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得晚」,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要長點心了

2020-01-31     凝媽悟語

文 | 凝媽

在《育嬰員》這本書上,看到過這樣的解釋「每天夜間22點至凌晨是分泌生長激素的高峰期,分泌量可占全天的20%-40%,在深睡一小時後才能達到這一水平。10歲以下的兒童晚上8點左右睡覺最為適宜。」

但是很多孩子不能在8點左右睡覺,這讓父母感到焦慮,我也深有同感。我家的寶寶不喜歡早睡,偶爾會在9點睡覺,但是大多數時間是在10點以後,甚至11點、12點,真的是一個磨人精。

2歲的二寶自從斷奶後可以睡整覺了,睡著後一覺到天亮不會醒來,有些欣慰,但是晚睡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陪他熬夜也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

這一個假期有點長,孩子的睡眠問題更加凸顯。不過,通過各種跡象總結反思,查閱資料,總算找到了孩子睡得晚的原因,這些錯誤很多家長都在犯。

孩子睡得晚是先天氣質在作怪

出於孩子健康的考慮,我也想讓孩子在8點睡覺,但是嘗試過很多次,在7點就給孩子洗澡、刷牙,把燈光調暗,給他讀書,希望這種儀式感可以讓孩子早點入睡,但是願望常常落空。

也有媽媽說過,她家寶寶晚上特別精神,自己困得不行了,孩子還想玩,真的有點熬不過孩子了。我家兩個孩子都不喜歡早睡覺,都喜歡熬夜,其實這也跟孩子的先天氣質有關係。

《法國睡眠寶典》中說:睡眠存在個體差異,個人對白天和黑夜的偏向可以分為兩類:雲雀型和貓頭鷹型。貓頭鷹型兒童在夜晚精力旺盛,喜歡熬夜。雲雀型兒童不擅長熬夜,早上能毫不費力地起床。貓頭鷹型的孩子在一定情況下也能早睡,但是會特別不舒服。

觀察二寶的情況,雖然晚上睡得很晚,但是白天自然醒後,特別精神,一天能吃能喝,精神狀態都很好。從體格發育來說,2歲的二寶現在身高91厘米,高於平均值88.5厘米。睡得晚並沒有影響到他的身體發育情況,可以推斷生長激素的分泌是正常的。如果是這樣,孩子適當晚睡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孩子睡得晚和家長護理關係很大

如果孩子不屬於貓頭鷹類型的,很大程度上和家長的護理有關係,護理方面的問題非常繁多,比較主要的有以下幾點:

和缺乏疲勞有關

回顧在天氣好的時候,二寶每天都會進行戶外運動,上午兩個小時,下午兩個小時,晚上不等吃飯就特別困,有時還會小睡一會兒。傍晚的小睡影響了晚上的睡眠,導致睡眠延遲。後來看他想睡的時候,就跟他玩一些遊戲,趕走他的瞌睡蟲。通過調整之後,小睡取消,二寶就能夠在晚上9點左右睡覺。

但是天氣寒冷之後,活動量大大減少,開始只是上午外出活動兩個小時,下午在家窩著。再到過年這段時間,就直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白天在家裡的活動非常有限,主要就是讀書、玩玩具。有時候會爬梯子玩、躲貓貓,但都是輕體力活動,時間也很短。基本上都是以靜為主,以動為輔。

自從活動量減少之後,二寶的睡眠時間也逐漸延遲,先是到10點,後來又到11點,有時候還會到12點,他晚上精神得不得了,大人都熬不住了,他還特別興奮,一個勁地拽著大人跟他玩。

從這裡可以推斷,孩子睡得晚就是太缺乏疲勞了。

和作息不規律有關

現在的孩子普遍都比較嬌慣,希望他睡得好吃得香玩得愉快,往往特別順著孩子,不太想改變他的習慣。孩子想玩就陪他玩,睏了就讓他睡,感覺他睡的不夠多,還會繼續哄睡,所以孩子沒有建立良好的睡眠規律。

二寶的作息規律經常被破壞,平時一般能在12點30睡午覺,但是過年的時候,爸爸、哥哥都在家陪他玩,他特別喜歡跟他們玩,一玩就錯過睡眠時間,到了1點多才睡。等醒來的時候就三四點鐘了,再到晚上睡覺時就會相應延遲。

到了晚上,二寶不想睡覺,也會順著他的性子來,他想讀書就讀書、想玩玩具就玩玩具、想吃東西就吃東西,想跟誰玩誰就陪他玩,結果一家人接力陪他,他就一直玩下去,樂下去,瞌睡蟲都被玩走了。

晚上好不容易睡下,擔心他睡眠時間不足,我們會陪他多睡一會兒。晚上10點睡,早上7點起。晚上10點30睡,早上7點30起。晚上11點睡早上就要8點起了,還有一次睡到過9點鐘。

