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星!伊利慾15億接盤負債274億的輝山乳業,債權人答應不?

2019-08-16     債市觀察

面對伊利拿出的15億,「乳業元老」心中恐怕滋味萬千。

2019年8月14日,一條關於輝山乳業(06863.HK)破產重組的最新消息開始在輿論中流傳。據介面新聞報道,一份《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內蒙古優然牧業有限責任公司關於輝山乳業集團系列企業重整的投資方案》(以下簡稱「投資方案」)顯示,伊利作為重組方,擬投資15億元獲得新輝山公司67%的股權,並承接輝山乳業的所有債務

對此,伊利對媒體回應稱項目正在商談中,還存在不確定性,無可披露信息,如有實質性進展公司會發布公告。這一回應從側面證實伊利確實在試圖「接盤」輝山乳業,為這家在破產重組路上已走了兩年多的同行帶來新的轉機。

1、伊利看上了啥?

據新披露的這份投資方案顯示,新公司架構為內蒙古優然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普通合伙人)、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戰略合作夥伴(出資99%,有限合伙人)共同出資設立有限合夥企業,與轉股債權人共同持有新輝山公司股權(33%)。

以15億元「接盤」輝山乳業,這算盤雖然打得很響,但困難顯而易見。

據今年年初被否的《遼寧輝山乳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八十三家企業重整方案草案》(以下簡稱「重整草案」)顯示,截至2018年12月1日,輝山乳業所承擔的債權共計4590筆,金額274.35億元,其中有財產擔保的債權12.53億元,稅款債權1525萬元,普通債權(包括金融債權人、小額敏感普通債權人、經營性債權人等)為261.67億元,其他因訴訟、仲裁未決等原因暫緩確認的債權共18筆,金額22.70億元,此外輝山乳業集團系列企業尚有2.85億元債權未向管理人申報。

面對這筆總計274.35億元的債務,小債認為,即便如伊利這樣的乳業巨頭也會感覺頭疼。但伊利為什麼對輝山乳業如此情有獨鍾呢?其實早在2013年,伊利就曾通過旗下子公司投資輝山乳業5000萬美元,三年後才退出。對這家同行具有的價值,伊利應當非常清楚。

公開信息顯示,輝山乳業目前擁有81座規模化自營牧場,奶牛的存欄量約為20萬頭,位居全行業前列,其地理位置主要集中在遼寧省瀋陽、錦州、阜新、撫順、鐵嶺等地,同樣位於「優質奶牛飼養帶」之上。近年來,優質奶源已成為乳業爭奪的焦點之一,輝山乳業擁有奶牛的數量與質量,伊利自然看在眼裡,記在心中。

但是,此前向輝山乳業伸出橄欖枝的並非只有伊利一家,其他如光明乳業、蒙牛、新希望等均對輝山乳業開展了盡職調查與投資評估,但目前僅有伊利提出了投資方案與報價。在此情形下,對輝山乳業債權人來說,伊利似乎就處在了優勢地位。

2、成功與否要看銀行態度

對於伊利來說,如果能夠大幅壓低輝山乳業的債權金額,便可降低其「接盤」成本。但如何讓債權人接受,也是伊利需要注意的問題。否則大多數債權人投出反對票,同樣會讓此次重組泡湯。在投資方案中,伊利並未給出各類債權人的債權消減幅度,不難想見其中的談判與博弈應當十分激烈。小債曾致電伊利諮詢,遺憾並未接通電話。

而就在幾個月前,輝山乳業管理層曾出台過一份重整草案,但由於以銀行為主的普通債權人與有財產擔保債權人反對比重超過50%,導致這份草案最終被否。

關於此次草案被否的原因,《21世紀經濟報道》認為一是因為部分銀行債權人希望獲得更高的現金清償比例,二是因為當時國內多家知名乳製品企業正與輝山乳業管理層討論戰略投資入股參與資產重整,銀行方面通過否決首輪表決,倒逼雙方加快談判進程

