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要一個人,熬過一些不為人知的苦難

2019-07-28     女神十三夜

文|十三夜

圖片來自網絡

1

下班後,我像往常一樣去坐公交車,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位置坐下,一個大媽走到我面前:「可以把座位讓給我嗎?」

我背著一個大包,手裡還拎著一台手提電腦,愣了一下,還是起身把座位讓給了她。我騰出一隻手緊緊抓著扶手,好幾個急剎車差點把我甩出去,可直到下車,我也沒聽見大媽說一句:姑娘,謝謝你。

雖然讓座是一種美德,但法律也沒有規定必須給別人讓座。一瞬間,我心裡泛起許多酸酸的泡泡,但還沒回過神來,就看見一個女孩站到我旁邊的位置,眼睛紅紅的,好像在跟人打電話,時不時地「嗯」上幾句。然後,她抬起頭,努力想把眼淚忍住,可還是哭得稀里嘩啦的。

旁邊的人看了她一會兒,又把頭轉了回去。

誰都不知道這個女孩為什麼哭,也不知道她到底經歷了什麼委屈——因為你不是她,所以你不明白她走過了什麼樣的路,在堅持什麼,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痛苦。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有的不過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塞林格在《麥田守望者》里說:「長大是人必經的潰爛。」

總有一些疼痛需要你一個人獨自承受。

2

很多時候,我們是沒有選擇權的,只能逼著自己往前走。

大學畢業後,我與相戀三年的男友分手,事業單位考試落榜,父母也不再像上大學時每個月給我提供固定的生活費,就連平時喜歡的寫作我也停了將近半年之久。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狀態不太好,時常半夜驚醒或是整夜失眠,不知道自己要從事什麼工作,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個城市奮鬥。直到現在,我都沒有忘記那種感覺。

我最窮的時候拿剩餘的洗面奶當沐浴乳用,吃飯的時候不敢點肉,租最便宜、設施破舊的房子居住,劉海長了就自己用剪刀剪一下,並鼓起勇氣對自己說:

「你一定要挺過去,挺過去就是最好的將來。」

在外人面前,我總裝作過得很好,只有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才明白那種小心翼翼和筋疲力盡。

不知從何時起,我開始變得沉默寡言,變得事事糾結,變得有點不太像自己了。

白岩松在《痛並快樂著》里說:

「一個人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的時候——一個人的戰爭。這種時候你的內心已經兵荒馬亂、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別人看來你只是比平時沉默了一點,沒人會覺得奇怪。這種戰爭,註定單槍匹馬。」

不管你面對什麼挫折,都要努力地走下去——你不去打敗生活,就只能被生活打敗。

3

還記得那部電影《風雨哈佛路》嗎?

女主角麗斯從小生活在美國貧民窟,從出生開始她就承受著家庭的千瘡百孔——母親酗酒、吸毒,並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

麗斯十五歲那年,母親死於愛滋病,父親則進入了收容所。因沒有父母的照顧,年紀尚小的麗斯只能流浪乞討,睡在大街上。

現實如泥潭般讓人深陷其中,看不到一絲光亮,但麗斯卻從未放棄過改變命運的想法,她知曉,唯有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現狀。

麗斯用努力和真誠的態度打動了高中校長,為自己爭取到了讀書的機會,然後,在漫長的求學之路上克服了大大小小的難關。

她一邊打工一邊上學,用兩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四年的課程。她嘗試申請各類獎學金,並靠自己的努力申請到了《紐約時報》的全額獎學金,這筆錢可以讓她念完大學。

影片的最後,麗斯邁著自信的腳步走進了哈佛的學堂。

貧困和辛苦從未阻擋住麗斯想要前進的決心,她的人生因堅持和努力而被改寫。

4

成長的道路上總是充滿荊棘,但只要披荊斬棘勇敢向前,無論你的起點和環境多麼糟糕,你都能夠走下去。

總不能怕黑就開燈,想念就聯繫,疲憊就放空,被孤立就討好,一脆弱就想家——不要被現實蒙蔽了雙眼,你終究需要長大,獨自走完人生中最漆黑的那段路。

海明威在《喪鐘為誰而鳴》里說: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一個人必須是這個世界上最堅固的島嶼,然後才能成長為大陸的一部分。」

生活本來就是五味雜陳的,不管是什麼滋味,都需要你自己親自去品嘗。

十三夜,著有《還未拼盡全力,就別說自己不可以》《你必須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參與合集《你的愛情,終將溫暖》出版;寫溫暖治癒的文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uA3QWwB8g2yegNDG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