孩子沒有固定的作息規律,生物鐘沒有建立起來,我們認為他該睡了,但是他的生物鐘告訴他不能早睡,大人就跟著受罪。

和家長的陪伴質量有關

孩子有時候不是不想睡,而是想和爸爸媽媽多相處一段時間。

二寶有幾天去了爺爺奶奶家,沒有見到媽媽,再回來的時候就特別纏著媽媽,希望把幾天的思念彌補回來。本來在爺爺奶奶家會9點30睡覺,回來後都要熬到10點半、11點之後,就是想讓媽媽多給他讀書,多陪他玩一會兒。

媽媽讓他睡,他又爬下床,到客廳找爸爸玩,玩夠了又跑回床上。「威脅」他躺下、閉上眼睛才能給讀書,他裝作閉上眼睛,但是一讀書他又睜開眼睛。他根本不想睡覺,強烈要求打開最亮的燈,繼續讀書睡覺。每天都是這樣討價還價,對「威脅」也置之不理。

看到他不睡覺,心裡就會莫名焦慮。第一,擔心他睡覺太晚影響身體健康。第二,一直給他讀書真的有些累了。第三,還想著他睡著了可以再做一些自己的事情。當出現這種狀態的時候,對孩子就缺乏耐心、態度上不夠溫和,孩子更加不開心,繼續反抗。

如果陪伴孩子的質量足夠高,孩子也不必在乎這一時了。

和家長的作息規律有關係

正如《法伯睡眠寶典》中說,社會化剝奪了我們的睡眠。

家長們喜歡晚上看視頻、看信息,喜歡在晚上工作,睡眠時間都延遲很多。家長的習慣也會影響孩子的習慣,晚睡的環境也會導致孩子晚睡。我們小的時候,父母都睡得很早,孩子們也跟著一起早睡,現在的孩子卻不同了。

我本身比較喜歡晚睡,爸爸和哥哥也喜歡晚睡。在這種情況下,二寶要想早睡,也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

他想睡覺,外面有電視的聲音、有談話的聲音,他會被吸引,想再玩一會兒,所以很難睡著。本來想睡了,但是哥哥可能又想和他玩一會兒,他或者讓哥哥舉高高,或者抗拒和哥哥一起玩,從一種安靜狀態又恢復到了興奮狀態,所以又不睡了。他剛要睡著,可能因為搬動椅子的聲音、開門關門的聲音,把他驚醒。

一個晚睡的家長不太可能培養一個早睡的孩子。

要想孩子能早睡不妨做好這幾方面工作

如果孩子晚睡已經對家長造成困擾,讓家長痛苦不堪,孩子的身體發育也受到了不良影響,就該著手解決孩子晚睡的問題了。

01、認清孩子氣質類型,減少焦慮情緒

我們可以問問自己的父母,是不是自己小時候也喜歡晚睡。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較大的孩子也喜歡晚睡。如果是這樣,孩子晚睡可能和他的氣質類型有關係,如果逼著他早睡,他也難以養成早睡的習慣。不如放下焦慮,尊重孩子的睡眠時間,只要維持一個比較固定的時間就很好。

當然了,這個晚睡也不是無限制延長的,8點睡不太現實,但是也不要遲於10點。

02、想方設法讓孩子多釋放能量

現在孩子不能外出活動,能量不能得到釋放,不夠疲勞,晚上就攢足了勁不想睡覺。可以在家裡製造一些活動項目,讓孩子活動起來,出出汗,釋放下能量。

比如和孩子玩躲貓貓的遊戲時間更長一些,和孩子玩蹦蹦跳跳的遊戲、玩老鷹捉小雞、四肢爬行的遊戲等等。在不影響鄰居的情況下發揮想像,讓孩子多運動。

03、制定科學的作息規律,並堅決執行

記錄孩子的睡眠時間,幫助孩子建立科學的作息規律。

對於2歲的孩子來說,中午睡2個小時,時間可以在午飯後半小時,比如12點30或者1點鐘。晚上9點睡覺,早上7點起床。

如果孩子總是晚睡,可以參考《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中給出的方法:

早上早一點叫醒他,

中午睡覺時間提前一些,

固定時間做同樣的事不要拖得太長。

孩子的作息規律一旦固定下來,不要人為地輕易打破。21天建立一個習慣,建立習慣很難,但是穩定之後,大人孩子都輕鬆。

04、家長多陪伴孩子

現在正好假期也延長了,可以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陪伴時間足夠多,孩子也不會為了爭取和家長玩的時間,而擠占太多睡眠時間,慢慢的就會養成早睡的習慣。

05、家長起到榜樣作用

想讓孩子早睡,全家都要跟著早睡。晚上早點關掉電視,減少雜音,調暗燈光,讓家庭中充滿睡覺的氛圍,孩子也不會因為貪戀一時玩耍而遲遲不睡。孩子最喜歡模仿,看看這個睡了,看看那個睡了,他也就明白他也該睡了。

結語

孩子晚睡是家長們比較關注的問題,但是與其焦慮,不如回顧分析找一下原因。每個孩子的情況可能不同,有的是因為屬於貓頭鷹類型,有的是因為家長護理的原因。如果是貓頭鷹類型的,就要尊重孩子,不強求。如果是家長護理原因,就要有針對性的解決了。

只要家長正視孩子的睡眠,孩子都能好好睡覺。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C5gD_W8B3uTiws8Kejy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