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住建2019:舊改、控房價、智慧物業、裝配式建築

2019-12-31   宜昌合家網

2019年,市住建局踏上高質量發展新征程。2020年,重整行裝再出發。

12月25日,宜昌第9座長江大橋——伍家崗長江大橋順利完成先導索過江作業,南北兩岸主塔首次「牽手」,標誌著橋樑建設正式轉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為2020年底主橋結構貫通打下基礎。

伍家崗長江大橋為主跨1160米的正交異性橋面板鋼箱梁懸索橋,採取PPP建設模式,由市住建局組織建設,中交二航局和中建三局分別負責項目南北兩岸施工。

大江之上,一橋飛架通南北。

大手筆謀劃、大項目支撐、大力度推進。宜昌住建人勇當城市建設的主力軍,以堅實的「匠心」創造了驕人的「城跡」。

伍家崗收費站東遷、港窯路延伸段、沙河綜合整治、濱江公園延伸段、「兩壩一峽」長江沿線夜景燈光……一批批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石板溪人行天橋、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公租房貨幣化保障、規範住宅物業管理服務……一件件民生工程落地落實;

榮獲全國節水型城市、再次列入全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走在全省前列……一張張催人奮進的成績單,映照出宜昌住建人不負群眾所盼、不負使命擔當,助推宜昌高質量發展的初心。


住有所居 住有宜居

「小區道路修繕擴寬了,亂搭濫建消除了,車位經過重新調整規矩了,房前屋後得到美化綠化……」在東山大道331號710小區院內,72歲的居民曾祥慧激動地說道,政府這是為我們老百姓造福啊!

今年,城區啟動實施改造的107個老舊小區,從「髒亂差」變身「潔凈美」,得到廣大市民點贊。

老舊小區改造後煥然一新

近年來,市住建局持續鞏固擴大全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成果,城區累計改造老舊小區348個,4萬餘戶、11萬餘居民的居住生活環境顯著改善,成功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築基、共同締造聚力、治管並舉固本」的老舊小區改造「宜昌經驗」。

全國近200個城市先後來宜昌參觀交流,一批老舊小區變成了全國試點的「明星小區」。西陵區嘉明花園小區改造和自治經驗被寫入中央黨校教材。

隨著《宜昌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實施方案》頒布實施,符合條件的加裝電梯項目,每部電梯獎補10萬元,著力解決「銀髮族」們「上樓難」的問題。

穩步推進棚改徵收,累計幫助12萬餘居民「出棚上樓」。2019年全市棚改開工2745套,棚改基本建成7322套;城區交付凈地12塊1269.9畝,爭取棚改專項債券資金5億元。

4月1日,宜昌城區正式推進公租房貨幣化保障工作,將城鎮中低收入家庭、新就業大學生、穩定就業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範圍,12月底,市政府研究決定,提高城區公租房貨幣化補貼標準,簡化申請前置條件。同時,城區啟動政府購買公租房運營管理服務國家試點,通過市場化運作,實施專業化服務。

截至2019年底,宜昌列入國家計劃的政府投資公租房分配率達93.41%,處於全省前列;發放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1708戶。

此外,城區實施房屋安全排查308棟,解危拆除108棟,為563戶居民住房提供了白蟻滅治公益服務。

從住有所居,到居有所安。宜昌住建人用心用情,托起百姓安居夢。


房住不炒 智慧物業

房產市場歷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房價漲跌、房屋質量優劣牽動千家萬戶。

我市堅持「房住不炒」的總體定位,圍繞建立「一城一策」長效機制,編制出台城區住房發展規劃(2018-2035年),加強地價房價聯動,實施片區房價管控,規範合同網簽備案,強化市場監管,持續健全房價控制體系。

同時,發布購買非住宅類商品房的風險提示,編印住房租賃、住房交易風險提示100問,探索推行市場管理紅黑榜、機構人員誠信二維碼、網簽備案動態監管制度,持續推動房產市場平穩健康運行。

10月起,我市開展住房租賃買賣中介機構市場行為專項整治,曝光和查處了五批次26家經紀機構的違規行為。

住宅物業是房地產市場的延續和完善。市住建局會同市綜治辦、市公安局,依託全市「雪亮工程」智慧小區建設,選定恆大帝景小區等10餘個小區,試點智慧社區建設,持續優化物業管理服務。

