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美術啟蒙早教教孩子的都是亂塗亂畫,是騙錢的嗎?

2019-07-24   蕊屹

聽說美術能力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還能擴大孩子的詞彙量、發展孩子的前書寫能力!所以在假期中,很多爸爸媽媽給孩子報了美術啟蒙課,但是幾節課後,發現孩子還是在亂塗亂畫。不禁懷疑,到底這種美術啟蒙課在教孩子什麼?

其實,美術啟蒙課並不是不教給孩子繪畫的技能,而是過早的教授這些技能,會影響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發展。再者即便是想教,也會受限於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規律。

比如,手部精細動作發展的局限性、日常生活經驗等。因為孩子所創作的作品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一切人、事、物是息息相關的,只有親身經歷過、體驗過,才能將其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所以現今美術啟蒙課都是根據孩子美術能力的發展階段來引導孩子創作,從而發展美術能力的。

現在,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美術能力的發展階段是什麼樣的?也許你了解後,就會對自己孩子當前的美術能力水平釋然了。

兒童美術能力的發展階段

6歲之前的兒童,美術能力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1.5-3.5歲的塗鴉期、3.5-5歲的象徵期和5-7歲的圖式期。

塗鴉期(1.5-3.5歲)

簡單點可以理解為隨意的塗抹,還不知道自己要畫什麼。在塗鴉期,孩子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是1.5-2歲的未分化塗鴉階段、2-2.5歲的單一線塗鴉階段、2.5-3歲的圓形線塗鴉階段和3-3.5歲的命名線塗鴉階段。

下面的四張圖就分別展示了當孩子處於塗鴉期時的作品特點。

兒童在塗鴉期四個階段的繪畫作品

象徵期(3.5-5歲)

象徵期最突出的特點,是孩子先動筆畫,畫完之後才想自己畫的是什麼。並且,雖然他們能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和線條進行組合,但是所創作的作品卻是不完整的。比如,畫完後說自己畫的是小汽車,實際上只有一些圓和線條。

此外,這時候的他們在塗色的時候,常常會塗到框線外,而且色彩塗抹也不均勻。

兒童在象徵期的繪畫作品

圖式期(5-7歲)

在進入圖式期後,孩子能先構思再畫,也會開始注重物體在畫紙上的大小比例,但還不能把握的很好。比如,可能出現人物的頭畫得很大,導致腿只能畫得很短的情況。

另外,在這個時期,孩子已經能用細節來表現物體的基本特徵,並且能按物來選擇填塗的色彩,塗色也較為均勻。

兒童在圖式期的繪畫作品

影響發展階段的相關因素

影響孩子美術能力發展階段的相關因素有很多,小編主要和大家說說生理髮展因素和心理發展因素。

生理髮展方面

因為孩子手、眼、腦三者配合的默契度的發展需要有一個過程,而在剛開始時,因為配合還不默契,所以在塗色時難以將色彩控制在框線內,或明明想畫一個封閉的圓,結果畫成扭曲的、開口的。

心理發展方面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作品正是他們對外部世界的真實感受和內心世界的真誠表達。所以,家長要珍惜和愛護他們的當前階段的不完美,不要總在「形」上做文章,評價「像不像」、「美不美」,要善於理解和尊重他們的心理特徵。只要他們在繪畫的過程中是愉悅的、投入的,就不要過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發揮了想像力,做到了敢想、敢畫,才有可能畫出真正的幼兒畫。

如何支持孩子發展美術能力?

1.重視創作過程而非結果,不使用「真好看」等單一評價的方式

家長要對孩子的作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價他們,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他們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

要知道只有當孩子感受到,自己可以自由探索,並且不會因為結果不好而受到批評時,他們才會放開去創作,這樣藝術創造力才會提升。也只有當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操作相同的材料時,發現他們的性質及提高使用它們的特定技法後,才能在藝術領域上深入發展,最終能夠創造出原創的、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

如果家長只關注結果,那麼孩子就會選擇比較保守和安全的方式,讓自己的作品儘量看起來像那麼一回事。所以不要干涉孩子的創作,哪怕在你看來那是一團黑漆漆的東西,否則將會妨礙孩子創造力的開花和結果。

2.創設環境,提供開放性的藝術材料和經驗

我們可以給孩子在家中設置一個小空間,專門用來藝術創作。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牆,家中在裝修時,就可以用耐擦洗的漆給孩子專門刷一面牆用於創作。當孩子在牆上畫完,一擦就沒有痕跡了。再者,可以給孩子鋪個專門用於藝術創作的地墊。不要擔心孩子會把衣服弄髒、地板弄髒,這就和孩子學習吃飯是一樣的,都是發展的一個必經過程。因為這同樣和孩子精細動作的發展有關。

除了給孩子創設相應的環境以外,還要給孩子提供開放性的材料。開放性材料簡單的理解就是可以有很多變化的材料,這些材料沒有規定的用途。比如布頭、海綿、羽毛、木片、落葉等,這類材料,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當然,有時提供一些高品質的藝術用品也是必要的,但不要強迫孩子有特定的表現,因為當孩子操作開放性材料並探索建立於自己興趣之上的行動和想法時,他們就獲得了成長。

3.保存孩子的作品

保存孩子的作品,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並且願意再次創作。如果有些作品不好保存,家長可以採取拍照或者錄視頻的方式進行記錄。

4.幫助孩子鍛鍊精細動作

孩子動作發展的基本規律是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從粗到細的過程。即從頭到腳趾,從軀幹到四肢,從大動作到精細動作的過程。雖然動作是天生而來的,但是只有練習才能熟練化和精確化。而美術能力的發展離不開孩子動作的參與,尤其是精細動作。

所以家長要提供能幫助孩子發展精細動作的材料和遊戲。例如撿豆子、玩超輕粘土等,當然,也可以購買現成玩具,比如套疊類、插棍類玩具等。

要切記,只有當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他們才能控制好畫筆,控制好寫字筆,才能畫出我們最早認為的那種完美作品,才能在田字格中寫出規範的字。

如果你們有其他想了解的內容也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