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泥
宜興紫砂泥是綠泥(本山綠泥)、紅泥(硃砂泥)和紫泥、段泥、和其他泥料的總稱。宜興紫砂泥的礦物組成,屬於含富鐵的粘土-石英-雲母類型,其具備了宜興紫砂陶嚴格的工藝要求。
宜興得紫砂泥是獨一無二得,與紫砂泥類似的陶土雖然在其他地區也存在(如安徽、山東、廣東等地的紫陶),但都無法與紫砂相比,這是因為宜興紫砂泥的結構是絕無僅有的。紫砂泥的成分主要是石英、雲母、赤鐵礦和粘土。這些礦物微粒互相聯接組成了一個個的團聚體,這種團聚體不僅本身存在著氣孔,團聚體與團聚體之間也因為在燒制過程中產生的體積收縮而形成了很多氣孔。如果氣孔太大,那茶壺就成了篩子;太小或者沒有氣孔又無法調節茶氣而讓茶湯存有熟茶湯氣。而紫砂泥在正確燒制後形成的這種雙重氣孔結構氣孔則能兩者兼顧,既能透氣怡香,又能保水保溫。這樣茶葉的溫、色、香、味就都被很好地保持住了,正是如此,才有了「世間茶具稱為首」的稱譽和幾百年來人們對紫砂壺的推崇。
詳細分類
在製作紫砂壺的過程中,泥料是最主要的因素,是決定一把紫砂壺品味的重要標尺。製作紫砂壺的泥料,種類有很多種,主要分為四大類:紫泥、紅泥、綠泥,段泥這四大類中又分為很多小類。
一、泥料簡介:
一、紫泥(分為紫泥、清水泥、底槽清、天青泥四種)
紫泥為較常見之典型紫砂泥; 良者寡,而劣者多,呈紫棕色,玩家慣呼「黑紫泥」,為最廣泛市場接受的泥料之一。為江蘇宜興黃龍山,礦脈所開挖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練而成,礦脈里鐵質成分較高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教材。
1、紫泥
位於江蘇宜興黃龍山,礦脈所開挖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練而成,礦脈里鐵質成分較高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評價好!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150度C 收縮比:約11%
【建議沖泡】烏龍茶生茶(輕培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等
2、清水泥
本泥因視之古樸,經長期使用後老味濃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為流傳較多傳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與賞二者最推崇之泥料。泥性:乾濕易掌握,穩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較易。陳泥須回煉,否則易生黑邊、花泥,提煉時須留意氧化鐵及石灰質之剔除。特點:泥色醇和爾雅,文人氣息濃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現紫砂風華;易與使用者產生共鳴,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沖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紅潤包漿泡茶易上手,親和力佳,溫度掌握簡單,可輕鬆沖茗,泡養日久愈加紅潤樸拙,古穆端莊。窯溫:1160度。收縮比:約12%。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建議沖泡】普洱茶各種系列、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鐵觀音、花茶、紅茶、綠茶、龍井、碧螺春。
3、底槽清
最早產於黃龍山四號井,後來是黃龍山五號井和台西礦。由於產於紫砂最底層,質地特純,泥質細膩、成色穩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用。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 燒成窯溫:約1200度 / 收縮比:約11%
【沖泡建議】普洱茶各種系列,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龍井,花茶,碧螺春,紅茶,綠茶等
4、天青泥
陶者謂之「青灰泥」,古雲「天青色」,陶之色調呈藍、綠、與灰之復合色,以燒成色命名之;較易與墨綠泥溷淆,為珍貴稀有泥料之一。清朝常用之泥料;現在已不易開採礦量極少,在市場成品稀有;色澤呈青灰色,內含多種礦石顆粒,包漿溫潤、質感特殊,俗稱鯊魚皮,是非常難得的泥礦。泥性:漿嫩礦物多,含鐵、鋁量高,黏性較低,比較難成型。窯燒溫度特高。成品優點:雙氣孔結構明顯,特殊雙重氣孔結構,付予宜興紫砂茶壺,傳溫快、保溫性強,利於泡茶時保持水的溫度,直接影響泡茶的色香味,,古樸穩重,古意盎然,泡茶好喝,評價好。
窯溫:約1100度C。
收縮比:約14%。
【沖泡建議】:輕焙火烏龍茶、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二、綠泥(分為綠泥、本山綠泥、民國綠泥、墨綠泥)
1、綠泥
綠泥,玩者暱稱「綠豆砂泥」,古雲「豆碧色」,泥色酷似綠豆皮,澹草綠。帶本山綠泥細黃砂,清麗出眾、雅俗共賞。所制壺品質感樸拙,砂質細膩而富有顆粒美感。壺品色澤米黃泛青,泡養後逐步轉為溫潤的亮色,包漿感好而易於泡養,發幽然青光。產於黃龍山礦脈,是紫砂泥中的夾脂,故有「泥中泥」之稱。產量不多,泥質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為低。原礦色澤為青灰泛綠,成片岩狀或粉末狀,以手拿之即會沾染上原礦粉末顏色。也常作為胎身外面的粉料或塗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顏色更為多彩。窯溫:約1160度C。收縮比:約14%。
【沖泡建議】: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種系列,紅茶,綠茶等。
2、本山綠泥