「全靠小區智慧物業,不僅住得舒心,更是住得安心。」恆大帝景小區72歲的業主湯進和老伴散完步,通過人臉識別系統進入小區單元樓。

「智慧物業」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住戶,實行個性化服務,並將獨居老人作為重點關注對象,提供出入信息管理服務。

此外,積極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住宅小區業主委員會建設和物業公司服務管理的決定》和市政府出台的物業管理辦法,強化黨建引領,創建「紅色物業」,龍騰佳苑等一批制度完善、管理規範、運行有序、和諧文明的示範小區相繼建成,群眾看在眼裡,樂在心裡。

和而為民 服務解難

3月1日,市住建局正式掛牌。機構改革調整的是部門職能,不變的是為民服務的責任。

市住建局緊密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圍繞為民服務解難題,著力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伍家崗收費站東遷、火車東站環境整治、大學路斑馬線增設二次過街安全島等一批群眾關注的「天大小事兒」得到解決。

積極回應市民期盼,持續推進第三批暢通工程,啟動第四批暢通工程17個項目,東體路鐵路橋、發展大道石板溪人行天橋等相繼打通開放,市民出行舒適度、幸福感不斷提升。

供水供氣窗口直接關係到市民喝「潔凈水」、用「安全氣」。

今年來,宜昌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加強和改進城區供水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啟動城區二次供水設施調查,優化供水供氣報裝流程和資料提交,開發網上業務報裝系統,實現「一口受理、一次辦成、一網通辦」,解決處理了民康製藥職工宿舍一戶一表供水改造費用、東土科技用氣及報裝、冬季燃氣保供等一批民生難點問題。

城市蝶變 住建擔當

12月31日,城區「四縱五橫」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峽州大道二期工程(柏臨河路——先鋒路)全線完工,迎來宜昌市2020年元旦長跑。

今年,市住建局進一步加強城建項目謀劃,安排城建項目244個,總投資686億元,一大批重點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快速落地,全力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實施微改造。

點軍大道二期、花溪路等快速路及伍龍一級路、宜黃一級路等進出城通道建成通車,快速路通車總里程超過80公里。伍家崗長江大橋、港窯路延伸段、沿江大道延伸段、江城大道下段等加快推進。伍家崗收費站東遷、點軍收費站改擴建等項目完工開放,三峽快速路互通立交工程開工建設。

沙河綜合整治、濱江公園延伸段項目獲全省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現場推進會觀摩。海綿城市在建面積達到8.94平方公里,累計建成綜合管廊17.16公里,新增城市綠道10公里。

8月3日,虹橋國際小區燈光工程調試完工,4座以高層建築洗牆燈為「巨幕」,成為夜遊宜昌又一「網紅」打卡點。

夜遊長江

圍繞讓城市亮起來、美起來,市住建局大力實施城市亮化工程,出台城區及「兩壩一峽」長江沿線夜景燈光專項規劃,「長江夜遊」一期工程完工,二期工程即將建成。智能化改造既有路燈1428盞。建成葛洲壩大壩燈光主體工程、紗帽山觀景平台工程配套,以及城區2個高速出入口燈光工程,啟動三峽大壩燈光工程建設。

夜幕下的宜昌,在閃耀的燈光中熠熠生輝。

為讓宜昌水更清、天更藍,市住建局統籌推進城區11條、187公里不達標水體治理,目前已實現水清岸綠景美。全市32個城鎮污水處理廠完成一級A標準改造並正式運行。臨江溪污水處理廠擴建、沙河污水處理廠擴容提標、污泥干化廠等重點項目全面投入試運行。

全面落實建築工地揚塵治理「六個百分百」要求,將施工現場視頻監控和揚塵智能監管系統接入智慧城建監管平台,配套開發誠信住建手機APP,適時掌上動態管控,日常監管一張網,應急響應一鍵啟動。

