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彷徨之刃》:這把無助的刀刃該刺向何處?

2019-10-29     萊斯利

最近一起未成年人殺人案件,受到廣泛關注,十歲女兒在回家的途中慘遭殺害,兇手是個未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按照《刑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不予追究其刑事責任,將會被送到收容所教養三年。三年後,犯罪少年才十六歲,還可以繼續讀書,工作,開始新的生活,而那無辜枉死的女孩,再也沒有機會了,這樣的結果受害人家屬無法接受,大部分群眾無法接受。

這究竟是在保護未成年受害人?還是保護未成年罪犯?

其實這樣的社會問題一直都在,未成年人犯罪本來就是件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為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成長的道路上,容易誤入歧途,所以法律會給這些孩子寬大的對方,讓他們擁有改過自新的機會,可是這樣真的正確嗎?適合所有的少年犯嗎?法律給這些犯錯人機會,那些沒有犯錯卻失去生命的人,誰給他們機會呢?同時,求極端方式處理方法,以暴制暴,就正確嗎?

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將視線放在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社會問題上,小說《彷徨之刃》以未成年犯罪為故事,展開了一場對於人性與法律的探索,正義與現實的質問,當類似的情況發生在我們普通人身上時,該如何面對抉擇呢?

小說《彷徨之刃》講述了中年男人長峰重樹,五年前妻子病故,他獨身養育女兒繪摩,父女倆相依為命,過著簡單溫馨的生活,看著一天天長大的女兒,長峰的心中充滿了對於生命的感覺,然而,父女倆的幸福生活忽然結束了,女兒繪摩在與同學一起觀看煙花晚會後,遲遲沒有回家,父親長峰焦急擔憂地等待,可最終等到的是女兒冰冷的屍體,而且死前慘遭凌辱性侵。

十五歲的花季女孩慘遭殺害,不僅是父親長峰悲痛不已,就連旁人也不忍心,就在警察調查案件之時,一個陌生的電話聯繫到長峰,告訴他兇手的姓名和聯繫方式,原來女兒繪摩在回家的路上,被菅野快兒伴崎敦也還有中井誠三個不良少年擄走,中井誠因為是被脅迫參與,所以只負責開車,沒有參與施暴,事後,他在新聞上看到繪摩出事的新聞,良心不安,主動給長峰打電話,得到信息的長峰沒有告知警察,而是獨自前往告知的地址,在那間屋子裡,長峰找到女兒被害的錄像帶,自己被當成寶貝一樣的女兒,居然被兩隻禽獸當成了玩弄的工具,被注射毒品,被侮辱,最後失去了性命,而這兩隻禽獸根本沒有意識到過錯,為了掩蓋事情將繪摩的屍體丟棄到冰冷的河水中。

就在長峰痛苦憤怒之時,罪犯之一的伴崎敦也回來了,憤怒之下的長峰不計後果手刃了這隻禽獸,伴崎敦也死了,但長峰的怒火仇恨沒有消滅,他踏上了追殺菅野快兒的道路,很快,警察查明了來龍去脈,可是警察踏上的卻是追捕長峰,保護菅野快兒的道路,諷刺又無奈,小說的結尾,長峰舉著獵槍對準菅野快兒時,被警察擊中身亡,菅野快兒被警察抓捕,等到法律的判決,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不過是送到少年感化院,幾年之後就會放出來,很多讀者對於這樣的結尾非常不滿意,為什麼不讓長峰開槍擊斃菅野快兒,我不認可以暴制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可是當問題已經無法處理時,除了以暴制暴普通人還能做什麼?

1、情感與理智的對決

為什麼長峰沒有選擇讓警方處理案件,而是選擇用自己的方式手刃罪犯呢?

小說中寫的非常清楚,因為法律不會給予他公平的對待,日本的未成年保護法,根本不能讓罪犯受到應有的懲罰,那些犯罪的未成年人只是被送到感化院關押一段時間,個人信息也會保護,放出來之後又可以重新生活,而無辜的女孩繪摩卻失去寶貴的生命,原本平凡幸福的家庭也徹底被毀,明明是罪犯卻受到法律的庇護,明明是受害人卻得不到法律的保護,所以,這才導致長峰決定用自己的方式為女兒報仇雪恨,他甘願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手刃了殘害女兒的禽獸。

跟長峰有一樣想法的人還有警察久冢,在調查案件時將菅野快兒行蹤密報給長峰,作為警察他應該秉公執法,可是作為普通人他支持長峰,這是情感與理智的對決,也是一次質問,什麼才是真正的正義?是不是所有的未成年犯罪都值得被保護嗎?如果真的存在一定特殊因素,或許可以被理解,可是那些根本沒有懺悔和歉意的罪犯,他們值得再給機會嗎?