本山綠泥,古名「梨皮泥「。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燒成陶後現梨皮凍色(米黃色),產於黃龍山岩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僅數厘米厚,位紫泥上層與岩板間,俗稱「龍筋」,故本山綠泥又有泥中泥之稱,作為泥中泥的本山綠泥粘土含量較多,燒結溫度相對較低、燒製成功率相對較低。其礦物組成為水雲母,高嶺石,石英及少量的鐵氧化物。
窯溫:1230度
【沖泡建議】: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綠茶,龍井,紅茶等。
3、民國綠泥
所謂「民國綠」紫砂原料,是指在1949年以前從丁蜀黃龍山上開採出來的一種顏色偏綠的本山段泥,民國綠泥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產於黃龍山紫砂泥岩層中(象五花肉一樣),僅數厘米厚,由於位於紫泥上層與岩板間,俗稱"龍筋",其礦物組成主要為二氧化矽,石英及少量的金屬氧化物,採掘量極少,如今已經非常稀有。 窯溫:約1100度
【沖泡建議】: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紅茶,綠茶等。
4、墨綠泥
近天青泥色調,玩家易感迷惑,常誤雲"綠泥",綠泥者,澹草綠色也;"本山綠泥者緞泥之原礦矣,泥色青藍略泛綠光而(無灰色調),始稱"墨綠泥"。
窯溫:約1120度。收縮比:約14%。
【沖泡建議】: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綠茶,龍井,紅茶等。
三、紅泥(分為紅泥、朱泥、紅皮龍、降坡泥、大紅袍)
1、紅泥
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為江蘇宜興黃龍山紅泥原礦提練而成;當時因礦脈里鐵質成分較高、所生產的茶壺會產生火疵、小熔點,日久使用,漸露鋒,深獲早期壺識者深愛、讚賞。養壺者之最愛。新壺初用,茶湯略現砂氣,經使用壺身展現出朱紅,泡茶鋉數日則如朱-泥,讚不絕口!礦區地址: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燒成窯溫:約1100度C / 收縮比:約13%
【沖泡建議】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種系列
2、朱泥
朱紅微嫣具綿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溫潤度中等;熱水沖淋立展嬌嫩鮮紅特色,壺身游移紫光遽現,神秘迷人風韻令愛壺人神醉。以之沖茗之茶湯明亮活潑、快意果決、易展揚香而聚甘柔甜。本原礦由於泥性較重,故較不易成砂,需采自嫩泥礦中較堅硬的部分(年代較久, 且成陶後色調較紅艷,古稱「石骨」),再經敝古陶研究所繁複全手工的練製程序後,始能成陶!窯溫:約1065~1100度C。收縮比:23%礦區:江蘇宜興趙莊山、黃龍山。朱泥一般來說分三種:紅中略帶黃、黃中略帶紅、紅中略帶紫(高溫朱泥)。至於優劣問題就需要相當豐富的經驗來判斷了。養成的效果主要是看「出漿」的速度以及「潤」度。
【沖泡建議】鐵觀音,台灣高山茶,普洱生茶,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龍井等。
3、紅皮龍
原名叫野山紅泥,礦料稀少,近年來市場上更是少見。一般分布在黃石層的下面,泥色紅褐色,燒成後為紅色。紅皮龍相對石英含量較高,雲母雜質也比較多,透氣性能好,泡茶易上手,親和力佳,溫度簡單易掌握,使用愈久愈發紅潤,為雅俗共賞之泡茶利器。。窯溫:1100度,收縮比:15%左右。 礦區:江蘇宜興黃龍山
【沖泡建議】鐵觀音,台灣高山茶,普洱茶,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龍井,綠茶,紅茶等。
4、降坡泥
降坡泥,原礦產於江蘇宜興黃龍山礦區。二龍橋礦段,正位於「青龍山」與「黃龍山」之交界處,因採礦而使道路低陷,遂被宜興陶人呼之【降坡泥】。 (註:經地質學家420伉儷倆親自鑑定原礦,確認該泥之原礦為斷層岩,乃宜興青龍山與黃龍山造山運動時兩山高壓磨擦而成,特此一記!) 【降坡泥】練制後出現老味十足、橙紅中泛黃的燒成樣貌,讓人觀之即生思古之幽情,經泡養後更是老味橫生,簡直與明清佳泥毫無二樣,因原礦采自雙龍降坡處,故直接命名為【降坡泥】。
【適合沖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 特好、 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5、大紅袍
大紅袍紅艷奪目,氣質高雅,令觀者滿受瑞氣臨身,鴻運當頭之意;為瀕臨絕滅之極品朱泥。低張力,收縮比幾達紫泥系的三倍,製作時泥性掌握不易,古代用於增添紅泥艷潤調色之用,為傳說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極品朱泥之一。質感綿密、緊實細緻,持之紮實沉重、紅潤艷麗,泥中極品,無以倫比;泥胚含少許原礦顆粒,沖淋熱水後色變極大,呈紅中帶紫,養壺易現「包漿」之美。泡茗渾厚醇和,柔順富口感,頗具泥中王者之風;故壺友們暱稱為:茶客殺手~【大紅袍】。
【沖泡建議】:適合泡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鐵觀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四、段(緞)泥(分為段泥、黃金段泥、芝麻段泥)
1、段泥
緞泥原礦稱之「老團泥」,產於江蘇省宜興黃龍山,原礦外觀近白色,夾深綠斑點;除可當泥胚制陶外,亦可磨篩成細顆粒,作為調砂效果之用;燒成後呈次鵝黃色,略含極少數紅色斑點。另一緞泥之原礦為本山綠泥,產地亦為黃龍山,原礦呈綠灰色,是紫砂泥中夾層中的夾脂,燒成後呈米黃色調。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讚不絕口,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至所須溫度,而真正達到較高的結晶,絕不吐黑!
