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逐步好轉,在經歷了一個「超長待機」的寒假後,許多城市的高三畢業班終於開學了!日前,已有部分省市發布通知,初中、小學也將於4月13日陸續分批開學。
開學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孩子們終於可以在校園裡進行有序的學習了;但開學也是一件令人煩憂的事情,因為一個班級就相當於一次小團體的聚集,這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是不利的。
為了在正式開園那天,孩子們能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來園學習,康橋公學幼兒園制定了《新冠肺炎防控應急預案》,加強各位教職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意識,幫助各位教職人員熟悉並掌握疫情防控的日常工作操作流程,提高應對突發情況的處置能力。
制定好應急預案後,2020年4月8日,康橋公學幼兒園還舉行了「新冠肺炎防控應急模擬演練」活動,檢驗《新冠肺炎防控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實操性。
為確保本次演練取得真實有效的效果,4月7日上午,康橋公學悅島幼兒園線上召開了新冠肺炎防控演練部署會議。幼兒園防控指揮部成員及全體教職工參加了會議。
會議中,張園長強調要充分認識到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重點解讀《康橋公學幼兒園疫情防控演習活動實施方案》,並介紹本次應急演練的主要目的,強調每一位成員的崗位職責,確保大家明確整個演練流程。
應急防控演練準備部署工作
演練當天,康橋公學幼兒園針對幼兒與教職工入園、在園期間就餐環節、幼兒與教職工離園這三大環節展開模擬演練,解決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以及一些突髮狀況。
情景一:幼兒入園時
A家長送孩子入園時(正常情況)
幼兒入園分為六步:測體溫、放被褥-晨檢-安全距離內進行晨練-更換室內的衣物鞋襪-二度晨檢-有序參加活動
間隔一米排隊
家長掃碼
測量體溫
晨檢、手部消毒
B家長送孩子入園時(異常情況)
如果孩子在入園測溫時發現異常,比如發現一名幼兒的體溫是37.8°,這時要做好突發事件七步曲:
C如果在晨檢時發現幼兒體溫正常,但出現流涕、嗓子發炎、發紅等症狀,我們將會採取以下措施:
1.由保健醫先把情況告知班級教師,再由班級教師與家長交流;
2.如實告訴家長情況,疫情期間幼兒不能帶病入園,讓幼兒從正常離園通道由家長帶離;
3.對幼兒進行回訪和健康台帳管理。
D如果幼兒在園期間發現噁心嘔吐(發熱、咳嗽)等症狀時,各位老師應該:
1.班主任立即給該幼兒提供一個嘔吐專用的塑料袋,並迅速將嘔吐幼兒送至幼兒園隔離室,在隔離室門口與保健老師交接。班級保育老師迅速打開門窗,並組織其他幼兒有序到班級旁邊的活動室。
2.班主任立即打電話通知家長來園接幼兒以便及時安排就醫,保健醫生在隔離室細心照顧患病幼兒。隨後,做好個人防護前往活動室,用餐巾紙擦洗該幼兒嘴唇四周。
3.班級保育老師帶好一次性手套、醫用外科口罩、防護眼罩,對教室嘔吐物進行清理。清理前,確保教室門窗均打開;清理過程中,保持空氣流通。
4.家長來園接患兒時,由保健醫生帶領幼兒從隔離室專用通道出入,並送至幼兒園北門。保健醫生跟家長溝通幼兒身體狀況,建議家長儘快帶幼兒去正規醫院就診。
5.班級教師與保健醫做好回復與跟進,並做好記錄。
情景二:員工入園時
與幼兒入園一樣,員工入園也有六個步驟:
掃碼、測量體溫、手部消毒
更換幼兒園配發口罩
鞋底消毒
更換室內鞋及工作裝
情景三:幼兒進餐時
疫情期間,用餐也要注意安全距離。因此,幼兒進餐前後應該注意三點:
1.餐前遊戲活動時,教師將餐桌分散在教室四周,注意保持安全間距,不少於1米。
2.助理老師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及頭套進行餐前消毒,桌面消毒嚴格按照消毒步驟進行消毒.
3.教師組織幼兒分散進餐,助理老師依次將飯菜送至幼兒座位處。
餐前準備
就餐環節
餐後整理
情景四:員工進餐時
保證每一個教職人員的安全,就是保護孩子的安全。因此,員工的進餐衛生更加嚴格,需要做到七步:
輪流就餐、測量體溫
間隔一米排隊取餐
餐前最後一刻去掉口罩
情景五:幼兒離園時
孩子們經過了一天的學習,到了離園歸家的時候。雖然孩子們是離開校園,但依然不能放鬆警惕,要給孩子們測量體溫、戴上口罩後,再組織孩子去幼兒園門口,與家長進行交接。
離園前測體溫、晚檢
家長有序排隊接幼兒離園
情景六:員工離園時
在各位老師和工作人員的齊心配合之下,此次疫情防控模擬演練圓滿結束!張園長帶領參加演練的所有人員進行了全面小結,肯定了大家在應急工作中各司其職、合作互助的努力,並對應急預案再次進行優化調整。
同時,張園長再次強調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班班主任老師對本班班級老師進行培訓,做到疫情防控,人人有責,確保開園後每一位師幼的健康與安全。
清明已過,萬物復甦,校園裡滿是春的氣息,正是播種希望的時候。
久別校園的孩子們,幼兒園的一草一木都在思念著你們的到來,老師們也做好完全準備等待你們的歸來。且讓我們耐心等候,攜手抗「疫」,等到正式開學那天,我們再相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NrAZ3EBiuFnsJQV6y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