腺所散發出的味道很奇怪,有些人覺得奇臭無比,有些人則會覺得有蘋果的氣味。
革土蝽Macroscytus sp.
草蛉可以泛指草蛉科Chrysopidae下的數千個物種,在我國也有很多常見種類,所以跟土蝽一樣把科名寫出來,沒有舉代表性的例子。
小學的時候上自然課,我在教室窗戶上看到了一隻綠綠長長的小飛蟲,當時不認識,就問自然老師這是什麼蟲子,自然老師琢磨了半天告訴我那是蜉蝣,並引申出了一場關於「蜉蝣朝生暮死」的精彩課題,效果滿分,掌聲雷動。
但後來我上高中以後出於興趣開始自學動物學的書籍時,才知道當年自然老師把我給涮了,那根本不是蜉蝣,而是草蛉。
草蛉的兩對翅膀是透明的,翅脈為淡綠色,整個身體也是綠色,複眼為金屬色,長下圖這樣,相信大家都見過。草蛉的胸部也有臭腺,受刺激後會散發出酸腐的味道,非常難聞。
關於草蛉還有件事可以說一下,就是草蛉的卵非常特別,卵本身是橢圓體,但是被一根接近豎直的細絲連在載體表面,看上去像是迷你的小花蕾,還經常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當成「神花」或者「優曇婆羅花」,號稱幾千年一見,其實就是草蛉的卵。
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
瓢蟲大家就更熟悉了,俗稱紅娘、花大姐,童話繪本中經常出現,著名的少兒節目主持人「金龜子」的扮相其實就是一隻瓢蟲。瓢蟲其實也是個比較大的家族,目前有超過五千餘種一被發現。
從食性方面來說,瓢蟲有肉食性的,例如最出名的七星瓢蟲、異色瓢蟲;也有植食性的,例如八星瓢蟲、茄二十八星瓢蟲;也有菌食性的,例如十二斑褐菌瓢蟲。
有些種類的瓢蟲受刺激後關節處會分泌出黃褐色的體液,略帶黏性,具有刺激性氣味,難聞又難看。但不是所有瓢蟲都會這樣,也有些瓢蟲很擅長裝死,六條小腿一縮,一動不動,直到危險過後才會恢復正常。
異色瓢蟲Harmonia axyri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