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張掖一老人被評選為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2019-10-11   張掖幫

今年70歲的高台縣羅城鎮侯莊村村民王崇教,僅上過兩年小學,卻對高台民歌情有獨鍾,尤其通曉羅城本地民歌。先後有40餘人跟他學習,其中6名婦女已被評為農村實用文化人才。



記者見到王崇教老人時,他正在地里採摘辣椒。提起今年的收成,老人樂得合不攏嘴:今年種植的辣椒長勢很好,行情也不錯,一畝地能收入四千元左右。看著豐收的莊稼,老人又情不自禁的哼起了民間小調。「逢年過節、農閒時節……高興了就想唱兩嗓子,」王崇教說。


王崇教老人是高台民歌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羅城本地流傳下來的60多首曲子他都會唱。為了方便傳於後人,從王崇教老人的父輩開始,就將當時口耳相傳的高台民歌歌詞逐一整理成冊,並用文字記錄了下來。老人驕傲的說,這本集子幾乎囊括了羅城的所有地方民歌。


高台民歌已被列入甘肅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最大的特點在於:馴化今人、表彰古人。每年正月,和王崇教老人一樣愛好高台民歌的群眾就會自發組織「秧歌隊」,走街串巷演唱當地民歌,《珍珠倒捲簾》《十樣景》等膾炙人口的民歌,頗受群眾歡迎。大家在自娛自樂、豐富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很好的搶救、挖掘和傳播了高台民歌。




王崇教告訴記者,他的父親唱了一輩子民歌,他從15歲開始跟著父親學習高台民歌,學了一輩子、愛了一輩子。2012年王崇教被評為高台民歌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現在,他的兒子又接過了傳承的責任和接力棒,力爭高台民歌能夠代代相傳,不被歷史淹沒。

(薈報記者:陳月順 楊雪 通訊員:關自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