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內自動駕駛圈迎來一大利好。
9月16日,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信部共同主辦的2019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正式頒發了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牌照,並且出台了《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管理辦法(試行)》。
據功夫汽車了解,一共三家企業獲得獲得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路測首批牌照,分別為上汽集團、寶馬和滴滴出行。
與以往的頒發的牌照不同的是,此次獲得牌照的企業將不再局限於單純的「測試行為」,而是可以先行在城市道路中開展示範應用,探索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化運營。
換句話說,自動駕駛汽車不再停留在PPT和初級測試階段,將真正與市民的生活進行聯動。
這也意味著,國內政策正在快速推動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進程。
功夫汽車比較疑惑的點是,此次並沒有明確是否可以進行收費,畢竟一個實際意義上的商業化運營應該包括了「可載人-可收費「的商業閉環。
而在此之中,相比於另外兩家傳統車企,滴滴或許會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滴滴要上線「自動駕駛專車」?
滴滴自動駕駛CEO張博表示,「滴滴很快將在上海嘉定落地部署自動駕駛網約車,在一個限定區域內,普通用戶可以在滴滴的APP上,呼叫自動駕駛網約車使用,可行駛的距離在10公里以上。」
接下來,滴滴出行APP還會上線「混合派單」模式,根據用戶路線需求,安排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服務。
按照滴滴的說法,通過混合派單模式,通過以往的路況大數據,根據用戶的訂單路線,滴滴將適宜的訂單分派給自動駕駛車輛。
據功夫汽車了解,目前,滴滴已分別在北京、上海、以及美國加州獲得公開道路測試資格,積累了大量數據。
目前滴滴在中美兩地實際路測的里程達到30萬公里,共有40輛自動駕駛測試車在進行日常路測,其中美國加州10輛,中國30輛。
在上海,滴滴將首先部署3輛車進行內部測試,測試成熟後開始對公眾開放,並逐漸增加車輛,接下來還會額外部署30輛測試車。
也就是說,滴滴的自動駕駛車隊在今年年底有可能達到70台的規模。
關於滴滴的自動駕駛商業模式是怎麼樣的?張博表示,滴滴的自動駕駛業務將開啟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就是車廠把車造出來,然後將車輛一鍵投入到滴滴的平台中,在每一單訂單中讓車廠分成。
他解釋稱,「滴滴沒有造車的計劃,不準備自己造車,但自動駕駛車最後是一輛車,你需要做大量硬體層面工作,自動駕駛駕駛車上路前要做大量的測試。
傳統的汽車領域已經有了100多年經驗的積累,我們是非常希望能夠跟頂尖的合作夥伴來深度合作。」
先燒死還是先盈利?滴滴的自動駕駛夢
從現階段來看,滴滴作為一個出行服務商,擁有成熟的平台,或將先於另外兩家傳統車企落地商業化。
不過,功夫汽車認為,現階段自動駕駛「上路」雖然有了明顯信號,但此技術仍需要3到4年時間才會真正成熟並走進大部分普羅大眾的生活之中。
此外,自動駕駛的投入也是十分巨大,相當燒錢。目前美國比較頂尖的公司,每年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投入大概在8億美元到10億美元。
而滴滴目前仍處在虧損階段,現階段大筆投入自動駕駛領域,能否熬到全面商用那時尚未可知。
但不可否認,新一批路測牌照的頒發,給了滴滴等網際網路出行服務商提供了「實戰技術的數據」與「商用落地的場景」,而自動駕駛領域也將因滴滴們的入局而加速進程。
伴隨此次上海第三批測試牌照的發布,其他省份或許也會加速跟上,這也對國內自動駕駛產業的未來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