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鬧脾氣的孩子,家長如此教育將更有效!

2020-04-08   名校家長


文:憑闌

「小孩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越長大,脾氣也越大。


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摔東西;

容易激動、發怒,欺負小夥伴;

喜歡打人、罵人,自制力差;

......

按照這樣的成長趨勢,孩子將來走出社會,肯定會栽倒在自己的暴脾氣上。

一旦遇到挫折、失敗,首先想到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發脾氣。

沒有好的心態去面對問題,更別說解決問題。


一、那麼面對孩子愛發脾氣的陋習時,家長應該怎麼辦?


首先,避免以下行為:

1、避免「以暴制暴」。

孩子一發脾氣,家長就跟著大吼大叫,這樣的行為不可取。

「以暴制暴」的方式,不但會給孩子內心造成傷害,更容易讓孩子「學以致用」,不斷去模仿。

這樣只會讓彼此的矛盾不斷升級,根本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2、禁止孩子宣洩情緒。

孩子一鬧情緒,家長就立馬告訴孩子「不許哭,不許叫.....」這樣的行為更不可取。

抑制孩子宣洩內心情緒,讓孩子小小年紀情緒無處安放,逼著孩子自己去消化,這樣只會導致孩子成長之路更加晦暗。

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更加沉悶,消極、負面的情緒更容易主導孩子的人生。

3、禁止再次傷害孩子。

孩子發脾氣,鬧情緒,很多家長首先做的事情是什麼?

挖苦孩子!

「活該,叫你.....」

「早就跟你說過....你偏...」

這一類挖苦的話語千萬不能說。

孩子本就情緒不佳,家長再施加情緒壓力,只會令孩子越來傷心,越鬧越起勁。更容易致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對家長不信任。


4、迴避孩子的問題。

為了避免孩子鬧脾氣,便放棄糾正孩子問題,這樣的行為也不可取。

有問題需要去解決,迴避根本不是解決方式。

孩子為什麼鬧情緒,緣由是什麼,只有直面問題,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如果晾在一旁不去解決,問題只會越積越多。


二、那麼面對鬧脾氣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應對呢?


1、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也更容易轉移,家長不妨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和孩子講講他平時感興趣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2、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是因為內心情緒得到不到宣洩。家長不妨停下自己手頭的工作,耐心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3、以身作則

什麼樣的家長就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如果家長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對身邊人發脾氣,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模仿起來。

有過之而無不及。

想要孩子擁有一個穩定的情緒,家長就應該先自我反省,是否有給到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成長氛圍。



孩子發脾氣並不是洪水猛獸,是正常的表現,是孩子成長階段最常發生的情緒反應。

但是在大部分家長眼裡,便成了不懂事,不聽話的體現。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於缺乏自覺性和自我管理。

別說是孩子,大人也會有不開心,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

所以,當孩子有情緒時,家長不妨換位思考一下,不要一味的指望孩子「自覺」去改變。

教育,家長不能單純指望孩子能「自覺」!

你能看到別人家孩子的自覺,但你看不到其父母所給孩子的家教底線和教養。

所以,孩子鬧脾氣不是大問題,問題是家長會怎樣去應對。