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新生家庭,賺錢養好家的同時再照顧好孩子實在太難。不得已,很多帶孩子的重任會落在奶奶/姥姥的肩頭。
但老人年紀大了,身體不是那麼好,精力也有限,再加上隔代親,更容易溺愛孩子。所以,即便將孩子交給老人帶,父母也要多加上心。如果發現老人經常這樣帶孩子,一定要及時溝通。
1、總愛抱著孩子:
當孩子學會走路後,兩條小腿上就像裝了風火輪,一出門撒丫子就跑。老人們畢竟上了年紀,跟不上,於是很多老人為了防止孩子跑出自己的視線,出現危險,再苦再累也堅持抱著不撒手。
其實經常抱著孩子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首先,對於已經會走的孩子,經常抱著會逐漸變得懶得自己行走,出門總讓大人抱著。
其次,孩子多活動,多動手,多思考對身體、大腦的發育也有很大幫助,而老是讓大人抱在懷裡則缺少了這一鍛鍊。
2、破壞寶寶專注力
有時候並不是孩子依賴我們,而是我們更依賴孩子。
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和我們親密聯結在一起,然而當他稍微大一點的時候,注意力也會從我們身上逐漸轉移。比如,一個人低頭玩積木、玩水杯不亦樂乎,我們就會有種失落感,總想喊下孩子,看看他在幹什麼。
無論是父母還是老人都容易犯這個錯誤。
嬰幼兒本來就很難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時間短,家長還老去打斷,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
3、過早學站
經常會聽到家長們自豪地說,我家寶寶幾個月就會站了,幾個月就會走了!好像孩子比同齡人更早學會站、走,更加體魄強壯、聰明過人一樣。
孩子站和走,有他自身的規律,需要一步一步來,到了該站的時機他自然會站,腿部肌肉積蓄夠了力量會自然向前邁步。
千萬彆強迫或過早訓練孩子站和走,不但不利於骨骼發育,還會導致肌肉損傷。
4、沒有原則的喂養
老怕孩子吃不飽!
追著喂、哄著喂!
用零食哄孩子,飯前吃太多零食,正餐吃不下。
在孩子開始扒拉碗想要自己吃飯的時候,家長就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己獨立吃飯了。並且孩子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嬰幼兒期肥胖,會增加日後肥胖及高血壓、糖尿病幾率。
5、怕孩子冷使勁兒穿
人年齡大了以後,往往怕冷,以己度人總覺得孩子也的多穿點。
加上孩子神經末梢血液循環能力差,手腳涼,於是老人們更加認為孩子冷了,出門衣服套了一層又一層;晚上睡覺,被子蓋了一床又一床。
孰不知孩子背心都冒汗了。
孩子的新陳代謝快,運動量大,很容易出汗,穿太多出汗後汗液無法揮發,更容易感冒。此外,捂太厚還容易導致捂熱綜合症,嚴重會導致孩子虛脫、昏迷等。
6、凡事兒都找外因
孩子摔倒了,大哭不止,怪地板不乖,磕疼了孩子。
和小朋友爭搶玩具,沒搶到,怪其他小朋友不知道分享。
一味只找外因,只會讓孩子長大後經不起挫折。遇到事兒了不會反思,尋找解決辦法,只會怨天尤人。
7、什麼都不准碰
「不能跑,會摔著。」
「不能碰,會咬人。」
「不能拆,壞了看我不打你!」
孩子正是好奇心爆棚的時候,啥都想摸摸,啥都想碰碰,可是家長一味地不准孩子觸碰,只會泯滅孩子的好奇心、冒險和創新精神,變得膽小、平庸。
8、疏遠親子關係
一些關係不是很和睦的家庭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老人告訴孩子只有自己最愛他,父母不關心他,不愛他之類。如果發現一定要及時制止,將孩子帶在身邊。
當然很多時候並不是老人說了什麼,而是誰帶和誰親,孩子天天和老人帶在一起,自然和老人關係好。所以,爸爸媽媽下班後要儘量得多陪陪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溝通,拉近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