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冷知識,有哪些?

2019-09-02     大地理館

一、閩與蛇有關

福建的簡稱「閩」來自古代閩越人崇拜的蛇,漢代《說文解字》中說:「閩,東南越,蛇種」,認為閩人是崇蛇的族群。至今福建多地還有蛇王廟和蛇信仰。

崇蛇文化節

二、最曲折的海岸線

福建的大陸海岸線長度居全國第二,約占全國海岸線總長度的18.3%。小比例尺地圖上看,福建海岸線並不長,但是,其十分曲折,最曲折的海岸線長度,全國第一。

福建海岸線(局部)

三、東南山地王國

福建多山,與貴州同為全國山地密度最大的省份,全省丘陵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90%,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武夷山曲流

四、 森林覆蓋率第一

福建省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達62.96%,居全國各省第一,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山多,所以林密。

福建森林覆蓋(綠色為森林植被)

五、「福建」來自「福州」和「建州」

福建名稱來自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所設福建經略使,名稱來自當時境內的兩個州——福州和建州的合稱,建州後來變成了建寧路(元代)、建寧府(明清),駐地在今建甌市。

元代福建地圖

六、號稱「八閩大地」 ,「八」來自哪?

福建號稱「八閩」,來自宋朝福建路下轄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劍州六個州及邵武、興化二個軍,共有8個下屬機構,因而得名。

宋代福建刑偵區劃

七、路比西部還難走:閩道更比蜀道難

福建是東南沿海最後一個被納入中央王朝的地方,原因是——山太多了,障礙重重,閩道實際比蜀道更難。

八、古代最大港口——泉州

福建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泉州港是古代三大海港,宋元時期第一大港。

古今融合的泉州

九、「五口通商」福建占兩個

鴉片戰爭後《南京條約》開放五大港口,統稱「五口通商」,其中兩個在福建,分別是福州、廈門——其他三個是廣州、上海、寧波。

全景福州

廈門島與鼓浪嶼

十、不只有土樓,福建民居多種多樣

福建民居五花八門,除了熟悉的土樓,還有土堡、黃土厝、青磚厝、紅磚厝、紅磚樓、番仔樓、騎樓等等。

十一、 大陸東南最高峰

位於武夷山西北部的黃崗山海拔2158米,是中國大陸東南地區最高峰,也是福建、江西共同的最高峰。

黃崗山

十二、華僑最多的地級市

泉州市是中國出華僑最多的地級市,泉州籍華僑分布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90%分布在東南亞。

晚清,東南亞的福建華僑

十三、福建人主要說兩大方言:閩語和客家話

福建省的方言主要分為閩語和客家話,閩語又分為閩北 閩東 閩中 邵將 閩南 莆仙等片區,省外廣東潮汕、雷州半島、海南島和台灣島所說的主要方言,屬於閩南話支系。

十四、方言島——福建人也說「江西話」和「浙江話」

福建人並不光說福建話,閩西的泰寧、建寧等地,說的是江西的「贛語」,閩西北的浦城說的是江浙地區的「吳語」。

十五、沙縣小吃帝國

沙縣小吃發源地沙縣位於福建最中部腹地,全國98個「單字縣」之一,這裡創造了屬於它的小吃帝國,國內凡有人口集中之地,就有沙縣小吃的身影,在海外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塞班島也能見到「沙縣小吃」。

十六、莆田商幫,遍布海內外

著名的「莆田系醫院」的發源地莆田,古代就有著名商幫,如今世界各地共有200多萬莆商,其中海外莆籍商人150多萬,足跡遍及85個國家和地區,以新加坡首富黃廷芳家族為代表。

馬六甲福建會館

十七、莆田盛產商人,也出產學霸

莆田不僅出商人,還出學霸:宋朝考取進士最多的地方前兩名是莆田、閩縣,都在福建。據統計,科舉時代,莆田共出進士2482人、狀元21人,居福建各地第一。

圖源:知乎@Disenchantment

十八、北有關公,南有媽祖。

遍布中國沿海和東南亞的媽祖廟,起源於莆田湄洲島,信仰對象原是宋代福建的漁家女林默,如今媽祖廟在全世界各地有四萬餘座。

十九、福建第一大島——大陸距台灣島最近之地

福建第一大島平潭島,已經成立平潭綜合實驗區,這裡是中國大陸地區距離台灣島直線距離最近之地。平潭與台灣新竹間為台灣海峽最狹處(140公里),島上立有相關示意碑。

二十、不吃辣的福建人

土著福建人基本不吃辣,閩南人吃辣程度簡直為負——不過,隨著全國美食的交流融合,目前應該有所鬆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MS7n8GwBJleJMoPMuc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