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正宗苗家酸湯黃牛肉,耕讀記農耕文化餐廳

2019-08-11     京城吃貨ruby2050

耕讀記農耕文化餐廳,一家開在貴州西江千戶苗寨里,有景觀且味道正宗的貴州菜。店在半山腰,要上去是需要一些些體力的,店裡可以看到整個千戶苗寨的景色,錯落的苗樓,綠綠的梯田,會有種遠離世囂回歸簡單平靜的心裡感受。主打苗家特色菜品,大菜有酸湯魚、酸湯黃牛肉、竹笙煲土雞、干鍋黃牛肉等,我們吃了酸湯黃牛肉,酸湯味道特別又好味,感覺這才是正宗的酸湯的味道,黃牛肉沒有經過處理就嫩嫩的,要很好食材才會有這樣的嫩度,愛上了苗家的酸湯。

去西江千戶苗寨遊玩,在草堂茶居和耕讀記中選擇了耕讀記,草堂茶居是在北京做功課時排名一想去的店,反而沒有做到耕讀記這家店的功課,後來,到了千戶苗寨,再搜店,才知道的耕讀記。草堂茶居是熱門搜索的第一名,耕讀記是口味搜索的第一名,對於吃貨來講,吃更重要一些,所以放棄了草堂茶居,去了耕讀記,雖然有些遺憾沒去了草堂茶居,但吃過耕讀記後,感覺選擇他家是對的,真的是體驗到了好吃的苗家酸湯,餐廳的老闆還會給客人從食材從文化等講述菜品的特點,讓客人吃的明白,不誇張的說,是這次貴州游最好吃最喜歡的一餐。

店在西江千戶苗寨一號風雨橋的南邊,在一號風雨橋就能看到他家,他家在遠遠的半山腰上,看著有些不像餐廳,而像是某個古蹟什麼的,破破舊舊的很有年代感。在山下看,感覺挺遠的,不知道怎麼上去,問了下當地的路人,被告知,就是順著這條山角下的路往上走,就對了。

半上腰上店家的門臉,好像室外桃源一般,清新寡慾的鄉野小院。店裡挺大的,有兩層,我們坐的一層,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剛好可以看到苗寨的景觀,苗寨風景盡收眼底。一層的環境,屋頂很矮,木屋木桌木椅,吊著發出暈黃色光線老派的燈,很有些少數民族的風格。去的時候天還挺熱的,店裡是沒有空調的,窗戶大開,店裡只有風扇。去的比較早,店裡還沒有上客人,除了熱點兒,就餐感受挺好的。

吃的方面,兩個人點了兩個菜,苗家酸湯黃牛肉和椒鹽腳堯蘑菇,兩杯飲品,秘制酸梅湯和手工糯米酒,兩位米飯,但米飯完全沒有動,連總要吃飯的朋友也沒吃米飯,肚子都給了酸湯黃牛肉了。苗家酸湯黃牛肉和椒鹽腳堯蘑菇真的都好好吃!體驗到了正宗的貴州苗家菜。

服務方面,服務生挺多的,服務比較及時,店家的老闆人特別nice,會給客人介紹酸湯黃牛肉如何吃,還會講述菜品的由來等,在吃飯的同時,還長了不少知識,挺好。總的來講,是家很值得吃的店,因為只有兩個人,很遺憾只嘗了兩道菜,菜量實在太大了,網上很推薦豬腳沒有嘗到,好不甘心呀!

▌餐具 ▌

成套的彩色漸變色的餐具,非一次性的筷子,感覺還不錯。

▌免費茶水 ▌

落座後服務生給上的水,就是比較普通的茶水。就等餐的時候喝了幾口,等酸湯黃牛肉上來之後,就都喝酸湯了。

▌秘制酸梅湯 ▌

量不大,味道還不錯,酸梅的味道挺濃的。

▌手工糯米酒 ▌

應該是店家自製的,奶白色的,酒味比較明顯,但整體味道並不醇厚,甜味略顯不足,感覺一般吧。

▌苗家酸湯黃牛肉 ▌

賣相挺特別的,下面是酸湯鍋,沾料支在鍋上面,黃牛肉和酸湯鍋是分開上的,一份黃牛肉的量很足,滿滿的一大盤鮮牛肉,牛肉看著很新鮮。酸湯鍋裡帶的料很多,有豆腐、黃豆芽、百合粉、牛皮、西紅柿等。酸湯開鍋後,先喝湯。湯雖然有些紅紅的,但看著還是有些清湯的風格,不過喝起來,味道相當的濃郁,而且酸湯的味道好特別,感覺酸味和冬陰功的配味有些相似,還帶著淡淡的柔和的辣味,很喜歡他家酸湯的味道,真是喝了不少。據店家介紹,他家的酸湯的酸味是源自店家特別挑選的一種小西紅柿的味道,辣味則源自店家選取的當地的一種辣椒,另外還加入香茅、山麥等調味,怪不得有冬陰功的感覺,原來是用了香茅。

