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在網上能夠看到一些女孩感慨,戀愛五六七八年,最好的青春都給了某個男人,最後還是分手了,沒能步入婚姻,太可惜了。
其實,站在一個情感博主的角度分析,戀愛並不是談得越久越好,最好的情況是談了兩三年,對彼此都有了了解,在昏與不昏的情況下,結婚最為合適。
長時間的戀愛,最終的結果,無非兩種:分和結。該結的早就結了,沒結的卻有千百種理由。
其實這些理由歸結起來,還是因為三個字:不合適。
兩性相處,舒適,才是步入婚姻的必備條件。
在舒適的基礎上,才會有門當戶對,三觀契合的可能性。
最近在看張愛玲的《半生緣》,感慨萬千,世鈞和曼楨的愛情,纏綿甜蜜,最後還是因為一次爭吵分開了。再次相逢時,早已曾經滄海難為水,物是人非了。
世鈞愛曼楨,曼楨也喜歡他,兩個人是真感情。
可是這份感情,卻虛無縹緲,沒有結婚的可能。
世鈞想結婚,曼楨卻不想,她從未計劃過婚後的生活,她還想再拼幾年,等弟弟妹妹大了能獨立了,她才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
曼楨對於世鈞介意自己有個當舞女的姐姐,耿耿於懷,性格剛烈到直接分手,而世鈞性格懦弱,也不肯讓步,無法打從心底里去接納曼楨的原生家庭。
然而,這些都是分手的表象,真正歸結起來,還是因為相處不舒適。
也許剛開始戀愛的時候,彼此只看到對方的優點,雙方也不存在多少矛盾,然而,這並不代表就是好事。
對於戀愛的情侶們來說,矛盾是越早暴露越好,這樣,才能在這些矛盾中判斷雙方是否真正合適。
世鈞和曼楨戀愛了兩三年,從未吵過架,唯一一次吵架,還是因為張豫瑾的出現。世鈞將他當成潛在的情敵,再加上曼楨的奶奶和媽媽都有意替她和張豫瑾牽線搭橋。
這讓世鈞非常沒有安全感,他渴望儘快跟曼楨拉上天窗成為一家人。而曼楨,卻總拒絕,於是,矛盾從此就種下了。
當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爆發時,那殺傷力是巨大的。世鈞和曼楨就是這樣,三年來從未鬧過矛盾,唯一一次鬧矛盾,便是從此斷了情分。
說到底,他們不是一路人,無論是從家庭條件上,還是性格、三觀上。他們的差異巨大,張豫瑾的出現,成了暴露他們之間差異的導火線。
世鈞分手後,很快就和從小一起長大的石翠芝結婚了。他覺得,至少跟翠芝相處,不需要強顏歡笑,至少是舒適的。
他甚至覺得,同一階層的人所形成的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循規蹈矩地踏上人生旅途,並沒有什麼不妥。
你看,人生兜兜轉轉,最終能和你攜手到白頭的,不是你最愛的那個人,也不是最愛你的那個人,而是最適合的人。
合適,這樣的婚戀觀,同樣出現在《知否》里。
明蘭愛小公爺愛得要命,但也在這段感情里受了傷。
小公爺作為獨子,缺乏為了愛情拼一把的勇氣,這一點,跟世鈞很相似。
明蘭也被郡主排斥,畢竟她們不是同一階層的人。明蘭想要嫁小公爺,除非當妾,否則就是休想。
但明蘭的性格有主見,要她當妾,那是萬般不可能的。所以,這段不合適的戀情,最終還是夭折了。
為什麼明蘭卻能接受顧廷燁,她嫁到侯府,不也一樣高攀嗎?
情況完全不一樣。
小公爺性格較為怯弱,顧慮父母,身上也肩負著振興家族的使命,所以,他不能輸。他的婚姻,也被當成了工具。因為這些因素,所以他不被允許娶一個門第低,完全沒有背景的女子為妻。
而顧廷燁不一樣,他離家出走後,在軍營里鍛鍊,成了新皇上的大紅人,他靠自己拼搏,殺出一條血路。
這份勇氣和擔當,足以替明蘭撐起一片天。
顧廷燁對明蘭,是欣賞的態度,也許並沒有多少愛情,但他太明白自己需要一個怎樣的妻子替他守後方。
這一點,他比小公爺活得通透。
明蘭呢,她對顧廷燁並沒有愛情,她一開始也是拒絕求婚的,但終究還是想明白,婚姻,有愛情縱然是好,但愛情並不是婚姻的必備條件,而是合適。
顧廷燁欣賞她,需要她。明蘭也需要顧廷燁,敬佩他。
雙方各取所需,精神契合度非常高,所以,就成親了。
並且婚後生活得相當幸福,明蘭也不會因為顧廷燁的身邊出現阿貓阿狗而吃醋,因為她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他需要的是顧廷燁身上的力量和勢力,而不是他這個人,她也明白,人生活在世上,並不能萬事如意,樣樣齊全。與實現自我才華的展示比起來,侯府這個舞台,遠比顧廷燁的愛情重要。
當你想明白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世鈞分手後很快就和翠芝結婚了,明蘭也嫁給了顧廷燁。
因為他們,都是彼此合適的人。
同樣的,在現實生活里,多年情侶分手後,他們轉身就與別人結婚,千萬不要以為他們背叛了你,這麼多年感情都是假的。其實他們靜下來之後,才真正懂得,結婚,其實是找一個相處舒服的人過一輩子。
-end-
【深情解讀】:一個有深度、有態度、讓你更幸福的專業自媒體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