窯溫:約1175~1180度。收縮比:約12%。
【沖泡建議】: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綠茶,龍井,紅茶等_。
2、黃金段
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讚不絕口!早期泥料調配跟早期窯爐所升溫度較低溫,在一般緞泥產品會吐黑;近期來所用窯爐為高溫窯,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至所須溫度,而真正達到較高的結晶,絕不吐黑!窯溫:約1150度。收縮比:約13%。
【建議沖泡】: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綠茶,龍井,紅茶等。
3、芝麻段泥
天然芝麻段泥「骨多肉少」,燒成質感,砂粒豐富,共生礦中紫泥偏多,顏色就偏紅,高溫下偏青,偏灰,相反綠泥成分高,燒成顏色偏黃,高溫下偏灰白。顆粒結構的特徵是「骨多肉少」砂感強烈,表面質感十分豐富。窯溫:約1150度。收縮比:約13%。
【沖泡建議】: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輕焙火烏龍茶,綠茶,龍井,紅茶等。
二、用紫砂壺泡茶的特點:
1.紫砂的雙層氣孔特性,決定了其不奪茶香,香不渙散,能完美的發揮茶葉的原汁原味,用來泡茶色香味皆蘊。
2.紫砂茶壺能吸收茶汁,久經使用,泡茶時能出更香醇的滋味,而即使是空壺裡注入沸水也有茶香。這點無論玻璃杯、蓋碗都不可能!
3.冷熱急變適應性強。寒冬臘月,注入沸水,無須擔心溫度急變而脹裂;砂質的傳熱緩慢,無論提撫握拿都不至於像玻璃杯瓷壺燙手,冬天還是暖手的好物件。
4.泡茶隔夜不餿。能大大延緩茶湯的霉敗變餿,這個被無數民間故事和科學實驗證明過。
5.紫砂泥中的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人體具有保健作用。
紫砂具有雙層氣孔,在透氣性方面是其他茶具不能比擬的,也因為紫砂泥料是由礦物元素組成,含有許多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在經常泡茶的同時能夠起到很好的養生效果!
所以紫砂也被稱為「茶器之首」!是現在許多喝茶的朋友的茶具首選!
三、開壺:
【開壺小知識】買了新壺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開壺」,開壺就是使新壺去掉泥土味,同時也使新壺初次受到徹底的滋養,打通壺身氣孔,為以後的養護打好基礎。
開壺:
1、先清水沖洗壺內外,洗乾淨壺身
2、然後用100度熱水(純凈水,礦泉水)注入壺身蓋好蓋子,等自然涼卻後,倒掉壺內的水
3、再加入要泡的茶葉,再加滿100度熱水(純凈水,蒸餾水)泡一遍,等自然涼卻後就可以使用了。
四、養壺
【養壺】小知識:
1.熱水淋壺身,達到潤壺的作用
2.不能沾油煙(沾到用細布擦)
3.清洗壺時不能用刷子、尖的東西刮壺身,要用質地柔軟的布擦拭
4.不能使用清潔劑之類的化學品清洗壺身
5.不能用茶水淋壺身(會產生茶垢,影響壺的價值)
6.每使用三個月要休息幾天
7.不用壺時,要擦乾淨壺身內外和壺蓋的水分,風乾後放到陰涼通風的地方,防止發霉,也不能暴曬
8.偶爾用手把玩
9.建議一壺泡一種茶葉,避免串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