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的俠不是以武功著稱的大俠,也不是武俠小說中的那些門派大俠,更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大俠。今天來聊的是史書上記載的那些俠士。關於他們的事跡估計很多人都很熟悉,所以今天知常容來聊的不是他們的事跡,專門來聊他們的錢是從哪裡來,他們是怎麼解決自己的經濟來源和生活問題。
遊俠的產生
在井田制還沒有破壞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有活干,通過森嚴的等級然後產生不同的分工,比如你種田,你做官,你負責祭祀等等。時代變遷,諸侯之間兼并,包括爭鬥失敗被罷官等等使得很多人無法從事規定的工作,慢慢就形成這個特殊的群體。
他們沒有固定的職業,他們到處遊蕩,當然他們是有本領的,精通文的叫游士,精通武的叫遊俠。
司馬遷寫的《史記.遊俠列傳序》記載這群特殊群體的特點。
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守信,赴危,低調,不顧自己生死是這群遊俠的生存之本,當然也是為什麼「俠」被後世所褒揚的主要原因。
但是司馬遷與韓非子又談到了「俠」的不足之處。韓非子說俠是以武犯禁,司馬遷說「俠」的行為並不一定符合當時的國家規定。
所以「俠」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與法是有一定衝突的。這一點在後世也被延續,比如《水滸傳》中提到的梁山好漢的行為,如果以法的角度看,他們個個都是罪犯。還有一些武俠小說中提到門派之爭之時的對戰,往往死亡無數,這顯然又是犯法,聚眾鬥毆。
這群人看上去很瀟洒,但是生活肯定還要過的,錢從哪裡來呢?怎麼解決自己的經濟來源呢?這估計很多朋友都很好奇。
一、富貴之人養的
從戰國到西漢前期,諸侯,或者高官都有養門客的習慣。比如戰國四君子: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他們的門客人數都達到幾千人,這群人中不貶俠士。
秦國的呂不韋也學這四位蓄客幾千。
呂不韋以秦之彊,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史記.七十列傳·呂不韋列傳》
西漢時期的灌夫也蓄養很多門客,這些人橫行鄉里,老百姓自然痛恨。
家累數千萬,食客日數十百人。陂池田園,宗族賓客為權利,橫於潁川。——《史記.七十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 》
所以依靠權貴的俠士,他們是不缺錢的。當然他們的行為自己是為權貴服務,這一種俠士並不被老百姓喜歡。
二、粉絲送的
常看武俠小說,會看到某個俠客到了一個莊園,莊主就拿出錢財給他們作為打點之用。這個最典型的自然是《水滸傳》中的柴進。他仗義疏財,幫助過林沖、宋江、武松等人。
漢武帝時期有一項政策,財產超過三百石的富人都要遷往茂陵居住,這樣的事情在秦漢時期是經常發生的,比如秦始皇就曾經干過這樣的事情。
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史記.十二本紀·秦始皇本紀》
但是郭解家裡並不富裕,根本不符合這個要求,為什麼會出現在名單之中呢?因為他得罪了楊季主的兒子。名單報上去,衛青向漢武帝提出郭解不符合要求。但是漢武帝似乎已經知道郭解的事情,當時他就反駁:
布衣權至使將軍為言,此其家不貧——《史記.七十列傳·遊俠列傳》
一個小老百姓居然可以讓一個大將軍,這裡指衛青為他說話,那說明這個人不窮。這句話就已經註定郭解的命運了,最終郭解被誅殺。
在遷往茂陵的過程中,很多粉絲送錢給郭解。
諸公送者出千餘萬——《史記.七十列傳·遊俠列傳》
他們都主動送錢給郭解,到了關中之後,很多有錢有勢的人都爭的與他做朋友,自然少不了錢財相送。看來粉絲滿天下也是解決經濟來源的重要手段。
三、自己想方法賺的
有一種「俠」,他是通過自己的方式搞到錢的。
他們擁有自己的產業,比如魯地很有名氣的遊俠朱家,他最出名的舉動就是收留被劉邦通輯的季布。當時劉邦說懸賞千金求季布的腦袋,如果誰敢藏匿就誅滅三族。但是朱家就是把季布給收留了。
他收留季布之後,當時他跟他的兒子說了這麼一句話。
誡其子曰:「田事聽此奴,必與同食。」——《史記.七十列傳·季布欒布列傳 》
這說明他家裡還是很富足的,有田有農奴。
還有一種弄錢的方法就不太光明了。
上文提到的郭解在早年乾的事情獲取財富的手段是見不得光的。
以軀借交報仇,藏命作奸剽攻,休鑄錢掘冢,固不可勝數。——《史記.七十列傳·遊俠列傳》
他獲取財富的方式就是私鑄錢幣,偷墳盜墓等等,這些事情不管在哪一朝哪一代都是死罪,這一種方式令人不齒。
結語:
對於「俠」,朝廷是很痛恨的,因為他們常常違法犯禁,皇帝自然也會想法設法打擊這些人。比如瞷氏、陳周庸就被漢景帝下令除死。
是時濟南瞷氏、陳周庸亦以豪聞,景帝聞之,使使盡誅此屬——《史記.七十列傳·遊俠列傳》
民間對他們的態度也是仰慕,但是卻不願意加入他們的隊伍。最典型的自然是以伏波將軍馬援為代表。馬援是東漢開國功臣,最被人熟知的自然是他那一句「馬革裹屍」的豪言。諸葛亮平定南蠻時也曾經祭祀過他。
他曾經對他的侄兒馬嚴、馬敦說過這樣的話。
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誡兄子嚴敦書》
杜季良是一個大俠,憂人之憂,樂人之樂,不管好人還是壞人,他都可以交往,所以朋友滿天下。馬援說我很敬重他,但是不希望你們向學習他。
這大概就是民間對待「俠」的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