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是培養孩子金錢觀的最好時候,教你5個小妙招

2020-02-21   陳老師談教育

最近和同事聊天,聽同事和我說了一件她女兒的事,同事問我,是不是現在的孩子都這麼自私?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同事的單位一直沒有復工,和女兒閒聊的時候,說到了收入的問題,同事逗女兒:

同事:「好長時間沒出去工作了,家裡錢快用完了,怎麼辦啊?

同事女兒女兒:「沒錢了去銀行可以取到啊!」

同事:「銀行的錢得還房貸啊,你看這個月都沒錢買菜了,你能把壓歲錢拿點出來嗎?」

同事女兒聽了大聲抗議:「那是我的錢,誰也不能動!」

同事其實是一個特別民主的人,平時的壓歲錢都給女兒開了一個帳號存著,銀行卡在媽媽這裡收著,密碼只有女兒知道。但是今天聽到女兒這樣的回答,同事還是有一點擔心的。

不禁想到最近一條新聞,受到疫情影響,一個10歲孩子,因為缺乏父母的管教,偷偷地在遊戲上充值了好幾萬塊錢。當他的父母發現之後,要想追回則是困難重重。

從上述的兩件事,我們可以看到,在用刷卡支付取代現金支付,消費主義橫行,外界誘惑多多的時代,培養孩子的責任很大,作為父母和老師,不僅要讓孩子學習知識,培養正確的金錢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受到疫情影響的寒假,則是培養孩子金錢觀最好的時候,各位家長千萬不要錯過。


一.疫情期間是培養金錢觀念最好時期

此次疫情影響到社會的各行各業,有的人能夠在家過的很安心,有的人卻捉襟見肘,究其原因,有的人知道該如何儲蓄,如何把錢花到有意義的事情上,當生活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能夠有一定的存款幫助自己度過困難時期。但是有的人卻不知道如何掙錢,也不知道如何儲蓄,不但是月光族,還申請了各種信用卡,過度花費,最終破產。

不會儲蓄,不會花錢的人,很大程度上不會過好自己的生活。所以正確的金錢觀是非常重要的:知道錢的重要性,有儲蓄的意識,也知道如何通過花錢來獲得幸福。

疫情放假期間,是培養孩子金錢觀最好的時期,因為這段時期非常特殊:

1.收入支出變化的特殊時期 有的家長工作比較穩定,有的家長是做生意的,受影響比較大。但是不管是從事哪一項職業,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收入和支出的變化。父母不出門工作,物價水平的上漲,開支變大,孩子都能夠直接感受到。

2.消費波動的感知 家長如果讓孩子看看每天的購物清單,孩子就能夠明顯的感受到物價的波動,比如說不同超市同一件物品的價格。過年之前和過年之後的價格比對,如果要省錢的話,應該在消費時間上做出哪一些變動,這些都可以和孩子進行討論。

3.理財和儲蓄的必要性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代,孩子們正處於「不知道錢的概念」「得到錢很容易」「生活處處有誘惑」三者的交叉點。很多孩子對儲蓄並沒有什麼概念。而這段收入減少的時期,恰恰是讓孩子知道,生活意外狀況儲備金的重要性。此外,有的家長雖然不出去工作,但是因為此前很好的理財,即使不工作的情況下,也能有被動收入。這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

4.承擔家庭責任的必要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員,也有承擔家庭責任的義務。比如說克制花銷,比如說減少零用錢的給予等等。讓孩子意識到金錢的重要性,有兩方面,一是儲蓄,二是用合理的花費來獲得家庭的寧靜和幸福。

二.培養孩子金錢觀的幾個誤區

不管是同事的女兒,還是那個在疫情期間因為缺乏父母管教,大金額充值遊戲的孩子,從他們的言行中,我們可以看到家長對孩子金錢觀上引導的缺乏。孩子不能和金錢建立良好的關係,未來也不會很好的管理自己的人生。在這裡首先來談談幾個培養孩子金錢觀的誤區:

1.孩子有求必應 國家剛剛放開二胎不久,每個家庭大多都是一個或者兩個孩子,而中國的教育現狀,就是傾盡全力投資孩子,希望孩子能夠考上好的大學。據上海市靜安區的一份調查報告: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占總收入71.17%。這就是我們一直說的:「再窮不能窮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哪怕家裡條件再不好,一聽到孩子說要交學費了,交資料費了,交春遊秋遊費用了,家長們都會毫不猶豫的從錢包里拿出錢。

然而對孩子的有求必應,卻不利於孩子正確的金錢觀的養成。尤其是現在的網絡支付很發達,金錢在很多人眼裡,都只是一串數字,很多孩子對錢是沒有概念的。就像是同事的女兒的回答一樣,很多孩子以為,沒有錢就從銀行取。對錢沒有概念,自然談不上珍惜。

圖片來自《忍住別插手:培養孩子金錢觀》


2.生活的苦不讓孩子知道 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善意的謊言。比如父母明明生活的很辛苦,卻對孩子們說,沒事。當孩子要求一些額外的支出時,父母依然能夠拿出錢來。因為父母們覺得孩子就該擁有幸福的童年,把學習搞好就行了,生活的苦不需要孩子來承擔。

然而父母的無私,卻讓孩子失去一次寶貴的感知金錢的機會。父母越是遮掩生活的困頓,孩子越是敏感,父母越是不能直視金錢,孩子越是不能處理好與金錢的關係。生活的苦,適當的讓孩子知道,其實並沒有壞處,相反的,如果父母能夠以樂觀的心態,積極的生活態度來面對生活的困境,對孩子來說,卻是一個非常好的示範。

3.過度干涉孩子花錢 有的家長平時會給孩子一些零花錢,但是一天到晚對孩子的花銷做出指示。過度干涉孩子花錢,會有兩個不好的地方。第一方面,損害孩子的自主性,一旦孩子走入社會,有了自己的收入,卻沒有人幫孩子管錢,孩子就可能會大手大腳。第二種可能,會激起孩子叛逆的心理,孩子可能會故意亂花錢,以得到補償性快感。可能孩子買的並不是自己需要的,只是為了買而買。

4.零用錢太多,且放任不管 這次過年,我的女兒在壓歲錢可謂是大豐收,她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幾個姑姑,都包了一個大紅包。孩子的爸爸拿著紅包感慨的說:「記得小時候,壓歲錢只有幾毛錢,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一封紅包最少都幾百。」

這其實也證明了社會在不斷發展,風俗沒變,但是金額卻越來越大了。和上面的誤區相反,有的家長把壓歲錢完全交給孩子,不加干涉。孩子一方面拿著太多的錢,一方面沒有家長的監督和指導,把錢花完了父母也不管,養成了大手大腳的壞習慣。

三.正確培養孩子金錢觀的5個技巧

其實誤區不僅僅是上述的內容,還有其他的一些方面,但是如果要總結的話,其實很簡單,就是在放任和管束上把握不好度,且方法不得當。作為家長,我們一定得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

能夠管理好金錢的孩子,也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也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孩子樹立正確金錢觀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人生的自由和幸福。

而幸福最終是掌握在孩子自己手中的,我們作為家長要予以正確的引導,最終還是要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管理金錢。在此,給出一些培養金錢觀的小技巧:

1.教會孩子等價交換 同事的孩子之所以不願意拿出壓歲錢改善家庭生活,給出的原因是:「壓歲錢是屬於自己的。」其實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孩子沒有認識到等價交換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家長需要在孩子拿到壓歲錢的時候做出一些引導:「你的壓歲錢是誰給的?為什麼他們能拿到壓歲錢?壓歲錢應該怎麼用?」家長得讓孩子知道,他們之所以能夠收到壓歲錢(包括零花錢),並不是大人們必須應盡的義務。孩子們的壓歲錢是大人們等價交換的產物。孩子們必須知道:

「只有經過勞動得到的錢,才是自己可以隨意支配的。」世界上的交換都是等價交換的。

家長們可以帶著孩子們去街上另一些免費的東西,然後讓孩子們想一想,他們為什麼會得到免費物品的原因。比如說:

  • 微信掃碼就可以免費獲得一包紙巾。(因為商家想要做推廣。)
  • 分享網頁就可以獲得免費的物品或者紅包。(其實付出了時間精力,還包括人情關係)
  • 網絡借貸非常快速,不需要抵押,免除第一個月利息。(其實後面的利息會很高)

這樣孩子就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必須通過等價交換,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

2.要教會孩子儲蓄,更需要教會孩子花錢 在《忍住別插手:培養孩子正確金錢觀》分享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孩子到了同學家做客,頻繁的讓同學拿出零食來招待自己。後來孩子的母親問女兒為什麼這樣做,只見女兒得意洋洋地說:「這樣我就可以省下一筆買零食的錢了啊!」這個孩子其實已經感知到了金錢的重要性,但是卻太看重錢的地位,以至於忽視了社會關係。

所以在教會孩子認識到錢的重要性,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是儲蓄,一方面就是學會花錢。家長可以給孩子制定一些零花錢的規則,也可以引導孩子將錢花到更有價值的事情上,比如說記住家人的生日,給家人送禮物表示祝福。或者定期捐贈一點錢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又或者讓孩子選擇一些興趣班,為自己做一些長期投資。讓孩子知道,花錢是一件幸福的事,也是很有價值的事。在認識到價值之後,那些沒有價值的事,孩子也就自然認識到了。


3.讓孩子參與家庭建設 在《奇葩說》里曾經探討過一個問題:生二胎需要經過老大的決定嗎。其實說的就是孩子是否可以作為重要的家庭成員參與家庭的決策和建設。在這裡,我們建議讓孩子參與到重大的家庭事務中來,比如說買房子,買一輛車,或者一次省外國外的旅遊。讓孩子圍繞這些事情收集一些信息,提出自己的意見。比如說旅遊的開支應該如何計劃,火車票,動車票和飛機票應該選擇哪一種,酒店應該花費多少。或者在舉辦小型家庭聚會的時候,給孩子一定的金錢和明確的要求,讓孩子去採購一些物品。這些事情,都能夠有效地鍛鍊孩子,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在實踐過程中,孩子必須考慮到每樣商品的價格,性價比,價格波動規律等等。當然當孩子完成了任務後,家長還可以給一些錢作為報酬。讓孩子更加懂得等價交換的道理。

4.和孩子們談一談工作 在李雪的《當我遇到一個人》就提到過,如果我們工作的很辛苦,我們不要把壓力和壞情緒帶回家。我們可以向孩子們展現,努力工作,積極生活的一面。這樣對孩子是很好的示範。我們可以和孩子們談一談我們的工作內容,和工資報酬。如果有機會,可以帶孩子感受一下我們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環境。比如說,有的家長在快遞公司工作,在假期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送送快遞,有的家長在醫院工作,可以帶孩子感受一下工作的環境。這樣不僅對孩子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好處,而且可以讓孩子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這樣就把抽象的數字具象化了。

《忍住,別插手:培養孩子金錢觀》這本書里還提到,父母可以在發工資的時候,準備豐盛的菜肴來祝賀。讓工資日變得更加有儀式感。這樣家人們不僅可以感受到幸福和快樂,也讓孩子期待發工資的時期,孩子也更加知道工作的重要性。

5.定量的零花錢,一定的零用錢規則,讓孩子學會選擇 有的孩子有選擇困難症,買東西時,覺得兩個都好。有的人調侃說,選擇困難是因為窮,富有的話就全部買了。其實這句話並不是正確的,選擇困難症是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有的時候孩子亂花錢,也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不知道需求的重要與否。家長可以做這樣的訓練,假如說孩子特別想要一個平板,但是零花錢有限,家長可以讓孩子列出自己平時零花錢的花銷事項。然後按重要性排序。讓孩子想一想,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如果真的很想要一個平板,就得學會取捨,放棄一些不那麼重要的,努力的攢錢。而當孩子攢錢成功的那一刻,也會感到非常的幸福。

希望這些小技巧能夠幫到你,讓孩子認識金錢,處理好金錢的關係,學會掙錢學會花錢,最終獲得財務自由,人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