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飽讀經典名著,生活中卻只向一人學習,這個人每家都存在

2019-12-29     奶爸超級秀

說起于丹,我想大家對她都是比較了解的,她是我們國家著名的文化學者,同時也是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和導師,擔任傳媒學院黨委書記,以及古典文化傳播者的身份。曾經在中央電視台的文化視點以及百家講壇當中,說出她對古典文學的感悟,一時間獲得了大家的敬仰和崇拜,于丹一直以傳播傳統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經典,弘揚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不僅在國內,以至於海外教育界都為之受到影響。于丹曾經在中央電視台解讀《論語》《莊子》的時候受到了觀眾的追捧,因為在沒有心靈雞湯的年代,《論語》,《莊子》被一直傳承下來,千年不朽。所以在這個開放的社會,于丹有講孔孟之道的自由,對古典懷有敬畏之心,渾身正能量。

拋開于丹的學者身份,她還是孩子的母親,在很多人眼裡認為,這麼有學識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嚴格的。不料于丹卻連口否認,她認為身為母親第一個概念就是積極要向孩子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不要把孩子看作為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載體,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身上的能量是無窮的,而且一天一天建立自己的獨立意識,甚至想方設法讓父母受到影響,聰明的家長會從中感知到,于丹在這一點就做得特別好。

學習孩子面對生活的熱情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孩子,內心裡仍然有一個孩童的世界,只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我們時常會覺得自己找不到童年的快樂,甚至煩惱越來越多,所以我們總會羨慕孩子的無憂無慮,慢慢的對生活失去了一份熱情。那對於小孩子來說每一天都是美好的,而每天似乎都有用不完的精力,充滿著新奇和樂趣,所以,于丹正是從孩子身上看到了這股精神,所以她表示要向孩子學習的第一種心態,便是對生活保有熱情。每天給自己一些美好的希望和未來的憧憬,對孩子而言,他對每一個未知的明天都是充滿期待和好奇的,反而有些成年人的世界越長大就越膽小,開始變得畏手畏腳,甚至有一些強勢的家長便自以為是。但真正有力量的人,他會對世界保有好奇期待和敬畏,他們會甘心低頭,但是也敢于思考,敢於冒險和嘗試,因為只有積極的面對未知的世界,這樣才能夠遇到更好的自己。

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

孩子身上還有另外一個優質的特質,就是不在乎別人的評判,可能咱們出去玩或是在廣場上都會看到一群充滿朝氣的孩子,他們在自由自在的扭轉著身體,擺弄的舞姿,看上去非常的活潑而又開朗。這些孩子他不會像大人一樣背負著很多的"包袱",因為孩子從來都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這樣的孩子他會自由自在,隨時隨地的跳舞,而大人們卻做不到如此。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要在乎別人的評判,正所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真誠的品質是做人之根本

孩子是最單純也是最真誠的,他就像一張白紙一樣,面對生活當中的種種不愉快的體驗,他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且敢於面對自己的情緒,不會拐彎抹角,也不會假意迎合,他們會毫不避諱的說出對他人的看法感受。而現在很多成年人,由於顧慮別人的感受,把自己偽裝的特別累,不敢輕易表達情緒,甚至不敢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多了虛偽,少了真誠,所以孩子真誠的一面是值得大人去學習的!

結語:

在現實生活當中,由於生活的重負以及工作的壓力,往往會讓我們身心疲憊,壓得喘不過來氣,不肯放手也不肯停下來,但是孩子就不會這樣,他們懂得放鬆,在玩累了,學累了,睏了的時候就會馬上要休息,然後再精力充沛的醒過來迎接每天美好的一天。因為世界上並沒有必須要完成的事,也沒有必須要做完的事,所以,對於成年人的我們,適時的要給自己放個假,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要知道,短暫的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出發。而且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即便不知道歌詞,也會非常自信的哼兩首歌,即使不會跳舞,在聽到音樂也會任意擺動,亂跳亂扭,所以孩子與大人不同的是他們喜歡去參與和體驗,而不是追求完美。成年人的世界都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我們能夠像孩子一樣重視過程,不要那麼在意結果時,結果自然比我們想像的更要好。所以學會了孩子這些能力,我們就會在面對生活時更加從容而又輕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J1Kcb28BMH2_cNUgyoS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