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德華
特朗普在台上呼風喚雨的日子,只有兩個月的時間,屬於「秋後的螞蚱」。他抱著在我走後「哪怕洪水滔天」的病態心理,正在上演「最後的瘋狂」。被CNN比作德國納粹的特朗普毫無下限,人們預測什麼能發生,什麼不能發生,估計都超出智力範圍。
不少人猜測,「最後的瘋狂」可能上演的是在中東。有媒體報道,除了每周出台更多的制裁伊朗措施外,特朗普還妄圖轟炸伊朗「主要核設施」。但這遭到了白宮的文武高官的反對,他們擔心,「在特朗普任期最後幾周內」升級為一場「更為廣泛的衝突」。
其實,「最後的瘋狂」可能上演的地方是在亞洲,針對的是中國。據路透社11月17日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特朗普的「狂熱支持者」科里·斯圖爾特將擔任美商務部的一個新設高級崗位——負責出口管理事務的「首席副助理部長」,推動對華強硬政策,讓「當選總統」拜登上任後,在對華政策方面「束手束腳」。
特朗普這一手很陰險,給拜登一個最差的「中美關係」。拜登如果想緩和就是「投降派」;如果中美繼續交惡,失去中國這個巨大市場,拜登可能會比特朗普做得更差,這正中他的奸計。這為4年後特朗普反攻作鋪墊,是很好的政治博弈手段。
如果說特朗普在貿易問題上給拜登「埋雷」是「謀財」,那麼蓬佩奧所謂的「台灣從來不屬於中國」則是「害命」。所謂的兩岸問題實質是中美問題。如果沒有美國人橫插一槓,祖國統一早在70年前就已完成。就在剛剛,甚至傳出特朗普下台前準備「訪台」的消息。這無疑是在「玩火」,是在點燃戰爭的導火索。
特朗普執政四年,用「風雨飄搖」四個字,顯然不足以形容中美關係的現狀。兩國不但爆發貿易戰,而且在南海和台灣劍拔弩張,擦槍走火隨時可能發生。基辛格嗅到了危險的火藥味。正因為如此,這位前美國國務卿喊話拜登:儘快重啟中美關係,否則面臨真正風險。
據彭博社報道,基辛格在「2020彭博創新經濟論壇」開幕式上稱,「美國和中國正逐漸走向對抗」。他認為雙方必須達成一點共識:「同意不論發生其他任何衝突,都不會選擇軍事衝突。」為此,他向拜登喊話:為避免危機,應儘快重啟與中國的溝通,修復特朗普任內受到嚴重損害的中美關係。
基辛格的觀點竟然和前外交副部長傅瑩的不謀而合。13日,傅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會」稱,「如雙方因誤判而走向衝突,那將是歷史性悲劇。」中美假如真的發生衝突,絕不會是「錯判」,一定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而中國只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每次美國總統大選,中國都無故躺槍,成為美國流氓政客發泄情緒的垃圾桶,極限施壓和瘋狂挑釁愈演愈烈。
拜登能聽基辛格的建議嗎?
他呼籲中美兩國建立固定溝通機制,這是好事應該肯定。雙方都可以向對方表明自己的紅線,只要不踩紅線,保證不選擇軍事衝突;如果踩了紅線,則有軍事衝突的風險。
特朗普政策有個特點是「美國至上」。估計拜登還會走歐巴馬路線。明面上不會像特朗普這麼過分,大機率是當面握手背後捅刀子 。
美國打壓中國是基本國策,我們不要幻想與美國稱兄道弟。誰當總統都是反華的,持續強大自己才是王道。無關痛癢的事我們可以再忍,但一旦觸碰了底線和我們的核心利益,將堅決予以強力回擊!目前,我們要嚴陣以待,粉碎特朗普之流的「最後瘋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I1VE9nUBjdFTv4tAO1B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