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專業畢業生人數排名第一,持證人才才是「香餑餑」

2019-08-05     中公初級會計

中公財經小編髮現,人民日報曾經發布了「人數最多的10個專業」,會計專業不負眾望的排名第一。


一、為什麼每年有如此多的人選擇會計專業?

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 廣泛的適應性

所有的公司都離不開財務人員,但是對金融、IT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能有多少?圈子小的太多了。財務人員想找到新東家就太容易了,一個積累了相當經驗的財務人員想失業真的不容易。

2. 薪水的穩定性

誠然金融行業部分從業者薪酬很高,比如從事投行、基金的專業人士,行情好時一年就能掙出幾年的錢來,但是人家也不是年年如此啊,行情又漲又落,年景不好時收入遠遠沒那麼可觀的。

財務的好處是旱澇保收(相對而言),沒有太大起落,而且一般是穩定上漲的,平均起來也還可以接受了。

3. 對外表要求不高

主要是對專業和品德的要求比較高。不是很漂亮的只要基本素質高,品德好,都會得到尊重。

4. 個人的長期發展

除了四大這種特殊的企業,大部分財務人員的工作和生活還是比較平衡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孩喜歡這個行業的原因,有更多時間照顧家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高薪的金融人士和IT人他們可不是這麼自由的,那種工作強度有多少人能常年累月的堅持下去,30歲以後就開始力不從心的大有人在。

而對一個會計來說,30歲以後只是剛剛進入了職業發展的快速上升通道而已。

5. 學會計對自己未來創業將會非常有利的

學點會計知識,懂得理財,更是終身受益。

二、會計專業的「內憂外患」

「工作穩定」一直是很多會計人追求的生活方式,但最近兩年來一直受到來自各個行業的挑戰。

財會行業的穩定聽起來似乎有點自欺欺人,既不是傳統的「鐵飯碗」,也不再「越老越吃香」。現在的財會人,正在經受兩種失業因素的巨大挑戰:新人的湧入和「老人」的安於現狀。

據統計,2017年,財會專業畢業人數大概在92萬左右,幾乎占據畢業生總數的十分之一。但是,其中學歷分部很不均勻。

專科畢業生人數加起來最多,達到了45萬,占到一半。其次是本科學歷,加起來為25萬人。中專學歷的畢業生為21萬人。碩士9千多,而博士不超過300人。

這也就說明,在92萬畢業生中,幾乎80%左右的財會人全部會進入會計基層行業,給基礎財會人造成較大就業危機。

儘管不斷有新的財會畢業生加入,但是,很多財會行業的「老人」並沒有及時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是安於現狀,每天依舊做著最簡單的記帳、報帳、貼發票的工作。

除了財務人自身安於現狀等原因之外,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結構轉型,也成為財會人無法繼續穩定的一大原因。

隨著德勤財務機器人的出現,人們開始意識到財務機器人完全可以替代財會人做一些基礎性、重複性的工作,雖然這不會導致財會人大面積失業,但為財會人敲響了警鐘:如果你不學習不進步,只能被淘汰!

三、持證人才是「香餑餑」

現階段,我國財會從業人員超過2000萬,初級職稱持證人510多萬,中級職稱持證人100多萬,CPA持證人24萬,ACCA、CMA持證人還不到十萬。

這說明,2000萬財會人當中,持證的還不到1/3,另外,隨著從業證的取消,初級職稱的含金量也在不斷升值,更是成為了會計行業的敲門磚。目前來看,財會行業的證書結構已經變成了「初級職稱為門檻,中級職稱為標配,高級、注會為高級」的證書體系。

這說明什麼?

1、有證的人才非常少,但是有初級證書的人卻占80%,並且非常受歡迎。

2、如果未來財會行業大量裁員,第一批失業的將是這些無證財會人。

基礎財會人不想被淘汰怎麼辦?

根據2018年會計人報考各類證書的人數來看,初級證書報考人數達500多萬!

這麼恐怖的數據充分證明了兩件事:對於會計人,考證是認真的;對於考證,會計人認為是有用的!而考證書,最應該考的就是通過率高的初級證書!

四、初級證書享有越來越多的人才補貼

這是一個重視人才的好時代。

從人社部2018年發通知得知,依法參加失業保險並累計繳費36個月以上,並且自2017年1月1日起取得初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企業職工,可申請技能提升補貼,補貼標準上限為初級工1000元。持有初級證書的人才憑藉一張證書能夠享受各種政府補貼,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基礎財會人只有拿著基本工資,省吃儉用。

持證人才才是「香餑餑」啊!

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中公財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LhNQYmwBUcHTFCnfG0u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