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宮氏始祖宮熙儒曾任「元州防禦使」,這是個什麼職位?

2020-04-15     膠東故事會

宮姓,是膠東半島一個常見的姓氏,淵源不不盡相同,其中以東萊宮氏較為有名。
所謂東萊宮氏,就是《東萊宮氏族譜》中記載的一支宮姓人。這支宮姓人源於文登,興於萊陽,後裔廣泛分布在文登、萊陽、乳山、棲霞、即墨、蓬萊等地,他們的始祖名為宮熙儒。

(東萊宮氏祖居地,柳林故址)

根據族譜記載,宮熙儒是五代、北宋時期的人物,曾在後周擔任「元州防禦使」。北宋建立之後,宮熙儒不願「事二主」,很快辭官歸隱,遷居到膠東半島的昆嵛山麓,就是後來文登的柳林莊村。柳林莊村因此被視為東萊宮氏的祖居地,前幾年,宮氏後人還在村外立碑紀念。
因為資料相對有限,這份難得的《宮氏族譜》(煙台圖書館曾展覽過)就成為後人研究東萊宮姓歷史的重要文獻參考。很長時間以來,族譜記載的內容,大家普遍持相信態度。
筆者初次看到族譜記載,也信之不疑。但多次細品,隱約感覺有些地方值得商榷。尤其是「元州防禦使」這個職位,頗感突兀。

防禦使,是從唐代到宋代之間比較常見的官職,本身並無疑問。《舊唐書》載:「防禦、團練使。 至德後,中原置節度使。又大郡要害之地,置防禦使,以治軍事,刺史兼之,不賜旌節。」
一般來說,防禦使的職權大致相當於州的刺史,只不過加此頭銜的州通常為大州,進一步提拔為觀察使、節度使(管轄數州)的機率也比較大,也算地方上的要職。這個職位的全稱就是地名加官職,即某某州防禦使
按照族譜的記載,宮熙儒為「元州防禦使」,也就是說,他是在「元州」這個地方擔任防禦使的。

在查詢史料,唐代中後期一直到宋代,並沒有一個叫做「元州」的地方。《宋會要輯稿》就明確記載:「宋無元州」。唐代史料中雖然記載了一個元州(在漁陽,河北幽州一帶),但在唐初設立,很快就裁撤,並沒有延續至宋代。

那麼,這個「元州防禦使」,指的到底是哪裡的官職呢?按說族譜的記載,不會無緣無故。因此,筆者推測,這裡的「元州」,應該是古文中的通假字。

在史料當中,元州通常容易與兩個地名混淆,一個是原州,一個是沅州。

唐宋之際,原州在西北,《舊唐書》載:「原州,中都督府,隋平涼郡。武德元年,置原州。」在古文當中,原與元互用的現象比較常見。而在宋初,亦有人以「原州防禦使」的身份見於史料記載。如:「(宋太祖)開寶二年,以房州防禦使王彥升為原州防禦使。」

沅州則在湖南。《宋會要輯稿》記載有知沅州秦杲,不過在下面加註:原作「元州」,按宋無元州,且下文所述三縣皆屬沅州,因改。

如果說宮熙儒的「元州防禦使」,是因為通假字而來,那麼就時間和地理方位判斷,原州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後周時期最大的統治範圍以江淮為界,沅州在湖南,屬於馬氏楚國的地界。宮熙儒在後周為官,顯然不太可能是沅州的防禦使。

當然,以上只是推測。真實歷史如何?還需要進一步考證。實際上,族譜中提到的官職和人物,在正史中查不到結果,這並非東萊宮氏獨有的現象。膠東宋氏尊奉的始祖宋信,在族譜記載中曾在元代官至丞相(元代可以泛稱丞相的職位很多,中樞有丞相,行中書省亦有丞相),在縣誌中也記載為般陽路總管,但在元史中均無提及,查證起來,也非易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JOngXEBnkjnB-0ziWz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