鄉鎮村莊 共同締造

城市一天比一天美麗,鄉村也要緊跟步伐。

市住建局堅持城鄉融合發展,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

全年實施農村危房改造8331戶,省級下達指標任務開竣工率達100%。組織各地逐戶對四類對象住房安全問題實施全覆蓋排查,督促利用歷年結餘資金或地方配套資金完成改造。82個鄉鎮污水治理實現全覆蓋,建成干支管網639.48公里、接戶13.4萬戶。全市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夷陵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所有鄉鎮和80%的行政村,枝江「一坑兩桶三上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在全市推廣……

乘風破浪,向提升村鎮建設質量和內涵深水區挺進,枝江問安鎮、遠安洋坪鎮、興山榛子鄉入選全省「擦亮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宜都彌水橋村等5個村,成為全省首批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示範村,長陽龍池村等7個村成功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建管並行 突出品質

12月10日,宜昌建築領域傳來捷報,市委黨校遷建工程、至喜長江大橋兩個項目同時斬獲中國建設工程質量最高獎——魯班獎,獲獎數量居全省市州首位。

圍繞人民群眾對美好城市生活和放心建築產品的新需求,市住建局持續推進建築產業轉型升級。

提請市政府召開全市建築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印發《關於促進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出台促進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20條措施」,首批落實晉升高等級資質企業獎勵資金120萬元,推動建築業快速轉型高質量發展。

加強質量市場管控,啟動建築業企業資質動態核查,紮實開展《質量安全手冊》省級試點,在全省率先試點推進工程質量竣工驗收信息公開,推行施工勞務實名制管理,從質量和安全上,發掘高質效。

推動綠色建築擴面提質。全年發展綠色建築138萬平方米,開工建設裝配式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新增節能建築400萬平方米。加快磷石膏規模化利用,推動磷石膏水穩層市政道路試點建設,建設領域消耗磷石膏近40萬噸。

積極推動裝配式建築

積極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審批時間壓縮到最長88個工作日,最短20個工作日。完善施工圖「多審合一」,落實製造業企業實行政府購買施工圖審查服務,完成我市第一個大型公建項目奧體中心體育館、射擊館項目「多驗合一」,持續為建築業發展釋放政策紅利。

2019年,我市新增一級總承包資質7家、專業承包資質5家;年產值50億元以上企業7家,10億元以上企業21家,億元以上企業96家。宜昌建築業千億產值的支柱產業地位持續鞏固。

設計當前 精準謀遠

2020年,市住建局緊扣市委、市政府「雙核驅動、多點支撐、協同發展」戰略,持續推動住建行業高質量發展。

謀發展,加快精緻品質城市建設步伐。伍家崗長江大橋2020年底主線貫通,江城大道下段年內建成通車,快速路網內中外環全面貫通;加快港窯路延伸段、宜長快速路、三峽高速合益路及西陵二路互通、張家灣路延伸段等項目建設;推動城區第三、四批暢通工程項目建設,著力實施城市支路微循環改造。

暢通工程勝利三路鐵路通道改造

江城大道高架樞紐

穩增長,築牢高質量發展的行業底盤。大力培育骨幹龍頭企業;打造裝配式建築集中示範區,全市裝配式建築面積占新建建築面積比例達到20%,推動建設領域磷石膏規模化利用;著力完善房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重生態,推進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統籌實施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繼續推進花艷、點軍、沙河等片區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加快推進主城區污水廠網生態水網共建PPP項目建設。鼓勵縣、市在「1+N」模式基礎上,探索農村垃圾分類。積極培育特色村鎮。

重保障,強化住建工作民生屬性。城區計劃新增公租房保障1000戶,大力推進公租房貨幣化補貼,推行政府購買公租房運營管理服務試點經驗,完成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方案編制並啟動實施。試點推廣8個老舊小區電氣線路綜合整治經驗。

局開逢時 砥礪前行

新時代號角吹響,新征程催人奮進。

懷揣400萬宜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宜昌住建人將以「開局就是決戰,起跑就要衝刺」的全局意識、競進狀態、奮發勁頭、過硬作風,對標對表「湖北杭州」,圍繞城市建設綠色發展、城鄉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住建行業「放管服」改革,做好「房、路、橋、水、氣、服」六篇文章,積極投身三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主戰場,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為宜昌實現「兩個走在前列」目標作出住建貢獻。(三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