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奇遇人生》第二季上線。
喜歡這檔節目的人,依舊對它的氣質讚不絕口。
它能輕而易舉的撕下明星身上的華麗面紗,脆弱和真實就像未施粉黛的臉,斑點一覽無遺。
第一期節目裡,Baby和徐玉坤做搭檔,參與徐玉坤第14次騎行計劃,橫穿美國和加拿大的最後之旅。
流量明星和追夢素人,能有共鳴嗎?
節目錄製的第二天,在Baby三番兩次示弱下,72歲的老人徐玉坤卻不妥協,顯得不近人情。
似乎,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的步伐。
徐玉坤在制定計劃,每天必須嚴格執行
01
61歲農民的第一次叛逃
徐玉坤,是河南省南陽市溧河店村一名普通農民。
徐玉坤和老伴
和所有農民的前半生一樣,他有不得不留在這片土地的理由。
「我的人生路是坎坷的,我五歲喪母,十三歲父親雙目失明,上了五年學,務農一輩子。務農的時候,不可能去任何城市,大省會也沒去過,我決心走完全國,來展示我的理想,我的抱負。」
五歲失去母親的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
哥哥姐姐因為上學多,去到大城市紮根。但他不得不早早輟學,留在家裡照顧雙目失明的父親。
到了該結婚的年齡,雙方只見過對方一面,就決定生活在一起。
「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真是漂亮極了,哪成想結婚後那麼厲害,我一輩子都沒有抻展過。」徐玉坤在節目裡說起妻子,帶著玩笑的口吻。
騎行的念頭早在1999年的時候就很強烈,當徐玉坤向家人說起的時候,卻遭到一致反對。
徐玉坤全家福
「有吃有穿的,為什麼還要受那罪呢!」徐玉坤的女兒十分不理解父親的突發奇想。
村裡其他人也用懷疑的眼光看他,覺得他就像是一個不可理喻、有福不享的瘋子。
騎行需要裝備,需要錢,在家務農的他,收入微薄。再者,家裡4個女兒還有兩個沒成婚,因而最終這個念頭被他壓了下來。
徐玉坤在國外受到河南同鄉熱情歡迎
後來,終於等到所有女兒嫁人,他的「俗世使命」才算完成。
就像《月亮與六便士》里的畫家思特里克蘭德,等到俗世的一切塵埃落定,四十歲的他便開始了自己的叛逃。
有次睡到半夜的時候,他悄悄起床,趁著家人和老伴熟睡,溜出了家門。
等到騎行至百里開外,才給家人發信息:「我上路了,已經騎了一百里開外,具體位置就別問了,不要找我。」
02
吃過袋鼠,遇到過大黑熊
在節目中,徐玉坤用麵包和火腿腸泡水,阿雅說這看起來很不好吃。
徐玉坤說:這很像自家常吃的面旮沓,自己就是這樣過來的。
事實上,他還吃過被車撞死的袋鼠。
在澳大利亞,無人區很長,荒無人煙的地方,自帶的口糧吃光了,只能就地取材。為了填飽肚子,他去路上撿被車撞死的袋鼠,然後煮了吃。
麵包和火腿是他路上的主要乾糧
然而,騎行路上的驚險遠遠比沒錢更加考驗人。
先是「打瞌睡」。一個人4點起床,6點出發,每天騎行十幾個小時,騎到下午精力早被消耗光了,一旦睡意襲來,各種危險就都有可能發生。
「有時候好像睡著了幾秒鐘,到路最邊上的時候,馬上醒了,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
有一次騎到陝西的時候,天上還飄著雪花,一不小心他就摔到深溝去了。
在新疆的時候,他在路上撿到一個皮鞭,就用它來「治」自己的瞌睡,犯困時,他就用皮帶抽自己脊樑,打在身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騎行路上隨遇而安,為了省錢,徐玉坤很少住宿
除了生理上的極限,還有很多危險來自自然。
有一次,他騎到了「死亡之湖」羅布泊無人區,找到一座橋,想去橋下搭帳篷,卻看到一隻大黑熊正在下面睡覺。
冷汗直冒的他,不停地向前騎,直到看到汽車加水站,才敢停下來,那時已是半夜兩點,「我不敢想像,如果大熊醒來是什麼後果。」。
徐玉坤騎行日記
2008年,徐玉坤前往西藏騎行,一路上需要翻越多座大山。
到了中午還沒登頂,他又患上了急性腸胃炎。禍不單行,自行車帶還扎破了,忍痛修好車後,他終於在晚上抵達山下的小旅店。
行進途中,也遇到很多溫暖。一路走來,每個陌生人都對他展現溫和笑容。
在大雨中騎行,路過的女士停下車,讓他把自行車和裝備都放在自己後備箱,然後帶著去他要去的旅館。
徐玉坤和騎友們
澳大利亞的一家人送他列印的中國國旗,蘇黎世的夫婦幫他找過充電的咖啡廳,費城的南陽老鄉夫婦帶他參觀了當地標誌性建築,紐約的老鄉引導他在紐約參觀、騎行。這樣善意美好的騎行溫暖,數不勝數···
