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拒絕粉絲集資應援,流量才需要這些虛的,演員不需要

2019-11-07   娛樂好奇喵

胡歌應該是第一個主動拒絕粉絲應援的明星!

由胡歌、桂綸鎂等人主演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在國內早已經定檔,因為不久就要上映,所以作為胡歌的粉絲也早早的為胡歌集資包場,也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粉絲應援?

粉絲為此進行了包場活動,但是胡歌拒絕了!還要將錢全部推給粉絲

他表示早就表示不認同、不支持此種方式,也不希望用特殊的方式來迷惑自己,造成盛世假象

胡歌的這一做法獲得了許多粉絲的認同,但也有粉絲表示這是粉絲的一點心意,就這樣被偶像拒絕了,還是有點難受。但是我絕對支持!

但是話說回來,應援到底是什麼?

這個詞最初在國內的意思是指「接應援助」,在眾多古書籍中都有記載。

例如在《將苑·擊勢》中,蜀諸葛亮說過:「若用賢授能,糧食羨餘,甲兵堅利,四鄰和睦,大國應援,敵有此者,引而計之。」

魯迅在《書信集·致許壽裳》中也有說過:「主張用白話者,近來似亦日多,但敵亦群起,四面八方攻擊者眾而應援者則甚少。」

不過近些年隨著日韓愛豆文化在國內的發展,應援一詞已經變了含義,主要表現為粉絲通過現場燈牌、場外捐助等來顯示自己偶像的高人氣

如果按照本來針對偶像的文化,現在也似乎對於一些流量明星也開始適用了起來,比如在拍戲或者上綜藝的時候給相關工作人員送禮包,一般都是精心定製的盒飯和飲料

就連胡歌這樣電影上映,粉絲包場都算最普通的,也不會花太多的錢,要說逆天應援,還是得看一些頂級流量,就比如「帝國三家」

就拿王俊凱每年的生日來說,每一次都是震驚整個飯圈的應援!

各大城市的LED燈就不說了,粉絲直接買了18顆星星組成他的名字,還請到美國好萊塢SKYTYPING表演,這不僅是全球首例粉絲應援,也是第一位名字被寫在好萊塢上空的內定明星。

而除了這些顯示自己偶像非常有牌面的應援,必不可少的就是公益,而在這上面做到最好的就是王源的粉絲,為此還專門創辦了「源基金」,並且多次獲得中國公益榮譽榜,可見在公益這方面,王源和他的粉絲做的確實是非常好

說到底,這些應援有用嗎?

對於粉絲來說非常有用!應援是對偶像的認可,而應援越多、排場越大,就說明我的偶像人氣越高,也從另一方面宣傳了自己的偶像!

就拿易烊千璽的電影《少年的你》來說,電影在經歷定檔、撤檔、再定檔,可謂是一波三折

而在第二次定檔是在上映前三天,可謂是零宣傳,並且還有「抄襲」這一嫌疑

都知道電影上映的前兩天票房是最能說明問題的,而易烊千璽的粉絲為了自己偶像,上映7小時就破億,15小時就破了兩億

在這其中有單純的觀眾想要去看看電影如何,畢竟有金馬影后周冬雨撐著,但從電影受眾年齡來看,有百分之八十幾都是女性,並且年齡段都在24以下占比較多,所以說易烊千璽的粉絲絕對是功不可沒

正式因為粉絲的宣傳,所以人們才有機會走進電影院,想要看看這部已經被提前「釘死」的影片有多好。

可是在普通人看來,這些應援確實無用的很!

上天入地不花錢嗎?而這些偶像的粉絲有多少是月收入能過萬呢?可以說基本都是毫無經濟來源的學生,所花的錢基本都是來自父母的血汗錢

滿大街的大屏廣告能讓人了解你的偶像嗎?不能,人們最多看著覺得,哦,這個小伙子有點帥

買星星能給偶像帶來實際性作用嗎?沒有!人們最多覺得粉絲很厲害,很有錢

為偶像包場有作用嗎?對於作品好的來說是達到了宣傳的作用,但是對於那些不好的呢?

就如前段時間鹿晗的《上海堡壘》,電影未上映前,所有的粉絲都在刷屏「0809上海堡壘」,包場保票房,大肆宣傳電影,結果呢?鹿晗成了圈裡「人人喊打」的流量

本來在日韓那邊,應援算是一種飯圈文化,為了展現對自己偶像的支持,可不知為什麼當這種東西傳到國內卻變了味道,成了每家粉絲互相攀比的存在。

雖然帝國三家每年的應援確實很厲害,可他們也會在演唱會現場為了爭奪應援場地而相互拉扯,為了比拼誰家燈牌多而互相鬥爭,而每一年的盛大也都是為了證明自家才是頂流。

還有前段時間肖戰和王一博雙方的粉絲也因為《陳情令》演唱會的應援場地撕上了熱搜。

現在的應援不是為了我對偶像的支持,而是成了一種我家多厲害的炫耀方式,今年包了多少LED燈,明年又要包下多少廣告牌

而這些本就應該是那些流量明星的事,卻讓一些演員粉也開始了起來,可他們明明是靠演技吃飯,而不是靠粉絲的應援吃飯,可以說只有流量才需要這些虛的,演員不需要

希望所有的粉絲以及那些偶像都應該明白:應援本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意,而不是為了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