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18日早上7:00,一場熱烈又卓有成效的在線醫學討論,連接起地球兩端的兩家醫療機構。大洋彼岸的美國耶魯大學,這一端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近百位專家教授同時在線,討論應對人類共同的敵人——新型冠狀病毒。對於浙大一院戰疫2個月的寶貴經驗,耶魯大學的醫學專家們求知若渴,會議討論持續了1個多小時。促成這次連線的是耶魯校友、西湖大學副校長許田教授。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以及各州公共衛生部門的統計,截至美國東部時間3月17日晚7點,美國共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331例,死亡105例,治癒48例,17日新增確診病例1646例。
「你們應對病毒的核心經驗是什麼?」
「可以告訴我們重症病人的治療經驗嗎?」
「母嬰存在垂直感染可能嗎?兒童如何治療?」
「患者進入ICU的標準是什麼?」
「你們的醫療隊在武漢的救治情況如何?」
「如何保證醫護人員不受感染?」
視頻那一邊,涵蓋了急診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外科、產科、康復科等幾十位專家在內的美國耶魯大學醫學專家,不斷提出問題。畫面上,Dr.Murat教授身後的窗外已是黑夜,應對新冠病毒,時間哪怕早一秒,也可能爭取到挽救生命的機會。
美國醫學專家的嚴謹,對科學的尊重,想要了解新冠防控經驗的迫切心情,讓視頻這一邊的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教授團隊印象深刻。
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呼吸科、檢驗科、藥學部、重症醫學科等科室的專家們一一進行了詳細解答。
黨委書記梁廷波教授簡明扼要介紹了浙大一院抗擊疫情的關鍵策略,團隊重點回答了相關問題。
疫情期間,浙大一院已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05例,其中危重症與重症患者79例。目前浙大一院累計治癒率達到98%。雖然患者多、病情重,但通過浙大一院醫護人員的開創性治療和新技術投入,創下了醫護人員「零感染」、疑似患者「零漏診」、確診患者「零死亡」的「三個零」奇蹟。
浙大一院曾在2月8日為一位懷孕36周的新冠肺炎孕婦進行了剖腹產,在臍帶血、胎盤、羊水、嬰兒痰液等標本中均沒有檢測到病毒,因此沒有證據說明存在母嬰垂直傳播的可能。
他同時介紹,今天上午,浙大一院攜手馬雲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面向全球發布《新冠肺炎防治手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經驗》(中、英文版),針對新冠防控中的醫院管理、臨床診療和護理分享了浙一經驗。國際同行的大部分問題,基本都涵蓋在了手冊當中。
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教授介紹了抗病毒藥物綜合使用的經驗,「隔離是最好的病房」,她介紹,對所有密切接觸者、攜帶者都一定要隔離,切斷傳染源。
呼吸內科主任周建英教授表示,重症、危重患者一定要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同時介紹了浙大一院將患者轉入ICU的相關標準。
「我們所有的醫護人員在工作前都進行了嚴格、專業的培訓,不同的工作地點都有不同的防護標準,而且還專設督導員。」美國專家們對浙大一院醫護人員「零感染」表示了強烈的興趣,梁廷波書記經驗介紹也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Excellent!」「This was very helpful!」
梁廷波書記接受媒體採訪,介紹與國外連線相關情況
「之後我們還可以通過郵件保持密切聯繫,我們非常樂意與你們就疫情防控進行深入交流。」在遠程連線的最後,浙大一院與耶魯大學的同行們定下了一個「美好的約定」。
隨著全球疫情形勢日益嚴峻,浙大一院充分發揮「國家隊」的作用,勇擔重任,不僅守好浙江省主戰場,支援武漢核心戰場,還開闢了海外戰場。這次促成雙方連線的西湖大學副校長許田教授向美國耶魯大學教授介紹浙大一院是「True heroes」!
西湖大學副校長許田教授
新冠肺炎防控中的浙一經驗和浙版方案已遠播海外,受到國際醫療領域的廣泛關注。日前,英國愛丁堡皇家醫院陸續連線浙大一院,越洋取經「浙一經驗」,為當地的救治工作開展提供有效的專業指導。國際同行提出的關於診斷、治療、護理以及管理等問題,基本涵蓋在了今日發布的這本手冊當中。醫院還接到了來自義大利、阿根廷等地大學及醫療機構的交流需求,梁廷波書記表示這樣的國際連線近段時間會成為一種常態機制,全球的醫療機構只要有相關需求,浙大一院將以開放姿態分享所有相關成果。
「我們願以最大的誠意與各國分享抗擊疫情的一切成果,也歡迎全球同行跟我們一起不斷更新,不斷完善這一方案。」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教授說。
本文為浙大一院原創
歡迎轉發,轉載請聯繫
文:宣傳中心,圖:黨政綜合辦
視頻素材:杭州一套,視頻製作:宣傳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DXD9nABnkjnB-0z0Rj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