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際灘頭到遠海大洋 從兩棲攻堅到全域征戰——海軍陸戰隊打造多維一體新型作戰力量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陳國全、吳浩宇


本報訊 記者陳國全、特約記者吳浩宇報道:東經115度,南海某海域,夜幕掩護下,海軍陸戰隊員趙前進帶領小隊利用繩索機降,迅速展開艙室搜索,快速鎖定「海盜」位置並精準狙擊。同一時間,東經45度,亞丁灣某海域,海軍陸戰隊員黃勝與戰友乘快艇登臨「被劫船隻」,展開武力營救……暮春時節,海軍陸戰隊實戰化訓練深入遠海大洋,見證著新型作戰力量的能力嬗變。

2016年8月,海軍陸戰隊員在某海域進行滑降訓練。尚文斌 攝


海軍陸戰隊員正在進行「反海盜」戰術演練。(陸戰隊供圖)


近年來,海軍以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為突破口和重點,持續推進軍事鬥爭準備。海軍陸戰隊官兵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勇擔轉型重任,加速新型作戰力量融入聯合作戰指揮和力量體系,努力縮短新質戰鬥力生成周期。熱帶島嶼,地表溫度高達56℃,海軍陸戰隊員駕駛兩棲突擊車從登陸艦塢艙中魚貫而出,在海上火力的交替掩護下搶灘登島;寒區草原,夜間氣溫降至-25℃,海軍陸戰隊員在嚴寒條件下展開隱蔽機動、穿插滲透,積累了大量高寒地區作戰數據。

2016年6月21日,海軍陸戰隊某旅進行搶灘登陸演練。尚文斌 攝


2016年5月兩棲裝甲裝備泛水編波訓練。尚文斌 攝


搶灘登陸。尚文斌 攝


海軍陸戰隊某旅組織聯合立體登陸訓練。尚文斌 攝


「『我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聽起來充滿詩意和浪漫,背後卻是難以想像的艱辛跋涉。」海軍陸戰隊參謀部領導告訴記者,調整組建3年來,無論在水際灘頭、熱帶叢林,還是在高寒山地、林海雪原,海軍陸戰隊官兵經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驗,開展了一系列快節奏、大強度、高難度的實戰化訓練,不斷刷新練兵備戰的海拔高度、飛行高度、水下深度。

2016年5月海練期間兩棲裝甲裝備海上泛水編波訓練。尚文斌 攝


2016年7月1日,陸戰隊員進行灘頭訓練。尚文斌 攝


2016年9月,海軍陸戰隊員在粵西某地進行滑降訓練。尚文斌 攝


2015年7月,海軍陸戰隊某旅兩棲突擊車進行海上浮渡射擊。尚文斌 攝


正在延伸的練兵足跡,折射出海軍轉型建設走向深藍的時代步伐。吉布地,蓋伊德國家靶場。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海軍陸戰隊員駕馭新型戰車輪番展開運動中射擊訓練,數十發炮彈精準命中靶標。俄羅斯,加里寧格勒。海軍陸戰隊員爬上高牆、通過掩體、穿越排水系統,憑藉過硬的素質和頑強的毅力奪取「國際軍事比賽-2019」「海上登陸」項目障礙賽第一名。

海軍陸戰隊組織兩棲自行榴炮實彈射擊瞬間 尚文斌 攝


山地突擊車重火器對目標射擊。尚文斌 攝


海軍陸戰隊員在「國際軍事比賽—2019」海上登陸項目第二階段求生賽中衝刺——吳浩宇 攝


海軍陸戰隊員在「國際軍事比賽—2019」海上登陸項目第二階段求生賽中衝刺——吳浩宇 攝


每一項練兵的嶄新紀錄,都標誌著能力值、能力域的更新。從「兩棲」到「多維」,這支被譽為「陸地猛虎、海上蛟龍、空中雄鷹」的鋼鐵勁旅正在改革的浪潮中脫胎換骨:陸上,海軍陸戰隊某部遠程立體機動至高原某地域後,未經調整就展開險難課目演練,全域機動和快速反應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水下,海軍陸戰隊某部「蛙人」挑戰心理和生理極限,從幽冷、高壓的魚雷管中爬出,潛入「敵後」,戰鬥精神得到進一步磨礪。空中,海軍陸戰隊某部飛行員駕機輸送突擊隊員,低空到達預定機降點。航空力量主導的立體突擊,讓火藍刀鋒真正「插上了翅膀」。

2017年海軍陸戰隊赴雲南馬龍進行跨區實戰化訓練,圖為山地進攻戰鬥演練。尚文斌 攝


海軍陸戰隊組織高空跳傘訓練。尚文斌 攝


2016年1月海軍陸戰隊赴新疆庫爾勒進行跨區實戰化訓練,圖為海軍陸戰隊員進行沙漠戰術訓練。尚文斌 攝


隱蔽狙擊。尚文斌 攝


2018年5月海軍陸戰隊第五旅進行海上操舟訓練。尚文斌 攝


2018年5月海軍陸戰隊第五旅進行海上操舟訓練。尚文斌 攝


記者手記

轉型須有「突維」意識

現代戰爭樣式和作戰觀念的深刻變化,正在急劇改變我們曾經熟悉的戰場,呈現出多維一體、融合互動的發展趨勢。轉型重塑,不僅意味著能力突圍,更需要能力「突維」:即打破舊有的思維格局、觀念藩籬、力量邊界,向新的維度邁進。

伴隨著人民海軍邁向深藍的鏗鏘步伐,海軍陸戰隊突破「兩棲」「陸戰」的傳統範疇,在不同戰略方向、不同戰場環境、不同任務區域遂行多樣化任務的能力不斷提升,一支海陸空一體、攻防兼備的新型作戰力量正在闊步前行。

「突維」是艱苦的跋涉,是自我的革命,必須要有鳳凰涅槃的決心和雷霆萬鈞的力度。當前,我軍正處於強軍興軍的加速推進期、轉型發展的攻堅克難期,需要每一名官兵只爭朝夕、奮發有為,勇立潮頭、敢於「突維」,在轉型升級的熔鑄中實現真正的脫胎換骨,為實現強軍偉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