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之所以能稱之為國劇;國粹,除受眾人多,傳播地域廣之外,還有一條,就是它經過很多大師的努力,字音的講究和規範也是地方戲所不能比擬的。
特別在一些文化背景比較深厚的京劇大師不懈努力下,字音的講究已經十分的規範成熟。這些大師包括老生余叔岩、言菊朋、楊寶森,旦角程硯秋、梅蘭芳等,其實,字音講究已經是京劇得以在受眾中生根發芽,受歡迎的重要一個原因。
京劇大師余叔岩
歷代的京劇名家以及他們的弟子門人,都比較重視字音的準確和發音的到位,這裡有一整套說法和理論,並且有音韻學家著書立說,行標準於世。這裡徐暮雲黃家衡編撰的《京劇字韻》,楊振淇《京劇音韻知識》等著作,都是很好的字音規範文本。這些書都是規範指導我們喜歡戲曲,研究戲曲和從事這一行人的指導和依據。
《京劇字韻》一書
京劇有標準嗎?當然是有了,誰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字音想怎麼發就怎麼發,那不亂套了嗎?!
前幾天京劇演員姜亦珊在抖音上教上口字「日」,她是這樣說的:「京劇有很多上口字,很多人私信我,不知道怎麼念。在這裡呢,我給大家分享一個(京劇《狀元媒》)自那日的唱法,尤其是這個「日」字,念銳利的「銳」。(底下打出的字幕是「瑞」字),其實就是我們平常唱的這個日子的「日」。我剛才唱的是京劇《狀元媒》當中的經典唱段......」。
不知道別人,我看到姜女士心平氣和的在講這個字的時候,我是一陣陣的出虛汗。底下留言更是說什麼的都有,但絕大部分都是不可思議,認為一個專業演員怎麼能把這個字亂髮而誤導別人呢?
京劇演員姜亦珊
你說人家亂髮,她自己可不這樣認為。
幾天後,有資深京劇票友發文質疑此字的發法,隨即姜女士這樣留言辯解:「這只是我個人抖音的一段視頻,對待的是覺得我們京劇很複雜,不敢唱不好念白,不感興趣的朋友的簡單易學解釋。並不是京劇課堂或藝術探討如何。我只是希望不要把戲曲弄的曲高和寡。更別讓想去學的人覺得太複雜,不好學,不愛學。希望大家理解我們一直推廣戲曲,普及廣大群眾先愛上戲曲的熱忱。」
那麼這個日到底發什麼樣的音算正確呢?根據徐暮雲黃家衡編撰的《京劇字韻》這本書記載,日:衣期轍,熱亦切。我們在聽大師的錄音,張君秋,梅蘭芳等這個字都是這樣發的。京劇名家薛亞萍也留言並且告訴大家這個字的發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先發普通話的「日」音,然後延續到「i」音上就可以了。
《京劇字韻》中「日」字的念法
早先,京劇這種字音之爭其實不是很多的,原因就是有規範在,還有就是如果藝人哪個字念錯了,那麼指出以後人家能夠很快改正,現在就不行了,有個京劇群群規說要尊重藝人,到了某些「積極分子」耳朵里上升到「 不准議論藝人」,否則馬上踢出!呵呵,藝人賣藝就是拿出來讓人們欣賞和評說的,什麼時候藝人成了神壇上供著的泥胎,觀眾成了跪在地上的香客了?其實不怨藝人,都是那些粉絲,他們願意供牌位人家能攔著住嗎?
某群的義務巡視員對群友的警告
我剛才說的這個群,是一個年輕京劇程派演員粉絲教授群,說粉絲,是她以及她的粉絲在全國建了好幾個數百人的大群,她來教授唱腔,看起來是好事,但她在教的過程中,有很多的錯誤和誤人子弟的地方,底下學的糊裡糊塗,她在誤人子弟卻渾然不知。
有人說「五祖傳六祖越傳越糊塗」。不是越傳越糊塗,而是不嚴格按照老師的學,偷奸耍滑走捷徑,被指出還有一大套歪理等著辯解。
五祖六祖圖
任何藝術的傳承都得有根有據,不能想當然,這才是正路。如果說為了讓學京劇變的簡單就可以胡發瞎改字音,那麼京劇就會越來越遷就底線而越來越不值錢,京劇很多的地方值錢的就是他的講究,不講究就沒有價值,沒有價值的東西誰喜歡?遍地都是誰都能撿那是石頭,美麗的翡翠不經過磨礪。哪能放射出異彩!
引以為戒吧,既然幹這一行,就對他有些個敬畏感,否則就別干,今天的京劇已經很勢微了,保留他最後一點尊嚴是喜愛戲曲從事戲曲人的基本操守,如果這最基本的一點也做不到,那些從事京劇這一行的人,你們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