鮮的黃牛肉

鮮的黃牛肉

煮沸的苗家酸湯

煮沸的苗家酸湯

配的沾料

黃牛肉

店家的老闆專門給我們介紹和示範酸湯黃牛肉如何吃,黃牛肉一片一片的涮食,不用涮很久,肉肉完全變色了就可以吃了。根據老闆介紹涮著牛肉片吃,肉肉很嫩,而且不是加了處理後的那種嫩,是純源自好品質食材的嫩,好好吃。如果能吃辣,沾著鍋上配的辣椒沾料,味道更濃郁了,酸酸鹹鹹辣辣的,很棒!

西紅柿

西紅柿好新鮮,帶著濃濃的西紅柿蔬菜的味道。

百合粉

據老闆介紹,這個粉是用當地野生的百合做的,是酸湯上桌時才加進鍋里的,要多煮一下,先吃其他的食材,最後再吃這個粉。百合粉是不透明的乳白色,吃起來口感軟軟滑滑的,很不錯的。

黃豆芽

去貴州吃了幾頓酸湯的菜品,黃豆芽是酸湯里必不可少的配菜,和酸湯的味道很搭,口感脆脆的,吸足酸湯的味道,很喜歡。

豆腐

多煮一會兒,吃起來軟軟嫩嫩的,沒有我不喜歡的滷水味,帶著濃郁的酸湯味,好吃,喜歡。

牛皮

這個是他家很特別的食材,牛皮是事先煮好切條,作為酸湯里的配菜,老闆特別介紹,要沾著他家配的辣椒吃會更好吃。牛皮因為是事先煮好的,再在酸湯里煮後,會軟軟的,一點不硬,吃起來感覺有滿滿的膠原蛋白,沾著辣椒沾料吃,果然很好吃。老闆人很nice,還特別拿了煮好未下酸湯鍋的牛皮來給我們看,食材看著品質超好的。

生菜

酸湯涮蔬菜也很好吃,蔬菜沾足酸湯汁,味道很足。

▌椒鹽腳堯蘑菇 ▌

這個是看網上評價很好點的,一分量超大的,很大的一盤,去的人少真的很難點菜,我們兩個人就點了兩個菜,吃的好撐。就是炸蘑菇,炸的挺酥脆的,有些吃不太出蘑菇味的,是個很不錯的小零食,或者是很好的下酒小菜。

▌米飯 ▌

米飯是按位而不是按碗賣的,3元/位,隨便吃,米飯的品質也是一般,跟北方的米飯質量沒法比,但與在貴州吃過的幾家店比,他家的米飯品質算不錯的了。

▌菜單 ▌

是手寫的菜單,字寫的真漂亮。菜品選擇不是很多,五款大菜,幾款小炒菜,幾款湯品,再就是酒水飲料。

▌環境 ▌

整體就餐環境,木屋木桌木椅的,屋頂很矮,吊著發出暈黃色光線老派的燈,很有些少數民族的風格。去的時候天還挺熱的,店裡是沒有空調的,窗戶大開,店裡只有風扇。

餐廳內的櫃檯,感覺東西很多,有些凌亂的風格。

餐廳內上二層的樓梯及冰櫃,冰櫃里是酒水和飲料。他家還有二層,沒有上去看。

靠窗及中間的就餐環境,靠窗的餐位用書架隔開,還有一些些書香的氣質。

餐廳窗戶可見的苗寨風景,我們到餐廳的時候,天還亮著,苗寨風景盡收眼底。

餐廳窗戶可見的梯田,苗寨的一景,沒有專門去看,在餐廳里看看,一大片黃綠,很養眼。

半露天的就餐環境,天還挺熱的,沒有選擇在這裡就餐。

吃完後天色漸晚窗外的景色,可以看出千戶苗寨開始點上的點點燈光,和天亮的風景不一樣了。

上餐廳的小路,窄窄的土土的,爬上餐廳不容易的。

餐廳招牌,耕讀記,不知道這個名字有什麼由來,怎麼覺的都不像是個餐廳的名字,更像是文化館或書館。

Tips:

推薦:苗家酸湯黃牛肉、椒鹽腳堯蘑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MzoHBXEBnkjnB-0zk8H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