同樣,由伊利這樣的同行業巨頭「接盤」,能夠快速整合輝山乳業資產,提高公司業績,債權人也可以儘早收回儘可能多的債權清償額。

目前,輝山乳業已對不同類型債權人提出了新的兌付方案,比如經營類普通債權人的現金兌付方案改成未來6年分期兌付20%債權金額;小額敏感類普通債權人的兌付方案改成未來4年兌付40%債權金額等。此外,債權人還被要求增加債轉股比重,進而減輕伊利一方的債券清償現金兌付壓力。

但是,伊利能否如願入主輝山乳業,很大程度上還要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態度,因為它們手中輝山乳業的債權金額最大,投票話語權最高。

一位輝山乳業債權銀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目前伊利希望銀行也能削減逾70%債權金額並提高債轉股比重,目前他們正與數家債權銀行討論是否接受這項要求。他坦言,整個談判過程肯定不會輕鬆。

但是,現在留給輝山乳業相關各方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3、「遼寧首富」的明星公司

早在1951年,輝山乳業便開始了自己的養牛史。如果對中國乳企論資排輩,輝山乳業要算得上是元老了。此後幾十年,「以牛為本」、「愛牛如子」一直流淌在輝山乳業的血液之中。

「當別人把80%的精力和資金用於營銷時,我們則把80%的精力用在了以牧草和奶牛飼養為主的全產業鏈建設上」,輝山乳業集團董事長楊凱曾說。

雖然名頭不如伊利、蒙牛響亮,輝山乳業在業內也算的上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靠過硬的質量贏得了當地消費者的認可。據公開數據顯示,出事之前,輝山乳業在東北液奶市場份額約為20%-30%,鮮奶在遼寧省市場份額可以達到50%以上。

2013年,憑藉亮眼的業績與全行業獨一無二的「殺手鐧」苜蓿草種植(奶牛飼料),輝山乳業於2013年9月27日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IPO募集資金78億元,成為香港歷史上消費品行業首次發行企業募集金額前三名。其基石投資者陣容也相當華麗,挪威銀行認購3.6億股、伊利及中糧旗下私募基金寶華分別認購5千萬美元及4千萬美元股份。

此後楊凱通過多次增持,耗資40多億港元,將其持股比例從上市初的49.73%增至2016年底的73.12%。而在股市的造富效應之下,楊凱的人生走上頂峰。

2015年,楊凱以140億元財富登頂瀋陽首富,2016年以260億元身家位列胡潤榜第66位,成為遼寧首富,也是當時中國乳業身家最高的人。

但是,也是在2016年,楊凱開始從巔峰下滑。當年年底,輝山乳業遭做空機構渾水狙擊,雖然當時有驚無險,卻也給公司敲響了警鐘。

2017年3月24日,臨近午盤時,輝山乳業股價突然跳水,半小時內暴跌90%,市值蒸發300多億港元。隨後輿論曝出公司大股東挪用30億元資金投資房地產的消息,四面譁然。

隨著輝山乳業股價雪崩,巨額債務問題隨即曝出。據輝山乳業披露的財務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輝山乳業估計總債務約為267.3億元,當中包括銀行及非銀行貸款分別約187.1億元及約42.5億元,其他負債為38億元,綜合凈負債高達100多億元。

當時,包括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歌斐資產、P2P機構在內的70多家債權人紛紛拿起「法律武器」討債。

2017年底,輝山乳業被迫進入破產重整,楊凱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被法院列入「老賴」名單。高管失聯、辭職、欠薪等事皆有發生……昔日的乳業明星公司讓人大跌眼鏡。

今年5月8日,輝山乳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香港聯合交易所發出的函件,稱輝山乳業被列入除牌程式的第三階段,該階段將於2019年5月16日開始,2019年11月15日屆滿。若輝山乳業在除牌程式第三階段屆滿前未提交可行的復牌建議,公司將面臨除牌,即輝山乳業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將被取消

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雷永軍曾對小債表示,「輝山乳業產業鏈比較紮實,如果把原來的問題解決比較好,公司還是有機會的。只是,現在一般沒人敢進來。」而此時面對伊利伸出的橄欖枝,輝山乳業及其眾多債權人心中恐怕五味雜陳。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Gd1m2wBvvf6VcSZLH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