03
必須騎行的理由
其實,騎行路上最大的阻力,來自於周圍人的偏見。
有次他和一個已經退休的教師朋友聊天,聊完天沒走幾步,他就聽到另一個人湊上前去。
「他是不是神經了?」那個人對教師朋友說。
「不神經干不出來這事兒。
當時他心裡咯噔一下,覺得有些寒。
「他可能神經了,要不要把他送到精神病醫院去?」第一次騎行回家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女兒說到。
第一次騎行結束後,家裡人把他的照相機和小金庫藏了起來,身上只剩80元的他,還是走了。
老伴之前就不喜歡他出去,總感覺他要丟下自己。
在家不愁吃喝,但在這樣瑣屑平凡的日子裡,徐玉坤感到生命在浪費
這場關於理想和現實的較量,最大的張力屬於內心對於騎行的熱愛。
在生命面前,我們都十分孤獨,沒有誰會被誰拋棄,我們只會被時間拋棄。
即便面對明星,徐玉坤依然堅持自己的原則
「我總覺得一種壓抑,勞動中總是不想服輸,生活總是不開心。」
在徐玉坤的老家,那裡正值壯年的人,也成日抱著麻將愛不釋手,老人的生活就更簡單,每天三頓飯,晚上出去溜溜圈,一天就這樣過完了。
這樣的日子,讓他感到恐慌。
他說:「我很多同齡朋友一年一年死去了,自己過得那麼辛苦,卻還好好活著。」
所以,他必須上路。
從61歲再到72歲,12年間,他換了6輛捷安特,3口電飯鍋,4個自製油皮包,寫了13本日記,一共騎行25個國家。
徐玉坤加拿大騎行路線
在時間的磨礪下,物品會舊,但徐玉坤的身體卻展現出生機勃勃。
女兒真正認可他騎行,源於一件小事。
有一次忽然下大雨,女兒和他一起去搬屋上曬的麥子,女兒需要去喂牛,晚來了一會,父親已經一個人搬了十幾袋,第二天,女兒腰酸背痛,徐玉坤卻跟沒事人一樣。
在騎行之前,徐玉坤是個150斤,患心臟病和腸胃病的老人。每頓飯吃多了不消化,行動遲緩,像個需要時刻護理的老舊儀器。
騎行後,他的體重從150斤降到120斤,全身沒有一點肥肉,甚至比小伙子還要精神。
徐玉坤的騎行日記
他走的時候,對老伴說:「再等我幾年,等我回來了,我們一起做伴。」
不同於以往的挽留,老伴告訴他:「你走吧,家裡有4個孩子照顧,你別管了。」
於是他又上路了。
04
上路,只需要氣吞山河的決心
生命里的孤獨有兩種,一種是不被理解,一種是正走在追逐理想的路上,徐玉坤是第二種人。
在《奇遇人生》里,徐玉坤總是在著急趕路。
Baby和阿雅在第二天便有了退意,沒成想老頭直接說等不及了,先行一步。
「他好像拋棄了我們。」正值青春的Baby不能理解72歲的徐玉坤對時間的執著。
「我有一種責任感,有種往前跑那種很遠的理想,和玩不太一樣,今天要跑,明天要跑,後天還要跑,我用前進的里程來證明自己的力量。你說這個地方的風景很好,我享受兩個小時就好了,我不能在這裡等一天。」他說。
最早的時候,看過一個故事。
一位老人想要去環遊世界,但老伴總是說還沒準備好。
等到最後一次詢問老伴時,這位老人不再等了,他拎著行李就上路了。
老伴問他為什麼不等等自己。
老人回答說,我不能再等了,因為我已經準備好了。
從各方面看,他都是個固執而無情的老頭。
在等待中消耗生命的人太多,許是知道老伴永遠不會上路,所以,他一早就做好了孤身一人的準備。
即便是最親近的人,在理想層面上,也不可能有誰真的和你心有靈犀。
對自己負責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做。
「能不能踏出這一步,不是金錢的問題,不是年齡的問題,不是裝備的問題,而是需要一個氣吞山河的決心,我就是這樣,雖然條件很差,但是為了夢想拼盡全力。」
被同質化的生命,和拚命蛻變的生命,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2018中國環球旅行家峰會在上海舉辦,杜拜王子為徐玉坤頒布「最佳環球旅行成就獎」
節目的最後,Baby和阿雅想要目送他離開。
徐玉坤拒絕,他希望互相道別後,各走各的路。
一向決絕的他,在看到二人離去時,忽然哭了,不停催促她們快走。
記得節目的開始他說:「這就是人生之路啊。」
當騎行的軌跡深深嵌入生命的航線里,永不停歇,是徐玉坤對生命的最好註腳。
…………………………………………………………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告知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