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最近傳來消息,600萬粉絲的頂級流量情感公眾號[HUGO],突然顯示該[帳號已註銷],公眾號已無法搜索到。
HUGO已死,有事燒紙。
在自媒體界,[HUGO]素有「咪蒙2.0」的「美譽」,頭條廣告報價高達65萬。
65萬什麼概念?一個年薪10萬的人,不吃不喝工作6年半,才能賺得人家一篇文章的廣告費。
不曾想,「咪蒙2.0」的名頭,太燙手,竟然被一語成讖,最終還是走向了和[咪蒙]一樣的結局。
臆測寫作吃人血饅頭、拜金、抄襲、造謠、煽動情緒、挑動兩性和婚姻矛盾,用偽科學恐嚇女性不要生孩子,有業內人士已經把[HUGO]的七宗罪,總結的很完善了。
圖片來源:羅超頻道
但是這篇文章不只是講HUGO的。
因為,單純談[HUGO]的問題,意義不大。
就算封了一個,600萬粉絲的頂流公眾號[HUGO],卻仍然有千千萬萬個[HUGO],正在逍遙法外。
如果你自己不提升點認知能力,再封一萬個[HUGO],也不頂用,永遠成為毒雞湯營銷收割的韭菜而不自知。
所以,這篇文章,我們就來盤點下,有哪些害人不淺,卻又非常流行、被很多人奉為真理的毒雞湯。
最後舉一反三,論述如何防止被毒雞湯洗腦。
01
▂
情商毒雞湯
我一直覺得,99%以上寫[提高情商]的職場文,其實連[情商]的[定義]都理解錯了。
這些公眾號作者,總是把[情商],理解成一種,讓其他人感到舒服的能力,我覺得這是非常愚蠢的。
因為,按照這種理解,喬布斯絕對是超級低情商:
喬布斯看到安卓系統時,生氣的罵道:「Android一切都TMD的剽竊我們所做的!」,並且在朋友面前辱罵安卓創始人魯賓是「傲慢自大的雜種」。
喬布斯非常喜歡一句話:「your work is shit」(你的工作就是狗屎),在大廳廣眾之下,無論何時,想罵就罵,這樣的情況每天都在蘋果公司發生,有員工回憶,沒有基層員工敢和喬布斯打招呼,所有人都害怕他。
當然,舉喬布斯的例子,沒有任何鼓勵罵人的意思,我也反對罵人,只是提出一個現象。
按照這些職場文寫手的說法,喬布斯在他們的文章邏輯中活不過第一集,估計試用期就被掃地出門了。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喬布斯幾乎是最近50年來最偉大的企業家,甚至連許多巨頭公司老闆都奉他為偶像。
問題到底出在哪?
問題出在,99%的人都對情商的理解錯了。
實際上,情商並不是一種「讓別人舒服的能力」,而是一種「能夠通過掌控自己的情緒,來達到自己[目的]的能力」。
什麼時候應該抑制情緒,心平氣和的講道理,什麼時候應該生氣,用嚴厲的話語懟人,如果在這些場景下,你的情緒都能控制自如,那你才是真正的情商高。
我有個朋友馬哥,海歸名校碩士,開了個十幾人的初創公司,為人特別和善,員工有工作做的非常垃圾,他都是用極其和藹的語氣對他們說:
「小劉呀,這個方案你這樣做,感覺不太可行啊,你有空把方案再改一下吧......」
本來外表就很儒雅,一股子書卷氣,這種語氣對人說話,更溫柔了。
按照很多毒雞湯作者的理解,這就是情商高,那按這樣的道理,馬哥應該能深得民心,從此平步青雲,公司紅紅火火才對。
可是事實呢?
久而久之,大家都覺得他好欺負,沒幾個員工拿他的話當回事,各項工作一直推進得巨慢,剛過一年的檻,公司就倒閉了。
如果他能對下屬嚴厲點,說不定情況會完全不同。
真正情商高的人,不是不會發脾氣的人,而是懂得在合適的情景使用合適的情緒的人。
該溫柔的時候溫柔,該生氣的時候生氣,這才叫情商高。
02
▂
旅行毒雞湯
記得2015年的時候,有封辭職信突然火了,全網刷屏,許多營銷號,包括一些旅遊營銷號,就開始熱炒,紛紛讚揚這個辭職的姑娘,說這是「有情懷」、「讓人羨慕的勇氣」、「把生活過成了詩」。
記住,這種勸你裸辭旅遊的毒雞湯,看看就行,千萬別信。
有些人,工作做得不開心,就開始厭惡眼前的苟且,嚮往詩和遠方。
遠方真就那麼美好麼?這可不一定。
尤其是窮游的,一路舟車勞頓、太陽暴曬,住廉價的青年旅社,甚至還在悶熱又臭烘烘的綠皮火車裡,坐上幾十小時的,這樣的旅遊沒有美好,只有成年人的狼狽和不體面。
退一步講,就算遠方很美好,可以然後呢?
