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怎麼辦?當心三大症狀:咳、喘、燒

2020-04-05   鴿子中醫

『醫生,聽說做完放療,我的肺部會發炎,還會纖維化?這樣是不是很嚴重?』


現今網絡資訊發達,有越來越多的患者,會上網搜尋自己的症狀或即將接受的治療。但緊接著出現的名詞,卻可能讓患者的心裡更加緊張。例如發炎、纖維化等等,看著這些名詞,好像懂,但又好像不太懂;這時候,病人的心裡會被未知的恐懼給占據,擔心自己因為這個治療,變得更不舒服。

其實,發炎跟纖維化雖然會發生,但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簡單聊聊,胸腔放療以後最常出現的不適:放射性肺炎。


發炎其實是必然


相信每個人應該都曬過太陽,烈日當空的時候您也一定會滿頭大汗,這是因為身體必須維持在恆定的溫度,生理功能才能正常的運作。面對『熱』的時候,身體的自然反應就是『流汗』,而當『X光』照射到肺部的時候,肺部的自然反應,就是『發炎』。這是身體對放射線所產生的必然反應。


這樣的發炎開始得很快,大概在 X 光照射到肺部之後的『數秒到數分鐘內』就會發生;這時,雖然外表看不出來,但細胞內部已經開始慢慢發生細微變化。大部分的人剛做完放射治療時,是一點感覺都沒有的。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發炎的程度和變化變得明顯,肺部就會逐漸開始產生一些相關症狀,通常在放療結束後的第 1-2 個月,症狀會比較有感。但真正發生的時間點因人而異,從3個禮拜到10個月都有可能。


一般而言,症狀持續的時間大約是3-4周,大部分患者會自己恢復,只有少數患者會需要氧氣或藥物的治療。


至於纖維化,則是身體在修復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自然變化。通常纖維化在治療後的 6 個月到數年間才慢慢發生。在治療結束以後,患者的肺功能會變得比較差,以肺癌為例,在一年之後,肺功能大約會比治療之前的功能減少10-15%;但乳腺癌患者的肺功能則幾乎不受影響。這和肺部受到照射的體積和劑量都有關係。


三大急性症狀:咳、喘、燒


•咳:通常在治療療程結束後約1-2個月時,患者開始會有『乾咳』的症狀;

•喘:由於肺部發炎,肺活量減少,爬樓梯、運動或走路較快時,會覺得呼吸比較急促。

•燒:少數(10%)的患者可能有輕微發燒的症狀。


另外,疲憊、呼吸困難以及體重減輕也可能發生。所幸,大部分患者的症狀均屬輕微。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放射性肺炎的嚴重度到底是怎麼分級的

放射性肺炎的分級


只要照射範圍包含胸腔附近的器官,就可能發生放射性肺炎。而實際的發生率,會因為不同的癌別,以及照射的劑量和接受照射的體積,而有不同的數值。


以乳腺癌為例,因為接受到照射的肺部體積較小,所以會產生第二級以上放射性肺炎的患者只有5%,而肺癌則會達到30% 左右。至於食管癌治療後發生放射性肺炎的機率,則是介於兩者之間。


肺癌的病人在傳統放射治療結束後,大約有 30% 左右會發生『有症狀』的放射性肺炎;因為呼吸困難,需要氧氣輔助的,大約占3-4%,而症狀嚴重,需要插管來幫助呼吸或導致死亡的,大約在1%左右。也就是說,雖然發生有症狀放射性肺炎的比例有30%,但其中的絕大部分並不致於對生命造成威脅。


誰的風險高?


•年紀大

•肺部合併其他疾病

•間質性肺炎:有間質性肺炎病史的患者,發生第三級以上放射性肺炎的風險較高

•腫瘤位於肺中葉或肺下葉

•腫瘤較大

•肺部接受的照射劑量較高

•使用標靶藥物

•使用化療藥物

•使用免疫治療藥物

放射性肺炎,該怎麼治療?


放射性肺炎治療的第一步是正確診斷,但因為可能造成呼吸困難的原因非常多,包括:腫瘤惡化、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栓塞、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間質性肺炎、心臟問題…等,都可能造成相同的症狀,診斷上有時並不容易。


最好的治療,還是靠預防,需要放射腫瘤科醫生在治療開始前,先仔細的評估肺部接受照射的體積以及肺部接受的劑量,設計出安全而適合病患的放射方案,才能達成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