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如其名:行星社會組織(The Planetary Society)發射的實驗性的太陽帆2號太空飛船,依靠太陽的動力成功的實現了飛行。最近,這家非盈利機構宣布,他們發射的衛星成功依靠太陽光推動其巨大的太陽帆,實現了繞地球飛行。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利用太陽帆實現繞地飛行變軌的太空飛行器。
今年6月25日,太陽帆2號隨著SpaceX獵鷹重型火箭發射到了地球低地軌道上。上周,太陽帆2號成功的展開了它的帆——一個纖薄、拳擊場大小、密拉(一種聚酯薄膜)材質的帆。從那之後,行星社會就開始嘗試旋轉調整太陽帆的位置,從而使得太空飛行器能夠最大化的利用來自太陽的能量。目前看來,軌道上的調整是奏效了的。行星社會稱,隨著太陽帆的調整,整個太空飛行器已經在其軌道上升了1.7公里的高度,而這個變化只能歸功於太陽帆。
「想想看吧,駕著陽光飛行,真的浪漫極了。」
太陽帆項目的負責人、行星社會的首席科學家Bruce Betts在聲明中說道:「我們很激動地宣布,太陽帆2號取得了成功。」
這次的變軌切實完成了太陽帆任務的本來目標。行星社會一直致力於推動太空旅行,並且支持太空項目,本次太陽帆的任務就是眾籌而成的。太陽帆計劃的目標,旨在證明小型衛星可以僅依靠光線就實現星際旅行。光子通常來說沒有質量,但光子卻帶有動量。而這些光實際上真的可以推動物體在太空前進。如果太陽帆的帆足夠大、足夠輕薄、反射度足夠良好,一個太空飛行器就能夠通過陽光積攢下來足夠的動量,並且推動其自身實現位置的變化。
「僅僅依靠光子,在太空中航行的想法,真的是非常大膽、非常驚人。」行星社會的CEO Bill Nye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道,「個人而言,乘著陽光旅行的想法,真的是非常非常浪漫。」
太空中依靠陽光飛行並不是全新的概念。2010年,一艘日本發射的名叫IKAROS的太空飛行器,通過太陽帆動力,飛往金星。但與之前不同的是,行星社會這次的目標是希望證明,同樣的太陽帆技術也可以用於一些小型衛星,特別是一種叫做立方體衛星(CubeSats)來使用。這種立方體衛星比麥片盒子大不了多少。對於需要收集太空信息數據的企業、研究機構來說,立方體衛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工具,容易建造,價格也不像原來的那麼貴。
但想要在太空中操縱這種小型衛星非常困難。衛星要想具有活動的能力,必須依靠推進器才可以——也就是那些裝滿了化學物質、然後點燃推進的小型引擎。但要想安裝這些推進器可就非常貴了,同時要滿足相應的推進力,推進器本身的重量也十分可觀,會產生額外的發射成本。因此,大多數情況下,立方體衛星這樣的小型衛星不能適配推進器,因此地面人員也無法在太空中操縱它們。
現如今,行星社會展示出的太陽帆技術,未來可以被部署在立方體衛星上,這些迷你衛星能夠在不使用傳統化學推進器的前提下,實現在太空中的運動。Nye說道:「我們的太空飛行器非常迷你,但它在本次變軌中表現出的品質確實非常優秀。」他補充說,這次太陽帆變軌,花了700萬美元才得以實現,常規太空飛行器想實現同樣功能,花費的數額得比這個多上20倍。行星社會組織稱,他們將會公布本次太陽帆任務的數據,這樣其它機構在未來也能夠使用上它。
與此同時,太陽帆2號將會繼續乘著陽光進行它的太空之旅。太陽帆2號的項目經理、普渡大學的副教授David Spencer說:「我們希望在8月末之前一直嘗試拉升太陽帆2號的飛行軌道」。不過最終,太陽帆2號將會重新被拽回到地球上。這艘太空飛行器的飛行軌道是個繞地球飛行的橢圓形軌道,每當它在某一側提升軌道,在另一側就會離地球更近。用不了多久,稀薄的大氣層就將會把它拉下去,而太陽帆也會在其重新進入大氣層時燃燒殆盡。聽起來讓人想起了伊卡洛斯。不過,在它摔落之前,確實已經飛行了很久,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文章內容基於知識共享協議編譯。文中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免版權網站,已保留原圖地址。
文中任何內容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後台處理。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覺得文章內容有趣?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