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多年裡,農民的生活水平並不是太好,沒有太多的錢去購買肉類食材,也就春節的時候才會買上一些豬肉。為了能夠更好的解饞,很多人都會去農田裡捕捉各種野味,比如說野雞、野兔等食物,他們的食用口感比較高,吃起來頗為美味可口,在集市上的販賣價格也比較高。因此農村也出現了捕捉的熱潮,將其賣到市場中,還能增加收入。正是在常年的捕捉中,數量減少被國家列為保護動物。
今天說的這種動物,它在90年代深受大家的喜歡,不少人進行了捕捉,為了能夠吃上它,很多人還會拿出大價錢預訂,畢竟它的肉質美味。不過這樣的動物,卻因2003年的非典,以至於沒有人敢食用,直到10年後它才被學者洗清「罪名」,這種動物就是果子狸。
它的長度在50cm左右,而尾巴的長度在40cm左右,體毛比較粗短,身形看起來如同黃灰褐色,而它的頭部毛髮也非常的黑,不過從額頭到鼻子上有一撮白毛。如果是第一次見到的話,可能會將它誤認為是黃鼠狼,兩者確實比較相似。在遇到危險時,黃鼠狼會釋放著熏臭的屁,而它則更勝一籌,惡臭氣體讓人不能忍受。
在森林中,樹洞、灌木會發現它的身影,在我國的華北朝南地區都能夠見到它的存在,不過在南方的地區更多一些。它是一種夜行動物,在白天的時候很少會出來,直到夜間時才會出來覓食。作為一種雜食性的小動物,它對那些果實比較喜歡,在野外則是以野果子和穀物充飢,當然它也吃樹葉,餓了的時候還會以自己的糞便為食。
在那些吃貨們的眼裡,它的肉質頗為美味可口,雖說它很早就列為了保護動物,但還是會有很多人進行瘋狂的偷捕,將其賣到市場中。當然在兩廣地區也有很多人進行大量的喂養,以此賺取不錯的利潤。不過在2003年5月,科研者從它的體內發現了非典病毒,而後全國上下十分的驚恐,大家紛紛離它遠離,生怕它會將病毒傳染給人類。
就這樣,那些養殖場也紛紛關停,沒有人敢去食用果子狸。不過在2003年8月,國家林業局就已經給出可食用的動物名單,其中就有果子狸,但人們並不相信,他們還是不敢去食用。直到2013年港大教授揭開了非典傳播的真兇,宿主是「中華菊頭蝠」,反而它才是受害者,此時果子狸的冤屈才洗清。
之後市場中再次掀起了飼養的道路,大家紛紛開設養殖場喂養,而它的價格也水漲船高,賣到了150元每斤,在兩廣地區需求量非常高,大家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