美好完了,你總得回來。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過完了好生活回來,眼前的苟且只會讓你覺得更苟且,再加上,工作都辭了,要是一時找不到新工作,那就更麻煩了。
話說回來,喜歡旅遊是好事,工作之餘,出去玩玩,放鬆下也挺好。
但你要時刻記得,旅遊本身,只是一個娛樂消遣的活動,並不能改變一個人,更別談什麼「洗滌心靈」、「凈化靈魂」了。
你可以看看,你那些剛旅遊回來的同事,他們待人接物有什麼改變嗎?
03
▂
人脈毒雞湯
還有一種毒雞湯,殺傷力也很大,很多人被害的很慘,那就是[人脈至上論]。
這種理論存在於某些公眾號文章,以及某些長輩對晚輩苦口婆心的勸誡中,大概是講:人脈有多麼重要,你只有如何如何努力經營人脈,才能成功之類的。
講個我認識的人的例子:
我有個朋友,長得是真帥,籃球打的也好,光是中學的時候,情書就不知道收過多少封。
他就特別愛鑽營人脈技巧。
一起吃飯的時候,就在我們面前吹噓,自己在大學混的多好,自己是學生會的風雲人物,認識多少牛逼的人,和多少大佬吃過飯合過影,聽得我另一個朋友心神激盪,直呼牛逼。
我當時不置可否。
他從他們省最差的本科畢業後,因為專業沒學好,又沒什麼能力,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去了親戚的公司當銷售,結果沒業績,干不下去辭職了。
看到電動汽車是風口,又跑去賣電動汽車,還是沒業績,一點錢沒賺到,又辭職了,到後來就沒了消息。
他引以為傲的人脈,到最後沒有給他一點幫助。
為什麼會這樣?等會再談,再看個例子先:
認識一個父輩人物,曾經是當地某權力機構的一把手,那人脈能力,簡直是呼風喚雨,他想找人辦點事,不管多難,人二話不說,絕對幫你做的漂漂亮亮。
論人脈,有幾個年輕人能和他比?
可是,自從他退休後,那些曾經[人脈],都散了,後來他因為膽結石手術,割掉了膽囊,住院一段時間,他不斷的向老伴抱怨,當初那些人都是白眼狼,以前那麼巴結他,現在沒有一個人來看望他。
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人幫你大忙,只是因為你身上,有能提供給他的價值。
如果你自身沒有實力,不能提供給人價值,那你的人脈就是[無效人脈]。
人脈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擁有,能夠提供給別人的價值。
人天生就是逐利的生物,退休了,權力沒了,也就不能提供給人想要的價值了,自然這些人都會散去。
就像我那個朋友,上學的時候不學無術,時間都花在鑽營人脈上了,到最後畢業,自己沒本事沒價值,誰會幫他大忙?
就算人家想抬你一手,能幫你推到好公司,你也得有能力勝任職位,最後還不是要自己老老實實找工作。
有的年輕人,自己沒點本事,老想著花時間,鑽營什麼人脈,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你多把時間花在提升自身價值上,看書,學習,進修,努力工作,都是提升自身價值好辦法。
等你自身有了價值,你還愁沒人幫你嗎?
04
▂
這篇文章列舉了三條,但是,害人不淺的毒雞湯還有很多,可能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可自行舉一反三。
為什麼這麼多沒邏輯的毒雞湯,在中國有這麼大市場?
個人認為,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的語文教育,是徹底失敗的,只教會了學生,如何說漂亮有文采的句子,如何用抒情和感性思維打動人,卻沒教會學生理性和批判性思維,以及什麼樣的論證才叫邏輯嚴密。
看看各大新聞app底下的評論就知道了,大部分國人是沒有邏輯,只有情緒的。
因此,很多人都不自覺的被毒雞湯洗腦了,成為了營銷下的流量傀儡,還不自知,這說起來非常可悲。
長久來看,內容產業是向善的,但就現在來看,封了一個HUGO,還有千千萬萬個HUGO。
事實上,防止被毒雞湯洗腦的最好辦法,就是多閱讀,不僅要讀認同的觀點,還要讀不認同的觀點,思考這些觀點的論證過程,是否有能夠學到的地方。
因為,你認同的觀點,其實是你的舒適區。
既然你已經認同這些觀點,你就很難再提升更多認知了。而在不認同的觀點裡,很可能藏著讓你提升認知層次的契機。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