小說中的兩個未成年罪犯,恐嚇威脅施暴,多次利用迷藥侮辱女孩,還拍成錄像帶作為要挾,其中有位女孩就是被辱後自殺結束生命,而他們倆也沒有一點懺悔,依然不停的作案,他們根本不在乎別人的生命,只是擔心自己被警察抓捕,小說結尾時,菅野快兒即將被抓捕,他根本逃不掉卻依然在垂死掙扎,抓了無辜的女孩作為人質,對警察大喊大叫,他以為這樣就能逃過抓捕,一個被嬌縱養壞的獸,只是身體長大,卻沒有人的思想,披著人的軀體,做毫無人性的事情,這樣的人有什麼值得被法律保護嗎?

保護了這樣的人,只會給很多人一個觀念,就是未成年人犯法也不用承擔責任,這不是給未成年人機會,而是給罪犯可以鑽的漏洞。

2、悲劇的根源在哪裡?

少年犯有個相似之處,就是家長的不負責任,不能說完全如此,但至少占據了大部分情況。

小說中,造成案件的始作俑者是三個不良少年,他們三個人的家庭教育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菅野快兒的父母離異,他跟著從事聲色場所工作的母親生活,母親只提供金錢上的需要,一昧的溺愛縱容,案件發生後,也不承認兒子的過錯,把對女孩的強姦說成是惡作劇,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伴崎敦也的父母也是同樣不負責任,同樣溺愛包容,兒子遇害死亡後,只會呼天搶地的哭訴自己兒子喪命,要求警察抓捕犯罪嫌疑人,對於自己兒子犯下的過錯,沒有一點愧疚,只是不停的狡辯否認,明明自己的兒子吸毒對父母使用暴力,周圍鄰居都知道,母親還說自己的兒子是個好孩子,都是結交了壞朋友,所以的錯都是別人害的,自己的兒子一點問題都沒有。

中井誠沒有犯案,只是被脅迫開車,而且事後他一直備受良心的拷問,可是在案件發生時,他一直在旁觀,他明明可以救繪摩,但是為了自己不被傷害選擇了沉默,他不是罪犯,卻也是幫凶,而他的父親知道情況後,只是鬆了一口氣,並且教他面對警察詢問時該怎麼回答,如何將罪責降到最輕,只想著如何幫兒子逃避責任,沒有管教指導只是不停的責罵。

事件發生後,媒體第一時間收到消息,四處採訪調整,為了吸引人眼球,不顧被害人家屬的心情,將受害人的信息曝光,受害人在承受悲痛之餘,還要遭受社會議論影響日常生活。

這些父母的共同點縱容溺愛包庇,孩子犯錯了,不是想著教導孩子認錯接受懲罰,而是如何逃避處罰,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他們口中的聽話懂事的孩子,其實就是他們自己的投影。而那些媒體人,打著正義的旗號,說著冠冕堂皇的道理,踐踏著受害人的痛苦,謀取自己的利益,普通群眾們,只是把案件當成最近的新聞,發表自己不痛不癢的看法後,等到更有意思的新聞出現時,就會迅速遺忘,而無辜的生命就這樣消失,沒有一點意義。

父母不負責任,縱容包庇,養出禍害,周圍人的自私冷漠,不想多管閒事,他們明明多次犯案,受到他們欺凌的人很多,光是找到的錄像帶就有十幾卷,然而卻沒有一個人敢報警,如果能早點抓住他們,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這些才是問題的根源!

3、結果不是殺戮,而是避免悲劇重複

小說《彷徨之刃》的結尾,我也希望長峰能夠一槍結束菅野快兒的生命,但是,這樣的結果也在傳遞一種極端的信息,就是遭遇問題無法解決時,就要用暴力手段來處理,可是,除此之外,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小說沒有給出答案,讓讀者自己思考,我覺得,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條文,不是罪犯的保護傘,而是根據事實情況來作為案件處理的利刃,讓那些違法犯錯的人受到應有的懲罰,告慰那些受到傷害失去生命的受害人,讓受害人的家屬得到寬慰,警示那些妄圖鑽空子犯罪的潛在罪犯。

小說是作者筆下的故事,但現實社會中,這樣的問題也在不斷發生,或許很多人覺得跟自己無關,可是這樣的事情並不遙遠。已經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但至少要彌補,不然悲劇只會不斷重複。這是世界並沒非黑即白,法律存在漏洞,所以才會不停修改法律,正如同最近的案件,很多人都在呼籲嚴懲兇手,做出如此殘忍案件的罪犯,最終結果可能就是被收容三年,這樣的結果,除了無法人接受外,也在傳遞一種讓人恐懼的信息,只要未滿十四歲,就可以不用承擔法律責任,而且,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不斷發生,今年年初,就有過十三歲未成年人弒母案件,這件事情在當時,讓很多人不寒而慄,可是隨著時間流逝又逐漸淡忘,以暴制暴絕對不是最好的處理途徑,可是不採取行動,冷漠對待,忽視問題,只會是滾雪球越滾越大,最終造成更大的悲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KiI7HG4BMH2_cNUgAaj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